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控股股东干预与国有上市公司薪酬契约有效性:来自董事长/CEO纵向兼任的经验证据 下载:71 浏览:496

潘红波 张哲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以董事长/CEO在非上市控股股东单位兼任为切入点,本文分析控股股东干预对国有上市公司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董事长/CEO纵向兼任会提高企业薪酬水平,降低薪酬—业绩敏感度。进一步的检验发现,董事长/CEO纵向兼任会显著降低高管薪酬、提高员工薪酬、降低员工薪酬—业绩敏感度,缩小高管-员工薪酬差距。本文的研究结果支持国有上市公司董事长/CEO纵向兼任的"和谐目标"假说,即纵向兼任增强了非上市控股股东的干预程度,导致上市公司承担更多的员工和谐目标,进而降低国有上市公司薪酬契约有效性。就监管政策而言,本文的研究结果意味着,我国需要同时进行非上市国有股东和国有上市公司的市场化改革,以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

Internet市场遵循“一价定律”吗?——来自天猫商城的证据 下载:56 浏览:424

艾文卫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根据搜寻理论,线上市场由于极大地降低了消费者搜寻成本,应当实现"一价定律",然而大量的证据表明线上市场存在显著的价格离散现象。文章选取了中国最大B2C电子商务平台天猫商城上高度同质化、标准化的虚拟产品——手机充值卡作为研究对象,发现确实存在价格离散现象。然后,利用固定效应向量分解模型和蒙德拉克模型,检验了哪些因素会影响价格离散程度,发现零售商异质性越大、商家数量越多,价格离散程度越大;商品越是畅销、商品价值越大,其价格离散程度越小。文章在数据上有较大创新,对已有文献形成有益补充;结论有助于增进对中国线上市场效率的认识,能够为Internet市场"效率悖论"提供一些线索和启示。

产品市场竞争与信息披露质量——基于上市公司年报文本分析的新证据 下载:72 浏览:501

任宏达 王琨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面临的产品市场竞争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我们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2年至2014年年报中提取产品业务文本,借助计算语言学方法度量出公司年度(firm-year)层面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越好。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当企业所在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时,产品市场竞争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有显著下降。相比现有文献通过行业竞争环境来代替企业产品竞争程度的做法,本文将文本分析工具引入中文这个自然语言,为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度量及其对企业信息披露决策的影响提供了公司层面的实证证据。

重要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基于档案研究的经验证据 下载:75 浏览:491

王春飞1 刘婷2 《重要性原则研究》课题组3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2期

摘要:
重要性是会计中重要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它应用于整个会计信息生成过程。本文基于决策有用观,采用档案研究的方法人工阅读了相关文件,归纳不同类型财务报表使用者重点关注的财务信息及其重要性判断。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报表使用者所关注的财务信息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监管机构;实务中相关各方重要性标准的设定也存在差异。我们认为,制定重要性指引是有必要的,准则制定方应根据企业的性质、行业和不同类别报表使用者来设定重要性标准;基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对整体财务报表进行监管,并且为通用报表目的设定重要性标准。本文对重要性指引的制定有一定参考价值。

会计软件采用与企业生产率——来自非上市公司的证据 下载:79 浏览:501

叶康涛 孙苇杭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2期

摘要:
现有关于会计信息化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关注ERP系统,而现实中大部分公司仍在使用相对简单的会计核算软件。本文利用企业纳税申报表信息,首次大样本实证分析了非上市公司中会计软件应用情况及其对生产率的影响。我们发现75%的非上市公司采用了功能不等的各类会计软件,但其中仅有6%为ERP。控制其他因素后,采用会计软件的企业生产率显著高于未采用会计软件的企业,且会计软件性能与生产率显著正相关。企业会计信息利用能力和增长机会强化了这一效应。本文采取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工具变量回归等方法缓解内生性问题。本文有助于更全面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后果,并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担保物权制度改革、融资约束与企业现金持有——基于中国《物权法》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下载:81 浏览:483

钱雪松1 代禹斌1 陈琳琳1 方胜2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本文以《物权法》出台为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如何影响企业现金持有。实证结果表明,《物权法》出台后,与固定资产占比较高企业相比,固定资产占比较低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显著下降。进一步地,三重差分检验结果表明,与融资约束较小企业相比,法律改革对融资约束较大企业现金持有的降低作用更显著。这揭示出,以扩大担保财产范围、完善担保物权设定实现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担保物权制度改革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从而降低了企业基于预防性动机的现金持有。本文揭示出法律制度环境是影响企业现金持有的重要因素,同时利用法律改革引致融资约束冲击的差异性识别出企业的现金持有动机,这对理解我国企业流动性管理有重要启示意义。

银行关联与企业创新——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79 浏览:496

翟胜宝1 许浩然2 唐玮3 高康4 曹蕾1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检验了银行关联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关联企业比非银行关联企业的创新能力更强。同时,相比于国有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以及代理成本较高的企业,民营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和代理成本较低的企业,银行关联更加有助于提升其创新能力。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银行关联表现为银行持股企业或企业聘请具有银行背景的高管时,其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银行关联通过扩大贷款规模、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为企业创新提供了资金。本文从非正式制度安排的视角探讨了影响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为理解银行关联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微观机制提供了依据,同时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监管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基于长期价值导向的并购行为研究——以我国家族企业为证据 下载:69 浏览:475

刘白璐1 吕长江2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本文利用家族企业追求"基业长青"的特征,通过对比分析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检验了基于企业经营的不同价值导向的并购活动是否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问题。本文实证结果发现,相比较非家族企业,为了实现长期经营的目标,家族企业的并购动机具有长期价值导向,并购意愿更强且并购绩效更好;进一步,在家族企业内部,随着家族持股水平的提高,家族企业的并购意愿和并购绩效都会显著加强。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以长期价值为导向的并购活动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

内部控制缺陷及整改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研究——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78 浏览:17442

宫义飞1 谢元芳2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本文以2011-2015年沪深A股902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整改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相比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其盈余持续性更低;将内部控制缺陷按严重程度划分类型后发现,相较于一般内部控制缺陷,存在实质性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其盈余持续性更低;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整改后,内部控制质量提高,盈余持续性进一步提高;并且缺陷的存在、类型及整改对应计项目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均大于对现金流项目盈余持续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拓宽了内部控制缺陷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范围,细化深入相关研究,并提供了相关经验证据。

其他综合收益及其列报改进是否提高了盈余透明度?——分析师行为及股价同步性的证据 下载:76 浏览:497

杨有红1 闫珍丽2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本文选用分析师行为及股价同步性度量盈余透明度,利用2009-2015年上市公司其他综合收益(OCI)数据,研究OCI及其列报改进与盈余透明度的关系。研究发现:OCI信息会吸引分析师跟踪,导致更低的分析师预测分歧,更高的预测准确性及股价同步性。有OCI发生公司的分析师跟踪数量、预测准确性、股价同步性在2014年新准则后有更大幅度的提高,预测分歧有更大幅度的下降。OCI与股价同步性正相关,但这一结论仅存在于公司内外信息环境较差时,随着信息环境的改善,股价同步性降低。本文结论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准则制定者基于透明度进行OCI列报改革所产生的良好经济后果。

标准科学必然导致预算管理实施有效吗?——基于实地调查的经验证据 下载:78 浏览:474

刘凌冰1 李菁菁1 韩向东2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传统预算管理理论和实践偏重预算目标(标准)科学,对"约束有力"和"落实考评"重视不足。文章通过深入实地开展咨询服务获取第一手可靠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对预算管理体系构成要素的内在关系机理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仅做到预算目标科学,不能使预算管理运行良好;只有当预算管理基于组织战略导向,同时做到预算执行中预算控制到位,预算评价切实履行时,预算目标越科学,预算管理效果越好。上述研究发现的内在机理可由心理学目标设定理论予以解释。研究结论启示我们:要做好预算管理,必须同时抓好"战略导向"、"目标科学"、"执行有力"和"落实考评"几个关键要素,杜绝"重编制、轻执行、缓考核"现象;理论工作者应重点关注预算执行和考评方法的理论研究;财政部应重点研究和制定预算控制执行和预算评价考核相关《管理会计应用指引》,这将对企事业单位科学应用预算管理具有更现实的指导意义。

上市公司股票送转行为动机研究——基于股权质押融资视角的证据 下载:80 浏览:486

何平林 辛立柱 潘哲煜 李涛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基于股权质押这一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送股和公积金转增股本的行为动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没有质押相比,当存在股权质押行为,尤其是仅有第一股东质押或者第一股东与其他重要股东共同质押时,上市公司进行股票送转的概率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显示,存在质押的公司,出现股票高送转行为的概率也显著提高。股权质押是上市公司推出股票送转预案的重要动机。本文有助于探索我国上市公司股票送转的深层动因,便于投资者客观理解股票送转行为,并为证券监管部门治理"滥送转"乱象,加强对上市公司利润分配行为的监管提供证据。

证监会处罚、分析师跟踪与公司银行债务融资——来自信息披露违规的经验证据 下载:76 浏览:480

刘星1 陈西婵1,2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证监会处罚公告释放的"坏消息"具有风险预警的作用,可能导致违规公司银行债务融资下降。分析师跟踪可能具有信息效应和声誉效应,影响证监会处罚公告与公司银行债务融资之间的关系。在中国资本市场强化监管的背景下,本文考察了证监会处罚对于违规公司非公开市场融资的经济后果。我们的研究发现,证监会处罚公告后,违规公司的银行贷款签约概率、银行贷款签约率和新增银行贷款规模均下降;并且,处罚等级越高,下降越显著。银行预期违规公司的信息成本与违约风险上升,而非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恶化是公司银行债务融资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分析师跟踪的信息效应而非声誉效应,缓解了证监会处罚公告与公司银行债务融资之间的负向关系。本文拓展了资本市场处罚和分析师跟踪对于公司非公开市场融资的经济后果研究,也为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市场监管提供了经验证据。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光伏发电量预测 下载:56 浏览:352

李英姿1 曾万昕1 戴玉2 郭俊杉3 胡亚伟4 《电气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结合北京地区实际环境因素和某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运行数据,对光伏系统发电功率进行预测。利用决策树算法,设环境温度、组件温度和辐射量为系统特征,发电量为决策标签,得到特征的分类主次关系,进而将原始数据划分为数个集合作为D-S证据理论中的证据。提取集合中的权重系数并将其等效为证据理论中的基本信任分配函数,并进行证据的融合,最终得到预测结果。最后对比分析经过D-S证据理论融合的预测数据和平均值法得到的预测结果,并计算分析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验证了D-S证据理论预测的准确性,所预测的光伏发电功率可指导光伏并网发电生产。

监察体制改革中的证据制度问题探讨 下载:63 浏览:289

纵博 《法学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在监察体制改革中,证据制度是监察制度与刑事司法衔接的重要环节。对于监察委员会的调查取证程序,《监察法》应当在取证的合法性、保障证据可靠性两个方面作出更详细的规范。监察委员会在调查中获取的所有类型的证据只要符合刑事证据能力要件,都可以直接在诉讼中使用,而无需再构建内部的转换机制。《监察法》对调查措施所进行的规范与《刑事诉讼法》对侦查措施所进行的规范并不完全一致,但对于调查所取得的证据都应适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监察委员会收集的证据同样也应适用司法解释规定的不可靠证据排除规则。

虚假法条、信息发布与司法改革——以《认罪认罚从宽试点办法》第6条为例的分析 下载:18 浏览:239

李训虎 《法学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虚假法条不仅充斥于网络,同时成为试点地方有效的实施细则,这一前所未有的事件充分暴露出当下司法改革信息发布机制的失范与无序。功能单一化、片面化、单向化的倾向使得司法改革信息发布机制无法实现基本的信息传递功能,无法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基于承包式推进与分包式试点相结合的司法改革模式,以及民众参与司法改革机制缺失的现实状况,应当通过重塑信息传递基本功能、再造负载功能的形式以达到保障民众知情权、促进民众监督、参与司法改革的多重功效。

基于信息熵与DS证据理论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 下载:70 浏览:410

易妍1 方磊1 谢骏2 《电气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为解决传统故障诊断方法在准确性、完备性和容错性等方面的不足,在分析电气量信息特征的基础上,将信息熵理论应用于电力系统故障诊断,得到了故障度熵和Hilbert边际谱熵两类指标,结合DS证据融合理论综合表述电网元件的故障支持度。算例表明,该方法能提高对故障诊断结果的支持度以及故障诊断的准确性与容错性,为基于信息融合原理的故障诊断方法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信息源。

初中生“证据意识”现状调查研究 下载:78 浏览:475

党月慧 黄燕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0年6期

摘要: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注重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初步养成采集、筛选证据,呈现、辨析证据,在求证中让学生收获新知、练就技能、培养品质、提升能力,培育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显得十分必要。

老年患者医用胶粘剂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下载:3 浏览:279

郭卫婷1 王文君1 曹英娟2 米元元3 吕晓燕4 白雪5 杨静5 2020年1期

摘要:
检索、评价并整合国内外关于老年患者医用胶粘剂相关性皮肤损伤预防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系统检索British Medical Journal最佳临床实践、UpToDate、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中国指南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美国输液护理学会网站、国际皮肤撕裂伤专家咨询组网站、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中所有关于预防医用胶粘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最佳实践、系统评价、证据总结及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5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并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及总结。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3篇指南,1篇证据总结,3项专家共识,3项随机对照试验,1篇队列研究。总结的最佳证据涵盖皮肤评估、皮肤保护、操作准备、操作手法、观察及维护、监管及培训6个方面,共20条证据。结论护理人员应规范医用胶粘剂粘贴及移除的手法,并准确识别高危人群,采取皮肤保护措施。证据应用过程中应结合临床情境,选择有针对性的最佳证据,以降低老年患者医用胶粘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应用 下载:14 浏览:356

虞露艳1 应燕2 王秋月3 陈朔晖4 徐红贞4 诸纪华4 胡雁5 2019年8期

摘要:
将基于循证的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规范儿科护士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操作,提升静脉治疗专科护理质量。方法检索静脉输液相关领域的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原始研究等循证资源。通过文献质量评价,纳入2篇指南和1篇系统评价作为证据资源的参考文献。总结12条证据,通过可行性、适宜性和临床意义进行评价,产生7条最佳证据,并转化为4条临床审查指标。遵循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护理中心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系统的标准程序进行证据的临床应用,采用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访谈、查阅护理记录收集数据。以护士每条审查指标执行率、静脉炎和意外拔管的发生率及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评价证据应用的效果。结果基线审查中外周静脉敷料出现潮湿、松脱和(或)明显污染时护士应更换敷料等3条依从性差的执行项目,在证据应用后执行率显著提高(P<0.001)。证据应用后禁食和非禁食患儿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证据应用前后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意外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基于循证的小儿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的最佳证据,可规范护士外周静脉导管敷贴固定和更换操作的护理行为,延长外周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提高儿科静脉治疗专科护理质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