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电压变化率故障检测的高压直流断路器保护策略 下载:71 浏览:480

李威1,2 吴学光1,2 常彬3 刘栋4 邹乐1,2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快速检测故障并准确实现故障隔离是柔性直流电网的基本运行要求。为提高直流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以典型的4端口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工程中应用的高压直流断路器提出了一种就近检测电压变化率(rateofchange of voltage,ROCOV)的高压直流电网保护控制策略,通过对保护原理的分析提出了保护所需要的故障判据,并给出了动作阈值的整定方法。此外在目前的直流电网保护策略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针对易发生保护误动的情况具体地提出了抗扰动的方法和区分区内区外故障的控制策略,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4端口柔性直流输电模型,对不同的工况和故障进行仿真,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以及保护动作的选择性、可靠性和速动性,并证明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干扰性和抗过渡电阻的能力。

一种采用等效传输阻抗法的新型电气距离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下载:83 浏览:507

鲍海 房国俊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电气距离是无功电压分区控制的基础。现在广泛应用的电气距离计算方法是灵敏度法,但是该方法缺乏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且计算结果不准确,难以令人信服。针对以上缺点,文章从阻抗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电气距离计算方法,即等效传输阻抗法。该方法以潮流追踪为基础,在构建广义支路求取等效传输阻抗的基础上,取其模定义为电气距离。该电气距离通过等效传输阻抗反映两个功率量间的联系紧密程度,符合"电气"的概念;也满足对称性,即功率量A到功率量B的距离等于功率量B到功率量A的距离,符合"距离"的概念。将该电气距离计算方法应用于IEEE9节点系统分区,并与灵敏度法分区结果相比较,可知该方法更能适应系统的动态变化,得到更准确、合理的分区方案。

双馈风力发电机的调频策略及机组定子故障下的弱电网稳定性研究 下载:89 浏览:501

孙丽玲 胡兰青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双馈风力发电的高渗透率降低了电网的等效惯性和一次调频能力,这一问题对于弱电网而言愈发突出。因此,在惯性降低的弱电网下,双馈风力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频率的自动调整成为其控制系统重要目标之一。定子绕组匝间短路(stator winding inter-turn short circuit,SWITSC)是双馈风机的一种典型故障,直接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但是,计及SWITSC故障的DFIG机组的调频策略与弱电网稳定性分析尚未见诸报道。为此,在计及SWITSC故障的DFIG机组模型上附加频率惯性控制和下垂控制,依据旋转质块的动态特性建立SWITSC故障下DFIG机组、弱电网的小信号模型,通过特征值分析揭示了两种频率控制策略及SWITSC故障本身对弱电网频率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弱电网模式切换和负荷突变进行了敏感性研究,最后利用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机车牵引系统高压直流电源的研究 下载:23 浏览:184

李辉 李宏 《电气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针对传统机车直流牵引电源存在的稳压效果差、电压响应速度慢以及线路压降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2 700 V/400 A连续可调、最大输出功率为1 080 kW的高压直流电源。该电源功率部分采用三相桥式整流结合降压斩波的方式,减小输出电压电流纹波,提高电源稳定性,降低线路压降。控制部分采用DSP作为系统控制核心,加快电压响应速度,增加电源的灵活性,而驱动部分采用2SD315A-33模块放大驱动IGBT。Matlab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了系统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及可行性。

一种最优化资源保护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 下载:89 浏览:512

祁兵1 刘林1 李彬1 孙毅1 郑爱霞2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为解决电力通信网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该文研究通过配置P圈来实现电力业务的保护。以江苏省某地区的220 kV变电站通信网为例,考虑实际的物理距离和光纤容量限制,使用业务均衡Dijkstra路由算法进行业务路由,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通道保护的电力通信网最优化资源保护方法。与传统的电力通信网保护方案和经典的P圈配置方法相比,该文算法有效降低了电力通信网络的资源冗余度。同时,在P圈长度限定条件下,对业务完全保护的业务容量配置方法进行了探索,划定了自由区、可行区和截止区3段业务通道容量分布,对于电力通信网的规划与升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多端柔性直流接入对交流系统功角稳定性的影响 下载:80 浏览:511

付强 杜文娟 王海风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针对多端柔性直流电网(multi terminal direct current network based on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MTDC)接入对交流电力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性影响的问题。通过建立交直流混联系统的线性化互联模型,采用分解的思想得到了VSC-MTDC接入主要在2个方面影响交流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性:一是改变了交流系统的潮流,二是与交流系统的动态交互作用。采用阻尼转矩分析的结果表明:交直流系统之间动态交互的影响一般很小,直流系统接入主要是改变了交流系统的潮流,可等效为恒功率源进行研究。针对"潮流"部分的影响,进一步分解为直流电网的注入功率和接入地点2个部分,提出并研究了以下2个猜测:1)输入功率变化等效于发电机出力改变,二者对交流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性的影响是一致的;2)直流电网接入地点在平衡机附近时对交流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是较小的。以新英格兰系统为例,通过计算和仿真演示验证了上述猜测,并可借此避免多端柔性直流电网接入对交流电力系统小干扰功角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直流微电网DC/DC双向换流器时间-状态协调最优控制 下载:77 浏览:479

李鹏1 李鑫明1 陈安伟2 李继红2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直流微电网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直流母线电压控制问题,首先基于反馈线性化的方法对DC/DC双向换流器在升压和降压两种工作模式下分别进行了非线性建模,并分析了非线性系统一阶零动态的稳定性。然后针对所建立的非线性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应用于DC/DC双向换流器的时间-状态协调最优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分别选取时间最短和二次性能最优为性能指标,设计了时间最优控制器和最优状态调节器。为进一步实现两种控制器间互补协调,基于模糊控制理论引入自适应权重系数,以协调两种控制器间分配的比例,从而实现兼顾状态转移时间和状态调节过程双重优化目标的目的。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直流微电网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型式试验及其等效性评价 下载:77 浏览:482

丁骁1 汤广福2 韩民晓1 高冲3 王高勇3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型式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断路器的功能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型式试验设计及试验等效性评价原则展开研究。首先基于断路器工作原理和运行工况并通过断路器PSCAD/EMTDC器件级运行数字仿真模型解析了分断过程和换流过程相关应力特性和影响因子,然后在应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断路器型式试验关键项目,最后提取了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型式试验等效性评价方法的核心,即具备工程实践意义的断路器应力等同关键参数。文中建立了基于整机应力和部件应力核心参数以及核心参数之间独立性和相关性联系的等效性评价方法,该方法能够正确评估断路器型式试验的等效性。

复杂产品三维模型轻量化服务构建技术 下载:62 浏览:501

薛俊杰1,2,3 施国强1,2,3 周军华1,2,3 曲慧杨1,2,3 陶栾1,2,3 蒲睿英1,2,3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0年10期

摘要:
提出了一种复杂产品三维模型轻量化服务构建方法。采用一种改进模型数据导出与空间索引生成方法,能够在模型轻量化过程中保留复杂产品模型装配树与标注信息;设计并实现了基于面片密度的自适应面片简化算法,能够在满足误差要求的条件下对几何模型面片进行自适应简化;并通过采用一种具有较高的压缩比和压缩效率的模型数据压缩算法,减小复杂产品模型的存储空间占用。设计并实现一种模型轻量化服务的B/S部署架构,能够借助高性能计算资源,提高多用户并发场景下复杂产品模型轻量化效率。

HVDC换相失败引发次同步振荡现象分析 下载:35 浏览:234

王彤彤1 文俊1 靳海强1 张汉花2 《电气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建立了适用于次同步振荡分析的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数学模型,介绍了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机理,重点分析了发电机组与HVDC之间的机电扭振作用。受端电网故障导致逆变站换相失败,会引起整流站附近的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扰动,并引起发电机电磁转矩的变化,而HVDC控制系统的快速作用为扰动提供了负阻尼,从而形成一种正反馈性质的扭振相互作用,助增轴系扰动幅值,最终导致汽轮发电机组次同步振荡现象的发生。在PSCAD/EMTDC上搭建相应模型,仿真再现了由HVDC换相失败引起的次同步振荡现象,并对其产生机理进行验证。

全自动半导体制冷系统对汽车密闭空间的温度控制应用研究 下载:32 浏览:245

赵建江 《电气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汽车密闭空间的过高温度带来的驾驶不适和安全隐患不容忽略。太阳能发电为能源在汽车等移动载体上的应用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但其主要作为移动冰箱或通风系统使用,能否直接用于驱动半导体制冷系统来实现车载空调功能存在较多争论。通过在模拟密闭空间上设计安装基于太阳能电池的半导体制冷和空气对流系统,考察其制冷效果。研究发现增大对流量、设计对流方向(侧向)能有效增强半导体制冷效果。在一定条件下将实验中的模拟车厢温度降低13℃,对解决汽车密闭空间的制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LoRa的无线传感网的农田节水灌溉系统 下载:68 浏览:494

陈紫薇 姚俊光 孙道宗 李思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0年5期

摘要:
为了缓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提高节水灌溉效率,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设计基于LoRa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水灌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以STM32F103C8T6微处理器为控制器,结合土壤湿度传感器、水流量传感器,对农田环境信息进行采集;结合LoRa模块(AS32-TTL-100)实现信息的远距离传输。经测试,在空旷地区节点通信距离达1400m左右,网络的丢包率为2.84%,土壤湿度信息采集误差在6%以内,能够实现农田系统的监测与自动灌溉,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国外电力客户服务经验及对我国电力客户服务的启示 下载:88 浏览:495

吉建兵1 吉杨2 郑华3 《电力技术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以及能源互联网的深入推进,当前我国电力客户服务模式还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和互联网模式下的电力客户服务需求。在分析当前我国电力客户服务面临的新趋势的基础上,总结国外先进成熟的电力客户服务模式,从核心服务、增值服务和服务模式创新三方面进行归纳和解读,提出其经验对于我国电力客户服务的启示。

结合自适应波束形成的NUFFT二维成像算法 下载:24 浏览:276

尚秋峰 郑国强 李炎 《光电子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研究推导了安检系统近场信号传播方程,并引入了一维近场响应矩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合LMS(Least Mean Square,LMS)自适应波束形成的非均匀快速傅里叶变换(Non-uniform Fast Fourier Transform,NUFFT)二维近场成像算法。先对多阵元接收信号进行自适应波束形成处理,再通过NUFFT重构目标图像。对文中算法与传统的波束形成NUFFT二维成像算法进行了模拟仿真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具有更好的噪声抑制效果,提高了毫米波近场成像的质量。

轻小型长出瞳距目镜的设计 下载:39 浏览:462

夏寅聪 杨亮亮 李婧 陆玉灿 陈凤 《光电子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为了满足目镜轻小的功能需求,优化设计了三种不同结构的长出瞳距目镜。三种目镜的系统参数相同,在出瞳直径为7 mm的前提下实现了40 mm的出瞳距,焦距为26 mm,视场为32°。首先,设计了由折射球面构成的纯折射式目镜,由五片透镜组成。其次,添加一个非球面优化设计得到了含有非球面的折射式目镜,由四片透镜组成。最后,添加一个衍射元件优化设计得到了折衍射目镜,由三片透镜组成。结果表明:在40 lp/mm频率处,含有非球面的折射式目镜的所有视场MTF都超过0.35,其中,0°的中心视场MTF达到0.67;对比第一种纯折射式结构目镜,其长度减小了16.66%,重量减轻了35.88%,成像质量更好。折衍射目镜所有视场的MTF都高于0.40;对比第二种目镜,第三种目镜的长度减小了15.43%,重量减轻了37.40%,像质也得到改善。

基于线性CCD传感的实训类智能车系统的搭建与调控 下载:77 浏览:462

何恩节 郑磊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19年9期

摘要:
从机械、控制、图像处理、行进策略等角度介绍一种基于线性CCD传感的实训类智能车系统的搭建与调控策略。详细解析车体机械结构,对位置式与增量式两种PID控制方式进行系统分析,详细阐述舵机控制规律,并就图像处理和行进策略方面提出较为新颖的解决方案。实测结果表明,当前智能车系统具有稳定性好、出入弯变速快、道路识别清晰等特点。

基于STM32的开环霍尔电流传感器的温度补偿研究 下载:63 浏览:254

谢志远 顾育先 《光电子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研究了一种基于软件补偿结合恒流源补偿的改进温度补偿方法,应用单片机、恒流源、数字温度传感器、乘法器等硬件电路,对传统软件补偿进行了优化,补偿效果较传统恒流源补偿有了明显提升,"温漂"整体下降了约13.7%。在传统的温度补偿方法如热敏元件补偿、恒流源补偿、软件补偿等方式上做了补充,对于霍尔电流传感器精度的提升及实际生产需求的满足有重要意义。

离子交换多模条形波导折射率分布及光传输特性研究 下载:22 浏览:224

陆锋1 张俊生1 黄刚1 景宁2 《光电子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为明确光在离子交换制备的条形波导中的传输行为,建立了离子交换技术制备的折射率分布模型,在对离子交换过程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了波导的折射率分布特性,得到了此类型波导中的折射率分布沿纵向、横向分别分布呈高斯及高斯误差分布的结论,并对其受交换宽度、深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据此建立波导模型,并通过有限元法对波导中光的模式进行计算,得到了不同折射率分布下光场模式传播,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分析。此研究为通过离子交换技术制备渐变折射率波导及相关模分复用功能器件的设计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基于改进模板匹配与深度稀疏编码网络的文档编号自动识别 下载:76 浏览:483

段磊1 刘涛1 李伟鹏1 张宁1 咸日常2 邹国锋2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19年7期

摘要:
电力部门涉密文档编号组合方式复杂、书写形式多样,针对现有文档编号自动识别技术无法实现高精度识别的问题,综合分析电力部门涉密文档编号的构成要素,并提出融合改进特征匹配和深度学习的文档编号自动识别方法。通过图像采集装置扫描文档编号,针对机打文档编号,采用特征匹配算法实现识别;若编号为手写形式,则采用深度学习网络实现编号自动识别。实验数据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较好地适用于电力部门涉密文档编号的自动识别,有效改善编号识别准确度。

二维钙钛矿光电材料的光学性质 下载:48 浏览:412

张云雁 《光电子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相同的晶体结构导致二维和三维钙钛矿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质。相对于三维钙钛矿材料,在同等条件下,二维钙钛矿稳定性显著提高。实验发现,可通过将剥离晶体的二维钙钛矿无机层中八面体[MX6]4-层数(n)从5减小到1,使能隙从1.85eV单调增加到2.42eV,且二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的瞬态光调制光谱可用来测量Rashba分裂。最后讨论了二维钙钛矿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