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智能软开关的交直流主动配电网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下载:76 浏览:453

孟明1 魏怡1 朱国林1 张建森2 《电力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交直流主动配电网符合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要求,智能软开关(SOP)是一种可以灵活控制系统功率的电力电子装置,可以有效应对分布式电源接入时的电网波动。首先构建了交直流主动配电网的网架结构,详细分析了背靠背电压源型SOP的控制策略。针对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带来的系统损耗增加和节点电压越限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OP的交直流主动配电网优化控制策略,该策略以改善功率损耗、调节电压越限为优化目标构建数学模型,采用了改进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构建的配电网模型和提出的优化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双馈风机虚拟惯量控制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53

陈汉杰1,2 罗毅1 张磊1 韩华玲3 《电力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虚拟惯量控制在满足系统调频需求的前提下,其快速响应特性也会对系统暂态稳定造成影响。首先分析了DFIG机端母线电压不同跌落深度条件下DFIG的暂态有功响应特性,指出DFIG虚拟惯量控制影响系统暂态稳定的条件。基于此,结合拓展等面积定则分析了带有虚拟惯量控制的DFIG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机理,最后进行时域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故障后若未触发DFIG低电压穿越控制,则含虚拟惯量控制的DFIG在S机群时可改善系统暂态稳定性,而在R机群并网时会恶化系统暂态稳定性。研究结果为DFIG虚拟惯量控制的应用和优化提供参考。

考虑负载变化率的混合储能分频控制优化策略 下载:73 浏览:449

王艾萌 黄浦东 《电力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传统混合储能多采用直流母线响应高频负载,超级电容响应中频负载,蓄电池响应低频负载的分频控制,并未考虑负载变化率问题,本文首次提出考虑负载变化率的混合储能优化分频控制。首先根据储能元件Ragone曲线,选择能够覆盖负载频率变化范围最大的超级电容和铅酸电池作为混合储能元件。然后进行混合储能优化分频控制策略的设计,该控制策略采用基于分段函数的功率一次分配和基于分频控制的功率二次分配,且能够提高混合储能响应负载的精度。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将所搭建模型应用于居民区微电网负荷削峰,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考虑工业大用户负荷转移的安全约束机组组合 下载:78 浏览:466

舒隽1 孙浩男1 韩冰2 《电力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工业大用户中的一些负荷可以在不影响整体生产流程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移动。这些可转移负荷被看作是启动时间可调节的。本文计及工业大用户可转移负荷的运行特性,建立了考虑工业大用户负荷转移的安全约束机组组合模型。该模型的目标函数为发电成本和负荷转移成本综合最小,在传统安全约束机组组合的约束条件中增加负荷转移相关约束。所建立的模型是一个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可以调用商用求解器求解。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机组组合和可转移负荷的联合优化,能够改善系统负荷的峰谷差,降低系统运行的总成本,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下载:82 浏览:505

吴润泽1 包正睿1 宋雪莹1 邓伟2 《电力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深度模型通过学习一种深层非线性网络结构以实现复杂函数逼近,具有很强的自适应感知能力。本文为了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栈式自编码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预测方法。该方法结合自编码器和逻辑回归分类器构建一个多输入单输出预测模型,并将重构后的历史负荷、气象信息等数据输入到预测模型中,用栈式自编码器逐层学习并提取深层特征,最后在网络顶层连接逻辑回归模型进行短期负荷预测。实例分析表明,所提预测模型能够有效刻画日负荷变化规律,泛化能力较强,其预测精度达到96.2%,比支持向量回归和模糊神经网络两种浅层学习模型更高。

计及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评估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 下载:72 浏览:488

张珵 赵冬梅 张旭 《电力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现代电网规模的扩大和互联性的增强,使电网故障诊断面临更加复杂的数据环境,提高了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难度。针对电网发生故障特征不明显的复杂故障时,电网故障诊断不易得到准确结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及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评估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利用与故障非强相关的告警信息,建立了保护可靠性的马尔可夫模型,用状态空间法求解保护拒动、误动的概率。将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评估结果加入到基于解析模型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的目标函数中,并使用变长度染色体遗传算法求解最优故障假说。用实际复杂故障案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风电场功率限值分配算法 下载:76 浏览:486

张祥龙1 刘燕华2 张东英2 《电力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当风电出力超过电网接纳能力时,电网需要限制风电场的出力。基于风电场功率预测信息按比例初步确定风电场功率分配限值;以随机变量相关性分析为理论基础,描述风电场出力之间的相关性对整体出力波动性的影响。以减小风电电量损失为目标,考虑风电场装机容量的差异,基于风电场出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修正风电场功率分配限值。以位于同一地区的5个风电场组成的风电场群为算例,对所提出的风电场功率分配限值修正方法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风电场实际出力更接近理想出力曲线,减小了弃风电量,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考虑障碍区影响的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拓扑设计 下载:92 浏览:506

黄伟1 闫彬禹1 谭茂强2 车文学1 《电力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对于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的优化设计,现有设计方法大部分只考虑了电缆和开关的合理配置,而没有充分考虑障碍区对拓扑设计的影响。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障碍区影响的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拓扑优化设计方法。采用GIS技术对障碍区进行图层化处理,并利用最小面积不定形包围盒法将障碍区表示为最小面积矩形包围盒。在此基础上,结合Dijkstra算法与Prim算法的优点可得求取避障路径的优化算法,再通过基于层次分析法且兼顾经济性和可靠性两个方面影响因素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比较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的拓扑方案,就可完成海上风电场集电系统的最优拓扑设计。最后的算例及分析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可行性。

输配电价改革下电网公司实施需求侧管理的成本-效益评估模型 下载:81 浏览:504

张雪佼1 王雁凌2 杨尔蔷2 《电力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需求侧管理符合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为衡量输配电价改革下,实施需求侧管理项目对电网公司的影响,论文确定了电网公司实施需求侧管理的成本指标和效益指标。以输配电价的变化情况划分短期和长期,根据总收益的不同核算方法分别建立短期成本效益评估模型和长期成本效益评估模型。该模型以"可避免峰荷容量"和"新增输配电量"为变量,适用于多种需求侧管理策略和措施。实例分析得到了某区域电网实施需求侧管理的短期、长期成本效益三维评估结果以及输配电价的变化情况,验证了评估模型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提升师范生批判性思维的微格教学模式构建 下载:25 浏览:255

李晶晶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2期

摘要:
教师肩负着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责任,作为教师的储备力量,师范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引起关注。"ORDPE"微格教学模式以"反思+实践"为基本教学路径,通过"观摩—反思—讨论—实践—评价"五个迭代的教学环节促进师范生批判性思维的提升。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除了传统的规划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还是师范生批判性思维学习的辅助者和评估者,课程学习方式也增加了目标导学、案例促学和评价互学三种特殊的方式。

阵列式碳纳米管对聚苯胺导电性能影响 下载:84 浏览:451

付燮莲1 曾效舒2 曹东3 《纳米技术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纳米管加入时间、搅拌速度等工艺因素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用四极电子电位差计和HT600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该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和微观形态作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在原位复合条件下,聚苯胺可以完全包覆在碳纳米管上,而且碳纳米管在聚苯胺基体中呈网状分布,使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得到改善。

山东省智能技术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实施策略研究 下载:52 浏览:668

曲衍怀 张帅 华臻 魏广芬 《国际科技论坛》 2025年4期

摘要: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新动能的代表,那么如何发展才能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尽快取得实质性的重大进展,值得我们思考。本文着重分析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智能技术融合方法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的实施策略。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特点及教学实践 下载:124 浏览:1232

陈传亮 《传感器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传感器作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电子信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但传感器知识点较为分散,学好它对学生而言是一大挑战。本文从《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特点出发,重点分析了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现状及不足,并提出了对应的改进措施。特别是通过理论、实验、实践这一路径,达到对该门课程的深刻理解,并推广至实际应用,从而实现工程思维与科学素养的提升。

虚拟仿真在微波电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217 浏览:1202

​李荣强 《电路系统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微波电路EDA》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以实验教学为主。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课成本高,耗时长;学生学习被动,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微波电路EDA》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法。结果表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实践研究 下载:175 浏览:1728

贾维卿 《传感器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为培养高等院校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需要大力开展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本文提出了采用校企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开展大学生专业课程教育,通过《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实践,该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大学生课堂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融合。

基于Arduino的多学科传感器课程教学改革 下载:286 浏览:2798

张仲海 肖心凯 叶瑰昀 丁旭 《传感器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自动化、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专业对传感器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Arduino作为一种便捷、低成本的开源硬件平台,为传感器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提出了基于Arduino平台的多学科传感器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旨在通过实践驱动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

基于Multisim的整流电路及有源滤波器分析 下载:344 浏览:2463

​渠旭彬 《电路系统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针对整流电路以及有源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展开分析,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所设计电路进行虚拟仿真测试,以图像化形式展示输出结果及幅频特性,可视化程度提高, 可在线监测整流、滤波效果。主要利用桥式电路及晶闸管导通特性进行电源整流,利用大电容频率特性结合电阻设计滤波器。结合软件电路仿真及实物搭建测试,证明了桥式整流电路及有源滤波器能有效实现整流、滤波作用,同时提高了效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微波电路EDA》中的应用 下载:421 浏览:3293

​李荣强 《电路系统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微波电路EDA》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当前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理论课教学手段单一,实验课按固定步骤进行,因而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微波电路EDA》课程的教学和考核评价中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结果表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利于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电路分析实验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究 下载:443 浏览:3486

​马彩青 林雪 王逸隆 《电路系统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手段逐渐应用到高等教育的教学中。传统的电路实验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不能反应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存在教学效果不好和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且改革目前电路实验的考核方式,学生可以打破学习的时空局限,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从而达到提高电路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无线电能传输能量拾取侧稳压电路的在环仿真研究 下载:453 浏览:3600

​张路 杨凯 经廷伟 《电路系统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本文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拾取侧Boost电路模型,用实物控制器FPGA代替虚拟控制器,构建“实物控制器+虚拟对象”的在环仿真半实物模型,仿真环境与FPGA采用以太网通信,稳压仿真效果良好,验证了控制器算法,该技术有利于降低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产品的成本和开发周期。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