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AgNWs的全溶液法制备柔性量子点发光器件的性能研究 下载:74 浏览:435

郑聪秀 徐中炜 薛璐 李福山 郭太良 《光电子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溶液法在柔性塑料衬底上制备轻薄的光电子器件具有低成本、大面积和易操作等显著优势。文章报道了一种基于AgNWs作阴极的全溶液法制备柔性量子点发光器件。引入PMMA介质层以降低氧化锌表面粗糙度,平衡器件电荷注入,提高器件性能。其器件的最大亮度为1 542cd/m2,电流效率达1.9cd/A。在弯曲状态下,发光均匀稳定,呈半透明器件。

激光对光伏电池辐照效应的波段性研究 下载:84 浏览:404

李晓伟1 马克岩2 《光电子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为了研究激光对光伏电池辐照效应的波段性,搭建了激光辐照下光伏电池输出特性测量平台,采用位于波段内外的2种波长激光对3种光伏电池的辐照效应进行了实验分析。首先,测量了光伏电池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峰值功率、填充因子及转换效率等随激光功率和波长的变化关系。然后,分析了激光功率和波长对光伏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规律。最后,提出了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的优化方法。结果表明:铟镓砷电池的转换效率高于传统的硅电池和砷化镓电池,当激光功率为0.405 W时,转换效率达到最大约为54.5%,满足空地、空空、地面等多种激光无线能量传输应用场合的重大需求。

基于ITO图案化的LCD低温加热设计 下载:26 浏览:435

张大伟1,2,3,4 赵小珍2,3,4 屈军1 袁扬胜1 彭继2,3,4 《光电子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为了改善机载LCD在低温加热过程中出现的不均匀、四角发蓝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ITO图案化的加热器设计方法。首先通过Pro/E软件设计ITO图形,接着利用ANSYS Workbench对屏组件进行有限元热仿真,得到了机载LCD的低温加热功耗以及稳态温度分布图,最后根据仿真数据制作LCD,并进行样品试验。结果表明,对于15.24cm的LCD,在相同的功率下,图案化的加热器加热更加均匀,且四角发蓝现象得到明显的改善。

厚规格X80管线钢低温断裂行为研究 下载:72 浏览:475

洪良1 左秀荣1 姬颍伦1 马歌1 董俊媛1 陈雷2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厚规格X80管线钢微观组织和-25℃落锤撕裂试验断口形貌进行观察,研究了X80管线钢的断裂行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钢板从表面到厚度中心,针状铁素体体积分数逐渐降低,并出现较多的粒状贝氏体、多边形和准多边形铁素体。具有较高针状铁素体体积分数的钢板,其落锤撕裂剪切面积也越高,多边形和准多边形铁素体以及大尺寸MA岛的存在能够导致解理断裂的产生,不利于钢板的低温断裂韧性。在裂纹扩展的过程中,主裂纹附近组织出现变形,导致脆硬性的MA岛周围出现微孔,微孔与微孔之间随着组织变形相互连接而形成微裂纹。二次裂纹通常在针状铁素体周围出现转折或停滞,说明针状铁素体有利于阻碍裂纹的扩展,提高钢板的断裂韧性。

利益驱动的泛在电力物联网 下载:81 浏览:467

杨秀媛1 刘凤鸣1 陈麒宇2 周博文3 卜思齐4 徐智蔷5 《电力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实现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转型目标的关键步骤。从物联网在电力和能源系统中的利益问题出发,论述了利益驱动的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意义,提出了实施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前景,其中,利益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发展的动力,经济价值回收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首先,分析了电力物联网演化到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过程,给出了电力物联网在不同文献中的定义,并提炼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核心思想。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在建设中所面临的挑战、需要的关键技术以及期望的目标。然后,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开展形式和经济价值回收方式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泛在电力物联网在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和提高企业收益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新版初中化学教材科工整合内容设计特征分析 下载:67 浏览:414

曾涛1 李丹丹2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0年10期

摘要:
通过研究科工整合的理念,梳理、归纳初中化学教材中科工整合内容的类型、整合方式和呈现方式上的新特点,并对新教材中科工整合的内容设计进行特征研究,由此了解教材设计的情况,进而为优化教材设计和教学应用提供参考。

疫情期间理科教师网络直播授课现状、满意度及对策研究——基于武汉市396名中学理科教师的问卷调查 下载:15 浏览:190

郭庆1 伏森泉2 乔翠兰1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9期

摘要: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网络直播授课在发展不成熟、使用不广泛、优化不到位的情况下被一线教师广泛使用起来。为了解网络直播授课现状,促进其优质发展,对武汉市396名中学理科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目前多使用第三方授课平台,但希望能有统一平台;教师直播授课积极性总体较高,但存在性别、年龄、学科差异;教师对网络直播授课未来发展持中立观望态度;教师对网络直播授课整体满意度一般,对学生学习满意度较低,且直播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教学预设;教师正努力克服网络质量、技术操作等困难。因此,未来基础教育开展网络直播授课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强管理力度,开发优化专门平台;加强教师培训,树立积极教学态度;增强可管控性,建立完善评价机制。

功率的高端备课 下载:77 浏览:497

董友军1 马北河2 王双维3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通过分析人教版"功率"的编写思路可知,其"功率"的编写存在不足。而从高端备课的角度,优化教学流程、突显科学方法、重视理论探究、关注知识应用,能对"功率"进行符合物理教学规律、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重构。

中美中小学生科学推理能力发展的差异研究 下载:71 浏览:449

周少娜1 BaoLei2 陈佐满3 何雨泽1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选取8549名中美小学五年级到高三学生为被测试者,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Lawson教授团队开发的LCTSR测试量表为研究工具,对中美学生科学推理能力的发展以及各维度的表现进行差异性研究。研究发现:(1)中美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的总体水平不高,但随着年级增加均呈增长趋势;(2)在科学推理能力发展速度上,中国低年级学生远落后于美国低年级学生,但到初高中阶段,中国学生赶上并超过美国学生;(3)在科学推理能力的不同维度上,美国三个年段学生在概率推理水平均保持明显优势,而中国学生在守恒推理和比例推理显著优于美国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探究能力进阶初探 下载:69 浏览:437

贺莹晖 王较过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学习进阶是描述学生在各学段围绕某一主题逐步展开的学习路径的有效方式之一。建构物理探究能力进阶不仅能使学生的能力发展可视化,而且能从课程、教学和评价等多方面为教学实践中物理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在明确物理探究能力进阶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进阶基本要素的逐一解构,建立起学习进阶的理论框架。

提升师范生批判性思维的微格教学模式构建 下载:25 浏览:252

李晶晶 《国际教育论坛》 2019年2期

摘要:
教师肩负着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责任,作为教师的储备力量,师范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引起关注。"ORDPE"微格教学模式以"反思+实践"为基本教学路径,通过"观摩—反思—讨论—实践—评价"五个迭代的教学环节促进师范生批判性思维的提升。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除了传统的规划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还是师范生批判性思维学习的辅助者和评估者,课程学习方式也增加了目标导学、案例促学和评价互学三种特殊的方式。

数字化时代智慧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探索 下载:29 浏览:336

梁平平 《中国教育探索》 2025年4期

摘要: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手段的智慧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为满足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秉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本文通过阐述数字化时代智慧教学模式的特征,分析了大学物理课程中应用智慧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构建“课前、课上、课后”三阶段师生双向交互研讨的智慧教学模式。

电场力诱导阵列碳纳米管的生长及其模拟计算 下载:55 浏览:557

张晗1 张峻1 祁祥1 鲍桥梁1 潘春旭2 《纳米技术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在火焰区周围施加电磁场可稳定重复地制备出大面积形态良好的直立碳纳米管.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建模,系统计算碳纳米管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的电场力及其与阵列碳纳米管的高度、间距和直径的关系,从理论上解释碳纳米管在电场力作用下的阵列生长过程和生长机制.

复合纳米净水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下载:84 浏览:503

​王珩 赵辉 卢明霞 韩炜 《纳米技术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以电爆炸制得的纳米铝粉为原料,利用超声沉淀法来制备复合纳米粒子,将制备好的复合纳米粒子固定在玻璃纤维上,以活性炭纤维为衬底通过一定工艺即可制得复合纳米净水材料.利用XRD、SEM、TEM及氮吸附等多种测试手段对所制得的复合纳米净水材料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纳米净水材料能够较好地去除水溶液中低浓度的重金属、有机物和细菌。

纳米ZnO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研究进展 下载:51 浏览:448

潘吉浪1 尹荔松1 高松华1 向成承1 李婷1 范海陆1 闻立时2 《纳米技术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简述了纳米ZnO的光催化机理、提高光催化性能的方法和影响光催化性能的环境因素;介绍了电场、微波等场耦合新型增效、助效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提出了一些设想

在涂覆镍盐的基板上火焰法制备碳纳米管 下载:56 浏览:389

曹峰 潘春旭 《纳米技术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本文利用在基板材料上涂敷镍盐作为催化剂前驱体,在火焰中成功制备出了碳纳米管材料.与前期的抛光和腐蚀法相比,该方法简化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碳纳米管合成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好,适合于大批量合成碳纳米管;采用场发射枪高分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激光拉曼光谱对碳纳米管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基板材料和燃料对碳纳米管形态的影响;讨论了碳纳米管的形成机理.认为涂敷镍盐而产生的高活性Ni催化剂是制备碳纳米管的主要因素。

力争促使纳米硅器件进入产业化 下载:85 浏览:511

​何宇亮1 王树娟2 《纳米技术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研究发现纳米晶硅(nc-Si:H)薄膜是一种具有实用前景的功能半导体材料.在研制成的纳米硅异质结二极管、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及灵敏传感中已显示出它的优异性能,具有进入产业化的前景和可行性.强调在纳米技术产业化的进程中企业应担负起重要角色,国家也应给其相应的政策支持。

纳米镀金反射式甲烷气体光纤传感器的制作 下载:73 浏览:435

许宏高1 高文秀2 《纳米技术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根据甲烷气体在近红外的吸收光谱,研制了一种以1.65μm波段的LED作为光源、可弯曲的内径为650μm内壁纳米镀金毛细管作为气体吸收腔的甲烷气体浓度传感器,实现了对甲烷气体的实时监测,并利用差分吸收法消除了因光源不稳定对测量精确度的影响。

基于数值模式的南海北部深层内潮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下载:73 浏览:474

张小将1 孙惠1 冀承振2 《海洋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本文基于MITgcm非静力数值模式,采用实际地形、层结和潮流强迫,开展南海北部内潮数值模拟敏感性试验,分析夏冬两个季节南海北部深层内潮的差异。结果显示在南海北部深层,冬季K1和M2内潮流速振幅比夏季强10.1%和44.7%。垂向模态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尽管南海北部深层冬季第一模态内潮动能密度比夏季低15.5%,但第二和第三模态内潮则是冬季比夏季高约25.1%和33.2%,导致冬季深层流速的垂向剪切大于夏季,表明冬季较强的高模态内潮可能是冬季南海深层强混合的一个原因。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