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嵌入环境管理的油气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 下载:77 浏览:373

杨林 张丽俊 余晓钟 《天然气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油气工程项目具有经济、政治、技术、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多重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点,从油气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管理知识体系、复杂程度以及环境管理4个维度出发,构建适用于油气工程项目的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认为,应将环境管理作为一个维度来评价油气工程项目成熟度,纳入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可燃冰研究现状及商业化开采瓶颈 下载:82 浏览:423

付亚荣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可燃冰作为世界公认的清洁高效的能源,吸引了各国政府的关注和资金投入。调研了国内外可燃冰分布情况及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对可燃冰的勘探开发现状,分析了国内外海底、陆地冻土带可燃冰试采案例,介绍了中国可燃冰开发方案的研究、开采关键技术形成及成功试采的过程,对中国南海神狐可燃冰试采应用的8项创新技术进行了剖析,阐述了可燃冰的9种不同开采方式的原理及适用储层,指出可燃冰商业化开采面临开采成本、温室效应、地质灾害、环境效应等问题。提出可燃冰的开采应谨慎对待,"资源需求"和"环境安全"之间需要统筹考虑,既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又要让可燃冰资源持续造福子孙。

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在低煤阶煤层气区块优选中的应用——以澳大利亚东部A区块为例 下载:60 浏览:429

淮银超1,2 陈西西3 邹威3 谭玉涵4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相比于中高阶煤层气,低煤阶煤层气具有煤岩煤化作用低、含气量低、灰分含量高以及储层物性好等特点,针对于低煤阶煤层气区块的优选研究对于降低开发成本、促进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以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的低煤阶煤层气区块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层次模糊数学思路,结合区块低煤阶煤层气特征,优选累计厚度、含气量、灰分含量、可采储量、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临界解吸比和原始地层压力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低煤阶煤层气的开发效果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评价指标权重系数与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构建低煤阶煤层气开发效果评价参数。以稳定期日均产气量3万m3、0.6万m3作为衡量标准,确定研究区的开发效果评价参数门限值为0.507和0.317,进行研究区开发有利区划分,实现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的低煤阶煤层气区块开发有利区优选中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高中低产区内的已开发井的单井产气量与优选结果高度吻合,表明多层次模糊评价对于低煤阶煤层气有利区块优选具有很好指导意义。

物探技术在滑坡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下载:67 浏览:458

章传民 《地球科学探索》 2019年12期

摘要:
地质灾害属于自然类灾害,一直威胁着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在近几年大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下,我们发现由于地质损害所导致的各类地质灾害在不断增多,包括但不限于滑坡、泥石流、塌方等,这些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命才财产安全,对当地的环境和经济都造成了难以衡量的损失。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探技术已经能够比较准确地发现和预测地址灾害,最大程度地降低人民群众的经济损失和伤亡情况。

页岩气藏渗流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下载:67 浏览:338

廉培庆1 段太忠2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通过对页岩气藏解吸—扩散理论、非达西渗流、开采过程中孔、渗演化特征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页岩气藏的扩散和渗流规律;同时对页岩气藏试井解释技术、数值模拟模型建立、页岩气藏和压裂水平井耦合方法等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综述,总结了页岩气藏模拟的关键技术。针对目前页岩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苏伊士湾N油藏多轮次调驱物理模拟实验 下载:49 浏览:430

康博1 王健2 宋阳坤3 何巍1 周长江1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弱凝胶深部调驱技术成熟、投资少、见效快,适合海外油田效益开发的要求。通过室内实验建立微观可视化模型和填充石英砂的平面可视化模型,模拟现场多方向见水的裂缝性或存在优势通道的N油藏进行多轮次调驱,并对多轮次调驱机理加以分析。结果表明,三轮次弱凝胶调驱可提高原油采收率29. 9%,可改善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吸水剖面,提高水驱效果。

驱油用聚合物溶液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下载:77 浏览:243

孙秀芝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对驱油聚合物水溶液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配制聚合物时转速控制在500 r/min;Fe2+与Fe3+对聚合物黏度影响大;聚合物通过多孔介质时,渗透率越小剪切降解越严重;p H为9时,聚合物黏度最高。为油田配注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参数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对提高聚合物驱的效果和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环保型类无机钻井液体系研究及应用 下载:76 浏览:287

董宏伟1,2 段志峰1,3 王勇强1,2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以无机提黏剂G339为主剂,通过优选其他添加剂,研制出环保型类无机钻井液体系。室内实验结果表明,API滤失量小于4 m L,一次回收率达92.80%,二次回收率达90.24%,体系的岩心膨胀率16 h后达22.91%,体系COD值1 526 mg/L,BOD5值120 mg/L,EC50值36 000 mg/L。现场应用2口井,结果表明,该钻井液抑制地层造浆能力强,2口井的平均井径扩大率分别为6.26%和9.92%,摩阻扭矩大幅降低,Kf值达0.078 7。该钻井液体系对实现苏里格区块的清洁生产发挥重要作用。

驱油用聚合物溶液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下载:59 浏览:327

孙秀芝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对驱油聚合物水溶液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配制聚合物时转速控制在500 r/min;Fe2+与Fe3+对聚合物黏度影响大;聚合物通过多孔介质时,渗透率越小剪切降解越严重;p H为9时,聚合物黏度最高。为油田配注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参数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对提高聚合物驱的效果和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新型固体润滑剂在长庆分支水平井超长水平段的应用 下载:256 浏览:433

董宏伟1,2 凡帆1,2 高洁1,2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针对长庆分支水平井大斜度井段、长水平段,润滑防卡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固体润滑剂,室内评价表明,固体润滑剂加量达3.0%时,体系润滑系数降低率达80.3%,且具有较好的抗温性,不影响泥浆性能,不发泡,不伤害储层。在长北气田进行了1口双分支水平井的现场试验,扭矩均控制40 k N·m以内,两长水平段整个施工安全顺利,无一次遇阻、遇卡现象,泥浆润滑性好,起下钻畅通无阻,每次下钻一次到底,表现出良好的润滑效果。

稠油开采技术及研究进展 下载:70 浏览:371

刘晓瑜1,2 赵德喜1 李元庆1 郭健1 齐从温2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介绍了稠油开采技术,包括热采方式和冷采方式。热采方式有蒸汽吞吐、多元热流体吞吐、蒸汽驱油、蒸汽辅助重力卸油、火烧油层、THAI、微波加热采油;冷采方式有适度出砂冷采、化学驱、CO2采油、微生物采油。对各种稠油开采技术的原理、特点及适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苏里格气田老井侧钻水平井钻井液技术探讨 下载:67 浏览:486

郭康 王国庆 高洁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针对苏里格气田老井侧钻水平井存在的井壁失稳、滑动钻进托压等技术难题,优选了适合小井眼钻井的钻井液体系抑制剂、润滑剂及封堵剂,形成了一种强抑制高润滑低伤害暂堵钻井液。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防塌抑制性强,页岩一次回收率达92.4%,二次回收率达84.8%;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滑块摩阻系数控制在0.052 4,有效降低摩阻和扭矩;对盒8产层的岩心伤害率低于15%,属于低伤害,利于储层保护。该钻井液技术已在苏XX井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井下安全井壁稳定,无缩径无掉块,起下钻畅通,井眼始终处于良好净化状态,后期储层改造后,增产效果明显,满足了苏里格气田老井侧钻的要求。

金纳米棒在超疏水表面的组装行为研究 下载:33 浏览:352

武俊文1 贾文峰2 张汝生1 王海波1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6期

摘要:
采用了"烟囱效应"以及超疏水表面作为基底这两项外力作用来将金纳米棒进行组装。借用"烟囱"技术的侧面向心力所产生的向心空气气流,以及超疏水表面上液滴收缩产生的应力对纳米粒子的向心挤作用,得到了金纳米棒垂直于基片致密排列的特殊的组装花样以及金纳米棒水平短程有序的致密排列的组装花样。这种简便的组装方法不仅对纳米器件的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可以广泛地适用于其他的纳米粒子的二维有序组装以得到不同的功能性的纳米组装体。

电法勘探在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65 浏览:444

沈磊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8期

摘要:
电法勘探是我国金属矿勘查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物理探测技术手段,电法勘探的技术水平,一定程度可以决定金属矿勘查的效率和水平。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金属矿勘查难度的不断加大,传统的电法勘探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对于金属矿勘查的需求,电法勘探技术的提高和进步,以及其在金属矿勘查中的全面应用,对于金属矿勘查技术水平以及效率的综合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法勘探在芒场矿田外围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55 浏览:473

杨富强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2期

摘要:
本文以2011年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在芒场矿田外围马鞍山、孔明测区开展的物探勘查为例,分析物探方法在本区"攻深找盲"的成果与有效性。鉴于矿区浅部资源已日渐枯竭,急需探明外围及深部可接替资源,投入本次物探勘查,方法手段为激发极化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全球主要国家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 下载:54 浏览:465

萧惠中1,2 张振1,2 《海洋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分布广、规模大,势必成为未来的主流能源。在当前能源紧缺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影响下,世界各国都对潜力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产生了浓厚兴趣。文章对全球主要国家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提出:对我国天然气水合物重点目标区加大研究力度;加大海域和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调查力度,寻找更多可供试采的水合物矿区;与国际接轨,加强国际合作;考虑经济问题,以期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开发模式;把环境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尽可能避免水合物开采带来的环境及地质灾害问题等建议。以期能为未来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查试采工作提供有益帮助。

应用Hydrolight模式研究含油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的关键技术 下载:47 浏览:389

黄妙芬1 骆蔚健1 刘杨2 邢旭峰1 庄炀1 《海洋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辐射传输模式Hydrolight在国际水色遥感研究领域已被广泛用于解决水体光学的各种问题,也是进行石油类污染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研究的有效模型。结合Hydrolight模式的机理、应用现状及含油水体的特点,提出了将该模式应用于光学特性复杂的石油污染水体辐射传输特性研究时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测定石油污染水体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建立石油污染吸收和散射特性随波长和深度变化的参数化模型、确定油物质的吸附后悬浮颗粒物体散射函数模型等方面。依据2018年8月和2016年8月分别在辽宁大连港和辽宁盘锦辽河油田等区域测定的含油水体数据,讨论了这些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找矿中的作用与发展 下载:36 浏览:335

沈华 《地球科学探索》 2025年4期

摘要: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包括电法、磁法、重力法和地震勘探等。通过对国内外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应用实例的分析,探讨了其在找矿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研究表明,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矿产资源勘探的精度和效率,减少勘探成本。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不断发展,诸如高精度测量、三维建模和多参数综合解释等新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实际找矿中。本文的研究可为未来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新时期海洋油气勘探中地震勘探的应用 下载:84 浏览:483

侯张俊 《海洋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近十年来,随着海洋油气勘探逐步转向深部油气层、高速屏蔽层下油气储层和复杂构造油气田等领域,传统而单一的物探方法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勘探对象时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随着海洋油气资源勘探程度的加深,各种海洋油气资源勘探方法应运而生。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与工作研究,对海上油气资源的地震勘探技术方法进行了介绍,希望能为未来应用提供帮助。

浅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中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下载:24 浏览:264

高宏宝 《现代物理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地震勘探是指对地球的表面进行物理方面的勘测,对地表内部的地震波和各种物理变化进行研究,进而达到勘测资源的目的。地球物理勘探在地球物理学中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它是通过利用物理的特殊原理及仪器等组织,最终形成一门专业性的学科。尤其是随着三维地震技术的应用,物理勘探技术不仅在国际石油勘探开发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