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应用精益六西格玛提高采油树组装试压成功率 下载:54 浏览:393

黄海龙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3期

摘要:
企业为了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最为核心的是提高产品的检修质量和检修效率。检维修车间作为采油厂采油树等井控装置的保养和检修单位,受设备水平和工艺技术等影响,在组装试压等工序环节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应用六西格玛的DMAIC方法,找到影响采油树组装试压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并采取对策;通过持续改善,降低了采油树组装试压返工率和员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现场安全。

六参数实时监控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下载:26 浏览:167

王桂全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3期

摘要:
为研究抽油泵在井下工作时的振动与压力等参数情况,介绍了六参数实时监控装置的主要功能和组成,同时利用该装置对井下泵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柱塞抽油泵井在纵向(Y方向)振动较大,通过分析其振幅可为抽油机的柔性控制提供依据;单螺杆抽油泵井在横向(X、Z方向)振动较大,通过分析其振幅可为配套油管扶正器、锚定工具及锚定方式选择提供依据;通过沉没压力监测,为地面柔性控制柜实现闭环控制,使泵工作在合理沉没度下,达到供采平衡。

油井生产过程中四个关键节点管理实践 下载:68 浏览:409

李惠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3期

摘要:
为降低油井检泵率和返工率(简称"两率"),延长检泵周期,开展了油井生产过程4个关键节点管理实践。将油井井下作业管理外延,在油井生产过程中设置正常井、异常井、待检井、作业井4个关键管理节点,对每个节点均实施全过程控制,从而延长油井的检泵周期。通过油井生产过程中4个关键节点管理的实施,油井检泵率和返工率分别降低了4.1%和3.3%,平均检泵周期延长101天,油井管理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浅谈质量管理体系在采油队的有效实施 下载:34 浏览:282

刘绪恒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3期

摘要:
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阐述了在采油队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中以岗位为依据,对生产过程和生产设备进行识别,确定质量点,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通过强化监督管理,对检查出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确保采油作业过程中生产质量有效控制,提高了采油队的生产管理水平。

测井技术管理与解释工作质量标准化建设初探 下载:49 浏览:400

杨安民1 雷宏2 刘英2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2期

摘要:
介绍了测井技术管理与解释工作质量标准化建设初步探索的几点做法,主要包括:作业队伍包片管理;测井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完善现场测井监督要点和原始纸质资料的验收要点;建立电子资料数据库和完善纸质资料的归档与交接工作。通过4个方面工作的探讨,形成了测井技术标准化建设初步方案,降低了作业队伍的成本,提高了整体测井质量。

油田稳流配水阀组注水流量计在线校准装置研制与应用 下载:81 浏览:408

朱荣军 郭绍忠 刘辉 郭小凡 杨筱珊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1期

摘要:
现阶段精细注水管理中,注水井场主要依靠注水流量计实现注水量的控制和准确计量,加强注水流量计校准工作是保障注水计量的基础。传统方法是采用离线标定装置校准,存在占用场地大、不易操作、作业区送检程序繁琐、校准周期长,影响生产等问题。介绍了流量计在线校准装置的研制和现场试验,该套装置校准准确、操作便捷、携带方便,解决了固定校准装置存在的弊端。

车辆检测维修及离合与变速器常见故障的处理 下载:71 浏览:440

秦福德 《中国设备》 2018年3期

摘要:
分析目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如检测维修中使用零件以次充好,技术人员谎报故障等。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智能化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离合器、变速器常见故障与维修。

一种基于RBAR的高效速率自适应算法 下载:45 浏览:304

赵柏山1 李嘉欣1 陈瑜2 《无线电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在动态变化的无线信道环境下传输数据时,选择适当的传输速率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系统的性能,目前已经有多种速率自适应算法被提出。针对RBAR速率自适应算法需多次发送RTS/CTS控制帧浪费网络带宽这一缺点,提出一种改进速率自适应算法。改进后算法兼容IEEE802.11标准,通过监测系统吞吐量的变化,判断是否发送RTS/CTS帧更新传输速率,减少RTS/CTS控制帧的发送次数,提高系统整体性能。对系统吞吐量进行理论推导,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改进算法,可以通过减少RTS/CTS控制帧的发送次数提高系统吞吐量。

综合录井仪电导率传感器现场检定装置设计 下载:20 浏览:459

刘开绪1 吴春梅1 马骏驰1 郝健2 王冰茜3 《传感器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综合录井仪电导率传感器是钻井液电导率参数检测的重要元件,为了适应海外钻井、外围钻井及连续快速钻井的需要,对传感器进行法定时限内现场检定尤其必要。基于电导率传感器电涡流检测原理,利用0.01级ZX32型交直流标准电阻箱作为标准源,以其接入穿过传感器感应环内闭合回路的电阻值代替钻井液电导率,利用STC89C52单片机设计了标准电阻值显示录入表,配套的上位机软件控制MSP430单片机系统以实现标准电阻值和电导率传感器输出电流值数据的接收,上位机完成检定数据的处理,并给出检定结论,设计的检定装置达到1.0级的指标,由于装置体积小,上位机与测试装置之间采用WiFi无线连接,装置非常适合现场应用。

浅谈运行管理方式的优化 下载:67 浏览:274

栗建新 《能源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油田新增生产能力是油田增油上产、持续稳产的重要手段,因其涉及部门环节较多,为了强化产能建设全过程的统一与协调管理,油田企业需全面启动产能建设运行管理工作,建立了产能建设"一体化"管理模式,促进了管理与技术有机结合,实现了产能工作的统一组织和建设过程的全面协调。以产能建设增产增效为目标,明确优化生产运行过程中的重点环节。

数字采集传输技术在采油工程的应用 下载:21 浏览:281

苏建涛 《电路系统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把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以及 5G 运用到数字化采油用中,大大提高采油的效率。基于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分析油厂采油过程中的数字采集和传输技术应用,提高经济效益。

基于Monte Carlo方法的SCV加热盘管可靠性评价 下载:56 浏览:473

邓娇 侯磊 李丽敏 文亚成 《天然气进展》 2018年11期

摘要:
浸没燃烧式气化器(Submerged Combustion Vaporizer,SCV)的水浴对加热盘管具有腐蚀作用,威胁气化器的安全运行。为研究加热盘管的腐蚀过程,采用应力-强度干涉理论和管道腐蚀剩余强度评估标准,对加热盘管的腐蚀失效进行分析,建立加热盘管的极限状态方程。考虑初始腐蚀尺寸、工况载荷、机械强度、轴向及径向腐蚀增长速率等参数的不确定性,应用Monte Carlo方法对加热盘管的极限状态方程进行抽样计算,抽样次数为106。通过对加热盘管进行可靠性定量评价,明确加热盘管可靠度随时间和运行压力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加热盘管失效概率随使用年限和运行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的速度逐渐增快,若以0.8为可靠度下限,则加热盘管的使用寿命为14 a。这一可靠性分析为掌握气化器总体运行状况和合理安排维修提供了科学依据。

致密凝析气藏压裂伤害及返排控制技术 下载:58 浏览:368

秦华 尹琅 牛会娟 王文利 《天然气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四川盆地部分凝析气藏测试产量难以达到地质预期,为了提高凝析气藏压后效果,以L气藏为研究对象,在储层伤害性评价及凝析油伤害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A井返排率和产能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低渗透凝析气藏控压返排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低渗透凝析气藏伤害主要是水锁伤害和凝析油伤害,其中凝析油对渗透率伤害达到90%以上,应该尽量避免;(2)提出了致密凝析气藏压后返排控制技术,当井底压力高于露点压力时,在临界出砂流量下快速排液,当井底压力接近露点压力时,控制返排速度保证井底压力高于露点压力;(3)根据临界出砂流速计算模型及喷嘴压降损失模型编制了计算软件,初步形成了凝析气藏控压返排现场应用技术。该技术成果在L气藏B井进行了先导试验,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压后返排率较邻井提高157%,无阻流量提高53%,增产效果显著。该技术成果对于低渗透凝析气藏难动储量的有效动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同气量高含水油井低温输送试验研究 下载:62 浏览:490

杨晓东1 王广辉2 吴颖2 张军霞2 周艳丽2 田晶3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随着我国油田的深入开发,油田的大部分油井已进入高含水期,对高含水原油采用加热或伴热的方式会使得集输能耗大幅上升,造成热能浪费。针对这一问题,在现场对不同气量的高含水油井开展了降温试验,对降温过程中的流型和压降变化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得出当温度较高时低含气量油井采出液为油水分层波浪流型,高含气量油井采出液为气液分层流型;当温度较低时,两种油井都出现了原油凝堵现象,可将第一个压降峰值定义为安全输送的温度界限,温度界限可比原油凝点低2~8℃。研究结果可为高含水原油不加热输送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RS-PSO-SVM算法的腐蚀管道剩余强度预测技术研究 下载:79 浏览:360

杨旭东 周艳丽 刘志娟 陆亮 于天齐 刘勇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气管道服役时间已超过20 a,受到土壤、大气以及水体等多方面的影响,腐蚀成为危害管道安全、造成管道失效的重要因素。针对单一腐蚀缺陷管道剩余强度样本数据少、公式计算保守性强、有限元分析过于复杂等缺点,将RS、PSO和SVM算法模型有机结合,构建了腐蚀管道剩余强度预测模型。通过RS属性约简,有效提取了影响管道剩余强度的关键性指标因素,随后应用改进的PSO算法对SVM的参数进行了寻优,避免了人工试算法造成的误差过大和训练时间过长的缺点,与BP神经网络、RS-WNN算法相比,RS-PSO-SVM算法的保守性和准确性都较为优越,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1.23%,均方根误差为0.17 MPa,模型的鲁棒性和预测性更好,对管道剩余强度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浅谈产能前线在油田生产建设运行中的应用 下载:69 浏览:431

刘殿峰 《能源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油田现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以后,油田综合调整挖潜难度加大、产油量递减加快、生产操作成本增加。因此,一方面要做好稳油控水,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另一方面全力组织好新建产能建产,油田产能建设是油田增油上产、持续稳产的重要手段,而设立产能前线是完成好这一工作的重要措施。

我国天然气供需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下载:85 浏览:487

孙德强1 张涵奇1 卢玉峰2 饶远1 冯棋3 王智锋4 《能源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缓慢复苏背景下,中国天然气供需基本平衡,供应渠道更加多元化,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储运设施逐渐完善,消费增速快速回升。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政策和试点措施正在深入开展。但受国外气源国供气量突然减少、我国冬夏季天然气峰谷差距拉大以及"煤改气"等因素影响,2017年冬季出现一段时间"气荒",这种气荒前些年也曾出现过,这是我国天然气供需矛盾的又一次集中体现。本文将从我国天然气供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三个方面开展分析与研究,希望对我国天然气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气体驱动泵排液采气机理及应用试验 下载:67 浏览:477

刘书权 张小丽 《天然气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针对气井的开发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出现积液直至停产的问题,采用一种最经济的气田开发方式即利用气井自身能量实现积液井的正常生产。气体驱动泵排液采气是一新型的排液采气技术,详细阐述了其利用气体活塞面积大的特点放大气体压力并把积液排出井筒的机理,绘制了驱动泵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分析了泵的主要参数计算方法。通过现场应用,验证了驱动泵的实际效果,分析了应用失败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泵的选井方式、应用条件和改进措施。

基于事故树-层次分析法的集输管道失效风险研究 下载:64 浏览:336

焦凯1 刘勇2 伍嘉亨2 杨婧1 张小芳2 梁昌晶1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对油气管道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是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道一旦发生严重泄漏,会造成大面积的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以油田集输管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集输管道失效事故树模型,共识别和定义了23个基本事件,利用最小割集对每个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进行了求解,将事故树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实现了从结构重要度—判断因子—判断矩阵的转化,发现人为破坏、材料抗腐蚀性能差、含酸性介质、运行误操作和施工缺陷等是构成管道失效的主要因素,与实际失效事故中的原因概率分布基本保持一致,证明该方法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因素,以期为管道日常的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钉钉平台的移动应用在采油气作业区的应用实践 下载:56 浏览:370

陈林 陈强 蓝琼 苏静 曾思东 罗志强 《天然气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川渝地区油气采集输场站分布普遍分散、偏远,管理成本高,效率低。基于阿里钉钉开放式平台和手持移动终端具有的GPS定位、二维码识别、影像资料录制、无线通讯等功能,结合作业区的业务流程和主要业务需求分析,对钉钉平台上的应用模块进行二次开发,在通讯协作、人力资源管理、移动办公应用、无人值守井巡护、设备设施维护等方面进行应用创新。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