请选择 目标期刊

考虑多周期协调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全景运行模拟方法与评估指标体系 下载:86 浏览:498

元一平1 王建学1 张耀1 周磊1 王学斌2 卢国强2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为实现复杂环境下电力系统运行计划的技术经济性量化与评估分析,提出考虑多周期协调的全景运行模拟方法与评估指标体系。首先,结合我国调度实际,论述基于多周期协调思路开展电力系统运行模拟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多周期协调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全景运行模拟技术理论框架;其次,结合多周期条件下电力运行的核心任务,给出长期/中期/短期的具体模拟方案与数学模型;所提全景运行模拟方案借助长期/中期/短期运行计划的时序嵌套与滚动修正,可以有效实现电力系统多周期、多时间尺度的协调优化与精细化时序运行模拟。最后,对现有规划方案评估的技术经济性指标集进行提炼,给出更为完整的经济性指标评价体系与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实际算例论证了全景运行模拟方案的有效性与先进性。

双馈风机经串补并网引起的时变次同步谐振概率评估 下载:73 浏览:448

廖坤玉1 陶顺1 姚黎婷2 肖湘宁1 杨琳1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风电的次同步谐振具有时变特性,但尚未有文献对其开展量化评估研究。为此,基于建立的考虑励磁的双馈风机的输入阻抗频域模型,引入风速的概率分布,结合Monte Carlo模拟和核心平滑密度估计技术,提出了双馈风电的频率时变次同步谐振的概率评估方法。应用所提方法,通过算例研究了风速和串补度对次同步谐振频率和系统总电阻的概率密度及累计概率分布的影响,较为全貌地刻画了双馈风电SSR的时变特性,揭示了其带宽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双馈风机串补输电系统的发散型次同步谐振频率具有一定的带宽,且其概率密度呈现出频率区间边界小中间大的分布;串补度决定次同步谐振的频率和阻尼所处区间位置,而风速则影响区间内的频率和阻尼的概率分布。

配电网光伏消纳能力定界模拟与消纳方案综合择优 下载:85 浏览:434

薛蕾1 井天军1 陈义2 王维洲3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在分布光伏接入配电网的比例逐年递增的背景下,评估与优化配电网的光伏消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配电网高渗透率光伏的接入节点数量、接入位置和接入容量的三重不确定性规划难题,提出了基于随机场景模拟与定界划分评估的配电网光伏消纳能力评估方法。首先以电压质量、变压器与线路传输容量为约束边界,对随机模拟场景的近似最大光伏消纳能力进行评估;然后分析了随机模拟场景分布性质,提出基于镜像埃尔朗抽样和场景分布性质的模拟效率的优化方法;最后通过多目标满意度距离从光伏消纳方案中比选出消纳容量、年运行电压安全裕度、配电网年均投资效益的综合最大的方案,保证配电网光伏的最大、安全和经济消纳。通过IEEE33节点系统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考虑电–气混合储能的海上微能系统标准化矩阵建模与联合优化调度 下载:73 浏览:430

李茜1 毛雅铃1 赵达维2 张安安1 杨威1 曲广龙1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考虑电-气混合储能的海上微能系统(offshoremicro integratedenergysystem,OMIES)是一个涉及多能源多时空尺度的复杂系统,由供能系统(energysupplysystem,ESS)和石油生产系统(oil production system,OPS)两大部分构成,采用伴生气和电能协调储能。基于能源集线器(energy hub,EH)以及憥分析法,针对海上微能系统中的伴生气储库(associated gas storage, AGS)以及OPS中的特殊元件,提出了能量物质转换矩阵用以描述其输入输出的关系。进一步,对海上微能系统进行了标准化矩阵建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其供能系统和石油生产系统联合优化调度模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标准化矩阵模型的可行性,以及基于该模型的优化调度策略的有效性。

基于EEMD-GRU-MLR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下载:88 浏览:488

邓带雨1 李坚1 张真源1 滕予非2 黄琦1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针对电力负荷随机性较强,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通过构建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empiricalmode decomposition,EEMD)以及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gated recurrent unit neural network,GRU)和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regression, MLR)组合而成的EEMD-GRU-MLR(EGM)预测方法,有效提高了电力负荷短期预测精度。首先通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将电力负荷数据分解为频率由高到低的不同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modefunctions,IMF),不同频率的本征模态函数分量代表了电力负荷不同的部分特征,随后分别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GRU神经网络方法对低频部分和高频部分进行快速准确的预测,最后将所得各预测结果组合后得到完整的预测结果。EGM预测方法不但能够对电力负荷的变化趋势进行有效预测,而且能够准确预测随机性较强的局部特征。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负荷预测精度。

基于马尔可夫过程蒙特卡洛法的综合能源系统可靠性评估 下载:72 浏览:484

倪伟1,2 吕林1 向月1 刘俊勇1 黄媛1 王鹏飞3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基于马尔可夫过程蒙特卡洛法针对综合能源系统可靠性水平进行了评估。利用能源集线器建模技术刻画综合能源系统中电、气、冷、热等不同形式能源的耦合关系及其相互转化与协调;采用基于马尔可夫过程的方法对能量转化设备多时段下的状态概率建模,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法对其进行状态选择,将其状态随机变量纳入能源集线器能量平衡方程中。同时考虑综合能源系统风光资源的随机出力,通过可靠性评价指标,采用马尔可夫过程蒙特卡洛法评估能量转化设备状态变化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并从电、冷、热绝对供能量、占比率以及重要程度指标来评估不同能量转化设备在系统中的重要程度。算例以某综合能源系统为例,通过上述指标评估了能量转化设备状态变化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其结果可为能量转化设备在系统中的规划和运行提供参考。

计及价格型需求响应及CSP电站参与的风电消纳日前调度 下载:89 浏览:471

崔杨1 张汇泉1 仲悟之2 赵钰婷1 王铮3 许伯阳4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我国西北地区风、光资源丰富,风电装机容量增长迅速。受电网调节能力弱、电力市场价格机制单一等技术与政策因素的综合影响,弃风现象严重,如何提高风电消纳水平是西北风光大省普遍面对的难题。在考虑综合成本的前提下,兼顾风电预测和价格型需求响应二者的不确定性以及系统安全约束,构建了基于光热电站和价格型需求响应参与风电消纳的调度模型。该模型将光热电站和价格型需求响应二者与风电优化调度相结合,通过源荷两侧的协调调度共同提高系统消纳风电的能力。仿真算例首先利用场景削减法将风电场全年出力水平削减为3个典型场景,并与传统调度方法对比说明文中模型的普适性;然后,对不同调度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文中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基于ArcGIS的场平工程土方运输路线研究及应用 下载:62 浏览:434

向虹宇1 李大华1 邵先锋2 徐子方2 《建筑技术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基于ArcGIS软件平台,使用古泉换流站"三通一平"工程现场实测数据通过不规则三角网(TIN)建立该地区数字高程模型(DEM)的方法,从计算原理及实现步骤探讨ArcGIS在明确填挖方区域,场地平整及土方临时运输路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ArcGIS模拟地面仿真度设计优化路线平整土地更快速高效。

新电改背景下售电公司的购售电策略及风险评估 下载:73 浏览:426

罗舒瀚1 蒋传文1 王旭1 杨萌2 王江波2 尹硕2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售电公司日渐成为多能量市场的主体。开展多时间尺度购电、合理配置各类能源购电比例及提供差异化售电合同是提高售电公司经营效益和降低风险的核心策略。综合考虑中长期市场及现货市场、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电源及储能设备等因素建立多时间尺度的多能量市场购电模型,并基于差异化合同建立售电模型;采用概率场景描述可再生能源出力及负荷预测的随机性,并以条件风险价值作为购售电风险评估指标;通过最大化收益及最小化风险损失最终确定购售电策略。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最大程度采购分布式电源电量、科学安排储能设备充放电及提高可再生能源出力预测精度,均能增加售电公司收益,同时减低购售电风险。

考虑虚拟电厂参与的售电公司双层优化调度模型 下载:94 浏览:478

张涛1 王成1 王凌云2 张东方3 章佳莹1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虚拟电厂(virtualpowerplant,VPP)技术的发展,使得售电公司规模化利用分布式电源和可控负荷参与市场交易成为可能。针对VPP参与的售电公司运营体系的特点,建立了配网-VPP双层优化调度模型。配网层制定VPP调度计划,优化售电公司运营收益;VPP层采用两阶段优化方法,协调内部各种资源的最优分配,使综合效益最大化,并通过将机会约束转化为确定性二阶锥形式描述光伏及可控负荷用户违约的不确定性。2层优化之间通过参数传递更新运行状态并交替求解,最终得出整体最优方案。分别采用NSGA-II算法和yalmip/Gurobi对2层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基于改进的IEEE33节点配电系统算例表明,所提售电公司双层优化模型通过对VPP的合理调度,能够在保证VPP综合效益和所辖配网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实现售电公司利润最大化。

考虑分布式电源影响的分层分区精细化切负荷方法 下载:77 浏览:498

张宇超1 吴文传1,2 李正烁1 袁宇波3 王黎明1,4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直流输电故障或失去大电源时,需要快速切除部分负荷以保持受端系统稳定。传统紧急切负荷策略比较粗放,同时受端系统可能存在大量分布式电源,不恰当的切负荷控制会引起配电网过电压导致分布式电源脱网,从而引起更大停电风险。提出了一种分层分区的紧急切负荷系统架构,将待切负荷配电网划分成若干个分区。针对每个分区,通过本地测量辨识外网等值的模型参数,并建立考虑外网等值的切负荷优化模型。利用二阶锥松弛技术将该模型转化为可被有效求解的二阶锥规划模型。

高比例风电系统的优化调度方法 下载:94 浏览:439

葛晓琳1 郝广东1 夏澍2 符杨1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高比例风电的接入给系统优化调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促进高比例风电的消纳,建立了综合考虑发电成本和弃风成本的鲁棒机组组合模型;同时针对风电的空间集群效应和时间平滑效应,构建了考虑风电空间和时间约束的不确定集;此外为克服模型的求解难度,提出了分层列和约束生成算法,该算法将模型分解为3层优化问题予以求解,即第1层发电成本最小化的机组组合优化层,第2层安全可行性检验层,第3层风电最大化利用层,其中第2层向第1层反馈可行性割集,而第3层向第1层反馈风电消纳的割集,通过协调优化,以确保得到既能够应对的风电随机波动又促进风电充分利用的调度方案。最后结合修改后的IEEE 39节点算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考虑风电时空约束的模型降低了鲁棒优化的保守性,同时模型中加入弃风惩罚成本后提高了调度模型对高比例风电接入的适用性,此外所提算法能够有效地提升鲁棒机组组合的求解效率。

基于可信性理论的含直流落点系统风电与负荷协调恢复优化 下载:76 浏览:494

蔺呈倩1 王洪涛1 赵瑾1 杨冬2 陈彬3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在高风电占比的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中,大停电后快速恢复负荷需要风电与常规电源、直流输电系统共同支撑,但风电的不确定性阻碍了其在恢复中应用。考虑风电与负荷的不确定性,引入风电场出力和负荷恢复量的模糊模型,基于可信性理论,建立风电与负荷协调恢复的模糊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在控制频率与备用风险水平基础上,优化风电与负荷接入效益。采用模糊机会约束的清晰等价类方法,将模糊模型转化为确定性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保证了求解效率,满足在线快速决策的要求。算例表明该方法能够平衡风电、负荷与常规电源在多阶段恢复过程中的效益与安全,对风电接入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考虑大用户直购电的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下载:87 浏览:466

杜孟珂1 程浩忠2 柳璐2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大用户直购电作为电力市场化改革重要措施,亟需研究其规模化增长对发输电系统可靠性带来的影响。针对含大用户直购电的发输电系统建立可靠性评估模型,综合考虑系统阻塞概率、系统阻塞容量期望和系统可用传输容量期望值等可靠性指标,研究不同直购电交易规模下发输电系统的可靠性水平。通过对IEEE-RTS79和IEEE-RTS96系统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含大用户直购电的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分析不同直购电量占比下的系统可靠性指标,给出大用户直购电规模限值及改进建议,可为大用户直购电规模化有序开展提供一定借鉴。

高压输电线缆增加敷设段长研究 下载:15 浏览:165

高飞1 黄磊2 张蕾1 张瑞永2 刘静3 吴述关2 《电气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传统高压单芯电缆设计分段长度偏短,导致电缆接头数量急剧增加,造成接头价格昂贵,工程投资随之上升,电缆运行的故障概率也相应提高,增大单段长度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对金属护套感应电压和护套环流进行计算研究,推算出最大可能的敷设段长。使用解析公式和仿真计算两种方法,对220kV输电线缆在不同的接地方式、不同的排列方式下的金属护套感应电压进行计算,给出了可行的最大敷设段长,并对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负载不平衡或段长不平衡对护套环流的影响,对段长增加后不平衡负载或段长时的护套环流进行了仿真计算,提出最大敷设段长的选取还应考虑不平衡状态下的护套环流是否超限。

考虑并网友好性的风电实时有功调度 下载:94 浏览:512

张高航1 李凤婷1 周识远2 高光芒3 李津2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为了最大程度消纳风电及激励风电场改善并网特性,提出了一种考虑并网友好性的风电实时调度策略及相应的调度模型。基于电网运行工况及电网外送通道联络线功率偏差,动态计算电网风电消纳实时裕度。基于历史运行数据及超短期预测信息评估风电场出力预测精度、出力波动性及负荷跟随特性,评价风电场并网友好性。建立计及风电并网友好性及最大化消纳风电的风电实时有功调度模型。将提出的调度模型应用于IEEE 31节点系统,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500kV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及其解决措施 下载:20 浏览:420

王胜 《低碳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直流系统主要为变电站电气设备的控制和操作提供电源在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500 kV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问题,分析了接地故障产生的原因和危害,阐述了当前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的排查方法及注意事项,提出了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变电站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智能变电站保护整组动作时延优化技术研究 下载:20 浏览:165

詹智华1 马和科2 詹荣荣1 李岩军1 闻宇3 《电气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相比常规变电站,智能变电站增加了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设备,保护整组动作时间有所延长,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分析了智能变电站的体系结构,对造成保护动作时间延长的各个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及保护装置时延优化方案,通过动模实验验证了时延优化效果。优化二次设备的动作时延,可以提高智能变电站保护整组动作时间,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后续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方案设计提供切实的技术支撑。

基于ADPSS电磁暂态模型库的三相潮流建模与计算方法 下载:88 浏览:481

徐树文1 李亚楼1 李文臣1 徐得超1 齐大勇2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为了实现ADPSS电磁暂态仿真的平稳启动,开展了基于电磁暂态模型库的三相潮流建模和计算方法研究,并在ADPSS中开发了三相潮流计算程序。文中首先把大量电磁暂态模型进行分类建模,研究变压器接法对系统相角的影响,建立兼容多种接法的变压器模型;然后研究了各种三相潮流算法,从前景和实用性考虑选用牛顿法,并设置3类特殊节点满足不对称计算要求;最后,通过前2个算例验证了新程序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后两个算例则演示了利用新潮流结果为电磁暂态仿真提供初值的易用性。

基于IEC 61850的数字化电能表用快速准同步谐波测量算法 下载:73 浏览:436

肖勇1 罗睿希2 赵伟1 江波2 黄松岭1 张翔2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按IEC 61850-9-2 LE要求,数字化测量装置主要采用80′fr的固定采样率,在非同步采样下进行谐波分析,容易引起频谱泄漏。准同步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但计算复杂,硬件开销较大,不适合数字化电能表进行在线谐波分析和电能计量。该文针对数字化测量装置的特点,提出一种高效准同步谐波算法,具体采用等效加权窗函数与组合数快速傅里叶(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算法相结合的方式,使理论计算量减少了90%以上。通过仿真和试验,与Triangular窗插值离散傅里叶(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算法、Hanning窗插值DFT算法、Nuttall4(III)窗插值DFT算法进行比较,证明了该文提出的算法准确度更高,且硬件开销具有明显优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