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立环高梯度磁选机搓齿磁介质棒在铜钴矿磁选中的作用 下载:36 浏览:221

陈斌南1,2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18年7期

摘要:
磁介质棒是立环高梯度磁选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平滑和搓齿两种圆钢棒激磁后的磁场分布和梯度从理论进行了分析,并选用来自刚果(金)的铜钴矿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铜钴矿的磁选中,搓齿圆钢棒比平滑圆钢棒具有更好的富集效果。

金融创新、经济增长与货币增速剪刀差 下载:46 浏览:425

李增来 方微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2015年3月到2016年7月,M1与M2增速剪刀差显著扩大,引起政府和学界普遍关注和讨论。本文分析货币分项结构变动趋势及其变化,发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下行是货币增速剪刀差形成的根本原因;居民和企业持有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下降,定期存款收益率降低是货币增速剪刀差形成的直接原因;金融创新降低了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转化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货币增速剪刀差的形成。

不对称大环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性质及抗菌活性 下载:35 浏览:365

刘焕1 刘郁1 张雪梅1 潘志权2 高娟1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7期

摘要:
以配体N,N′-二甲基-N,N′-二(3-甲酰基-5-氯水杨醛)乙二胺(H2L)与乙二胺、醋酸铜、高氯酸铜通过模板反应缩合制备了新的不对称大环双核铜配合物[Cu2(L)(ClO4)·H2O]·ClO4,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X-晶体衍射对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表明不对称大环配合物中的一个铜(Ⅱ)离子与大环中两个胺的氮原子、两个酚羟基的氧原子以及高氯酸根中的氧原子形成5配位,另一个铜(Ⅱ)离子与大环中的两个亚胺氮原子、两个酚羟基氧原子以及配位的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形成5配位;电化学性质研究表明铜(Ⅱ)离子的电极过程是一个不可逆单电子传递过程,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的铜(Ⅱ)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性偶合,抗菌实验测试了配体和双核铜(Ⅱ)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2.0g·L-1时,配体和双核铜(Ⅱ)配合物的抗菌活性最强。

徐家沟铜矿CuⅠ-2矿体探采对比及正变原因分析 下载:46 浏览:234

舒凯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18年4期

摘要:
徐家沟铜矿属于火山沉积构造、岩浆改造型铜矿床,但由于该矿床的工作程度较低,近年来探采过程中,发现其地质储量正变趋势明显。根据CuⅠ-2号矿体目前的地质资料,通过探采对比,对地质储量正变原因进行分析,为矿山开采提供经验。

赣北某铜矿床含铜硫化物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下载:66 浏览:370

付斌 吴娟 汪群英 董宜勇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18年3期

摘要:
赣北某铜矿床具"三位一体"成矿模式,其深部含铜硫化物矿石试验样品Cu品位1.20%。为更好的了解该矿石的矿物嵌布特征及选冶性能指标,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为21.56%,回收率为90.19%的铜精矿,为矿山今后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我国环保信息化市场研究 下载:65 浏览:14

王利强 曾铜炳 谢春源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8年4期

摘要:
环保信息化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支撑,对于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环境保护形势日趋严峻的新形势下,国家环保投入快速增长,随着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深化改革以及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应用,环保信息化市场将进入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的高峰期。

席夫碱自组装膜对铜的缓蚀性能研究 下载:46 浏览:476

苏红玉1 刘琳1 张强1,2 钱建华1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12期

摘要:
采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铜表面制备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缩4-甲酰苯甲酸(A)缓蚀膜。通过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该席夫碱膜在3wt.%Na Cl溶液中对金属铜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自组装分子膜能有效抑制铜片的腐蚀,当浓度为15 mmol·L-1,组装时间为6 h时缓蚀效果最佳,高达97.11%。量化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了缓蚀剂分子的活性位点和在Cu(111)面的吸附形态。缓蚀剂的缓蚀效率的理论评价与电化学测试结果相一致。

大红山矿区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分析 下载:73 浏览:491

黄茜蕊 程先锋 徐俊 向云刚 张香群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云南玉溪大红山铁矿于2013年4月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为了检验绿色矿山推进效果,更好地带动云南省其他矿山企业建设绿色矿山,项目组于2016年丰水期(8月)针对大红山矿区周边水体进行调查,对矿山企业进行调研,用单因子评价法和内梅罗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有采样点的水质都为优良,研究区大致的水质情况通过该评价体现出来。对比2008年数据,从评价结果来看,Hg、Cd、Se、Ag、Pb均低于检出限,未见任何超标样点。Cu、Zn、As有检出但均低于国家Ⅰ类标准,43.75%的采样点中Fe的浓度低于国家Ⅰ类标准限制,未见超标,有一个样点属于国家Ⅱ类标准,其余50%的样点低于国家Ⅳ类标准,可见通过绿色矿山建设,循环经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铁素体不锈钢在高温尿素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下载:62 浏览:459

黄安然1 张伟2,3 王学林1,4 尚成嘉1 范佳杰1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对三种商用车排气系统用铁素体不锈钢(436L、439M、441)进行了尿素结晶腐蚀试验,以模拟铁素体不锈钢在商用车排气系统内选择性催化还原器(SCR)中的渗氮腐蚀行为。探究了合金成分及夹杂物对不锈钢耐高温尿素腐蚀的影响,并依据EDS表征结果阐释了材料内部腐蚀的渗氮机理。研究表明,在高温热震疲劳和氧化的协同作用下,高温高氮的环境导致铁素体不锈钢晶界及晶内局部区域快速析出氮化铬颗粒,造成晶界及基体局部区域贫铬。由于436L和441不锈钢含有较高的Mo和Nb,其耐高温尿素腐蚀能力显著优于439M。此外,由于436L和441不锈钢中夹杂物细小弥散,也降低了氮化铬在夹杂物的形核析出几率,成为提高抗高温尿素腐蚀的另一个因素。

基于COMSOL的铜-铜电连接的仿真分析 下载:59 浏览:470

刘雪扬 李奇 《电力技术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针对电连接中的铜-铜板连接发热现象,依据接触电阻理论,建立了铜-铜板连接的三维模型。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直接耦合仿真分析软件,对铜-铜板连接进行了电-热耦合场分析、电-热-流耦合场分析,研究了不同载荷状态下的电连接热稳定性。最后对板连接进行了温升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与仿真分析的数据对比,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在±2%范围内。

铜改性活性炭纤维吸附甲醛实验研究 下载:78 浏览:492

黄嘉禄 徐朝露 李声鹏 刘廷凤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室内甲醛气体是一种常见的室内污染物,对人体有害。近年来,吸附甲醛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的热点。使用超声波协同负载,在可塑性高的活性炭纤维(ACF)材料上负载铜离子改性用于治理室内甲醛等污染。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电子能谱(EDS)对载铜ACF进行表征,发现含铜化合物附着在ACF表面。其中的含铜基团对甲醛的吸附起了重要作用。根据吸附材料吸附对比研究,所得的载铜ACF吸附效果优于其他吸附材料,甲醛去除率在80min内可达到0.063mg/g,比未改性活性炭高26%,比活性炭高57.5%,比生物质炭高75%。

微乳法制备参数对纳米锡银铜焊粉熔点的影响 下载:71 浏览:469

俞鑫 邸彤彤 沈杭燕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用微乳法制备低熔点纳米锡银铜焊粉并揭示其机理,研究了表面活性剂、锡前驱体和微乳液比例对合成的纳米SAC粒子熔点的影响。在最优工艺参数条件下合成的纳米Sn3.0Ag0.5Cu其熔化起始温度为183.6℃,比市售焊锡膏(217.8℃)降低了32.2℃,与传统Sn-Pb焊料的最低熔点183℃接近。

钛增强Cu40Zn黄铜合金的粉末冶金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下载:85 浏览:501

马晨 张鑫 潘登 郑飞洋 李树丰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采用粉末冶金法将合金元素Ti加到Cu40Zn基体中制备钛黄铜,研究了Ti的添加量对黄铜微观组织、界面结构、相组成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在基体中固溶析出并与Cu40Zn反应生成了亚微米级的Cu2Ti4O颗粒和Ti纳米团簇,随着Ti含量的提高钛黄铜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硬度呈提高的趋势。增大位错运动阻力产生的第二相强化、钉扎产生的细晶强化以及加工硬化,使Cu40Zn的力学性能提高。综合性能良好的Cu40Zn-1.9Ti,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和硬度分别达到375 MPa、602 MPa、17.7%和163HV。

一次保安段失电故障分析 下载:81 浏览:489

叶朋珍1 王旭2 濮浩东1 洪建华1 凌峰1 《电力技术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对一次保安段失电故障进行分析,发现保安段二次回路设计及电压继电器特性存在问题,导致保安段发生失电故障,通过对继电器设计的更改及对二次回路的优化,以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并为同类型二次回路设计提供一定借鉴。

Cu含量和烧结温度对Fe-Cu基粉末冶金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下载:91 浏览:509

石磊1 赵齐1 罗成1 陈浩1 杨继彪1 张晓东2 李贤斌2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研究了铜含量和烧结温度对Fe-Cu基粉末冶金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影响。结果表明,Cu含量为20%~60%,随着Cu含量的提高耐磨性能先随之提高,Cu含量为40%时耐磨性能达到最优值,平均摩擦系数最小为0.172,磨损量为0.007 g;随着Cu含量的进一步提高耐磨性能反而降低。烧结温度为1096~1296℃时,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耐磨性能随之提高,温度达到1196℃时耐磨性能达到最优,平均摩擦系数最小为0.123,磨损量为0.0018 g;烧结温度再提高耐磨性能反而降低。在最优工艺烧结过程中液相Al分别与Fe和Cu基体生成固溶体,使材料的密度和强度提高。MnS分解后,Mn与Fe基体生成固溶体,部分C也与Fe基体生成固溶体,两者促进了合金的固溶强化。其余的单质C,使合金的润滑性能提高。烧结后,Cu晶粒组织变得均匀细小,在Fe基中以网状形式存在。以上各组元的特殊作用使Fe-Cu基复合耐磨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铜在碳钢中扩散及其对碳钢耐腐蚀性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401

马涛 李慧蓉 高建新 李运刚 《材料科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用水溶液电沉积法在碳钢表面电镀铜并进行高温扩散退火,用Den-Broeder法计算铜在碳钢中的扩散系数,研究了铜在碳钢中的扩散行为及其对碳钢耐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铜在碳钢中的扩散主要沿晶界进行,铜的扩散抑制了热处理过程中碳钢晶粒的长大。铜在碳钢中的扩散系数为1.11×10-16~3.03×10-11 cm2/s,扩散系数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而升高,随着铜浓度的提高而降低。铜在碳钢高温奥氏体区中扩散所需的激活能为126~167 kJ/mol,在高于低温铁素体+奥氏体混合区中激活能为90~108 kJ/mol。通过铜在碳钢中的扩散制备的Cu-Fe梯度材料,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

浅谈趣味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探讨 下载:341 浏览:3426

甘泉 《中国音乐学报》 2023年10期

摘要:
小学音乐教育当中的趣味教学需要始终遵循音乐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旨在以学生音乐兴趣培养为根本要求,唤醒心底的音乐意识,最终形成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在未来的教育过程当中,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趣味教学的原理和方法要求,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意识和音乐欣赏意识。

高中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途径 下载:238 浏览:2390

田仁定 《中国音乐学报》 2023年7期

摘要:
在互联网迅速普及、各种文化良莠不齐的当下,高中时期的德育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德育教育需要将高中生的学习生涯一以贯之,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并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高中生形成良好的品格,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以高中音乐教学为例,就如何在教学之中有效渗透德育思想,展开详细讨论。

变电站多班组交叉作业全过程安全风险分析与管控 下载:99 浏览:521

夏宗杰 章家其 李传江 《电力技术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电力设备的运行维修工作量急剧增加,根据用户的高供电可靠性需求,"一停多检"的运检模式广泛实施,其带来的交叉作业危险点日益增多,安全风险管控亟需规范化。根据"一停多检"模式下的变电检修、二次检修和试化验工作交叉作业的实际现状,探索分析现有专业工作分工下的多班组多专业交叉作业全过程安全风险点,制订变电检修、二次检修和试化验交叉作业流程,分析梳理多专业交叉作业的安全风险,并针对性制订管控措施;有效降低交叉作业安全风险,提升变电站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挤压速率对流变挤压铸造铜合金轴套零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下载:77 浏览:487

陈泽邦 肖寒 李乃拥 周荣锋 卢德宏 周荣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采用流变成形技术,采取冷轧-重熔的应变诱导熔化激活法(SIMA)制备流变浆料,研究挤压速率对流变挤压铸造ZCuSn10P1铜合金轴套零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ZCuSn10P1铜合金充型流动过程中固液两相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成形比压为250 MPa,挤压速度为15 mm/s时,流变挤压铸件的组织较均匀,固液协同流动性最好。此时,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371.1 MPa,延伸率为8.43%,与液态挤压铸件相比,其抗拉强度、延伸率分别提高了57.3%、78.7%。在流变挤压铸造ZCuSn10P1铜合金轴套零件过程中,不仅垂直方向上存在液相偏析现象,且在水平方向上也会出现液相偏析现象。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