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面向法律文书的量刑预测方法研究 下载:34 浏览:333

谭红叶 张博文 张虎 李茹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5期

摘要:
大规模法律文书数据为智能司法审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量刑预测是智能司法审判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维护司法审判的公平与公正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基于区间划分和多模型投票方法进行了量刑预测初探,发现区间划分策略可以有效缓解刑期类别众多和数据不平衡问题;在此基础上,又采用基于量刑属性的预测方法来充分理解量刑情节。在CAIL2018评测数据上的实验表明:该文所提出的两种方法,性能明显超过其他基线系统。

矿井瓦斯抽采达标与抽采管理技术研究 下载:79 浏览:448

唐杰 《中国能源进展》 2018年11期

摘要:
介绍煤矿瓦斯抽采达标要求,分析当前矿井瓦斯抽采现存问题,提出提高矿井瓦斯抽采效果的技术途径,并总结实现矿井瓦斯抽采达标的管理工作要点,以供同行参考。

基于QU-NNs的阅读理解描述类问题的解答 下载:49 浏览:400

谭红叶1,2 刘蓓1 王元龙1 《当代中文学刊》 2019年7期

摘要:
机器阅读理解是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大部分的研究是针对答案简短的问题,而具有长答案的问题,如描述类问题是现实世界无法避免的,因此有必要对该类问题进行研究。该文采用QU-NNs模型对阅读理解中描述类问题的解答进行了探索,其框架为嵌入层、编码层、交互层、预测层和答案后处理层。由于该类问题语义概括程度高,所以对问题的理解尤为重要,该文在模型的嵌入层和交互层中分别融入了问题类型和问题主题、问题焦点这三种问题特征,其中问题类型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识别,问题主题和问题焦点通过句法分析获得,同时采用启发式方法对答案中的噪音和冗余信息进行了识别。在相关数据集上对QU-NNs(Question UnderstandingNeural Networks)模型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加入问题特征和删除无关信息可使结果提高2%~10%。

煤质化验中误差的控制策略 下载:83 浏览:477

白艳虹 《中国能源进展》 2018年10期

摘要:
分析和总结了煤质化验中所存在的误差,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希望通过研究能达到有效控制煤质化验误差的目标,确保煤质化验工作能得以有效开展。

一种内置双向混合型缓冲油缸 下载:16 浏览:189

韩晓 武丽明 甄延波 马雷鹏 秦俊 骆新营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8期

摘要:
以某型号车辆为研究对象,依据缓冲理论,分析现有缓冲装置利弊,研制了一种升降油缸伸收行程末端有效的混合缓冲装置,通过计算论证,1:1仿真平台试验,验证了此缓冲装置达到预期效果,得到了成功应用。

连接件加载试验装置结构设计和有限元分析 下载:69 浏览:352

李青 崔卫则 崔卫国 王江勇 邱红亮 陈霞 刘慧芬 郑娜娜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7期

摘要:
某连接件是筒体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连接件受力和使用工作状态进行分析和研究,设计出合理的专用试验装置。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对加载装置实体建模,并对加载装置关键零组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实现加载装置的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连接件加载状态符合实际使用状态,油缸加载载荷模拟实际载荷,连接件的强度得到了保证,为筒体部件在铁路运输提供了安全保障。

矿山救护队应急救援任务等级的判定研究 下载:86 浏览:457

何兵1 牛芸芸2 《中国能源进展》 2018年9期

摘要:
基于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来分析救护队应急救援任务等级判定。矿山应急救援等级的判定属于多属性判定,选择了救援任务威胁程度、时间长短、空间范围、完成难度作为其等级判定的标准,根据任务分配等级判定因素划定任务的等级,实现了对任务优先等级的计算,构建了面向功能的瓦斯爆炸事故应急救援模型。

煤层气用变频控制柜设计及应用 下载:34 浏览:459

于红业1 芮巍2 杜业1 《中国设备》 2020年7期

摘要:
针对中油煤层气采水排气、载荷变化大、煤粉较多等工况,通过现场实际应用在变频器程序中增加特有保护程序,经过计算合理的匹配制动电阻及选型。结合现场使用情况,设计、改进控制柜结构,提高电器件散热性能和控制柜的防护,方便现场安装、维护。

烧结风机叶轮结构改造 下载:56 浏览:383

屈秀忠 郎忠勇 《中国设备》 2020年7期

摘要:
在原有设施基础上,只改变烧结风机叶轮结构形式,投资少、见效快,达到提高风量、风压的目的。

高瓦斯矿井通风设施防漏风措施探究 下载:86 浏览:439

陈亚 《中国能源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以晋煤集团旗下A生产矿井为参考,通过对通风壁墙和周围煤岩体变形破坏规律的研究,研究了通风壁墙周围煤岩体有害气体泄漏防治技术,以杜绝采空区漏风引发的采空区有毒有害气体外泄等安全事故,确保矿井生产安全。

基于语言特征自动获取的反问句识别方法 下载:35 浏览:325

李旸1 吴卓嘉1 王素格1 梁吉业2 《当代中文学刊》 2020年3期

摘要:
反问句是以疑问的形式表达强烈情感的修辞方式,对其有效识别可为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情感分析任务提供技术支持。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语言特征自动获取的反问句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标签注意机制,建立了一个数据驱动的特征抽取模型,用于获取与任务相关的词汇、句法结构、符号标记和话题等语言特征。其次,利用Bi-LSTM模型分别对句子和语言特征进行表示,两者的交互注意被用于获取句子的各个词和符号的注意力权重向量。该权重向量作用于句子的表示,用于构建一个强化语言特征的反问句识别模型。在中文微博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与之前的工作相比,反问句识别性能有显著提升。

现代采矿理念与充填采矿研究 下载:88 浏览:441

田龙龙 王萌慧 《中国能源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从传统采矿理念的局限性入手,提出现代采矿理念的内涵,分析在现代采矿理念指导下的充填采矿技术,阐述充填采矿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希望能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大型薄壁液压缸筒数控加工技术 下载:55 浏览:241

许军锋 申国庆 曹媛媛 肖丽媛 端学东 原海芳 俞飞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5期

摘要:
针对薄壁液压缸筒数控加工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分别从加工方法、切削参数优化、刀具选择、装夹方式、设备选择、变形控制等方面,对三类典型零件特征的加工过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分别提出了解决措施。经实际加工验证,有效消除了加工颤动现象,提高了刀具耐用度,保证了零件的表面质量及精度要求。

煤矿井下采煤技术与采煤工艺分析 下载:83 浏览:475

王育明 《中国能源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叙述了中国井下采煤技术与采煤工艺的现状,深入分析了不同井下采煤技术和工艺的选择,目的是为井下采煤作业提供参考,提升井下作业的水平。

多级缸柔性机械制齐缝孔工艺装置设计 下载:49 浏览:247

邱红亮 吕红瑞 王江勇 王玮 李青 陈霞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5期

摘要:
分析现有多级缸装配工艺流程,统计汇总装配过程制约质量的问题,针对齐缝孔加工难点,通过确定多级缸机械制齐缝孔工艺装置的适应范围、制定工艺装置的设计方案、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开展机械制齐缝孔工艺装置的研制,最终达到提高稳定性、效率和合格率的目的。

多工况可调节吊具的设计及分析 下载:33 浏览:250

王江勇 崔卫国 邱红亮 刘慧芬 陈霞 杨爱萍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4期

摘要:
针对总装装配线筒体类产品吊点位置不变、重心变化的特点,设计一种可调节吊具,通过调节链条长度适应不同的起吊工况。通过作图法计算链条长度,计算出链条的额定载荷。设计箱形吊梁、转接板结构及有限元分析,仿真结果满足使用要求,并通过加载试验验证。该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吊具的设计、仿真、试验提供参考。

工程测量与煤田地质勘查分析 下载:86 浏览:469

李鹏 《中国能源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煤矿开采离不开煤田地质勘查,通过有效的煤田地质勘查工作可以查明各种安全隐患,有助于科学安排煤矿开采,进一步提高矿井生产效率。工程测量是煤田地质勘查工作时经常用到的勘查手段,为使工程测量能更好地服务于煤田地质勘查工作,分析工程测量与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关系,研究工程测量工作怎样才能更好地为煤田地质勘查工作服务,以供同行参考。

基于特种车的脉动式装配线构建技术研究 下载:55 浏览:289

李国庆 李旭光 郝玉亭 刘鹏 马健 张中元 申国庆 王海丽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2期

摘要:
从特种车装配的特点及需求入手,分析其与飞机装配的相似性,借鉴飞机脉动式装配理念,提出了特种车的脉动式生产线装配模式,初步研究特种车脉动式装配涉及的脉动主体、物流配套及信息化管控三个方面。通过分析特种车装配工艺流程与生产节拍的关系,结合特种车装配现场执行过程精细化控制与管理的需求,提出优化工艺流程的方法,完成三级库房物流配套规划及特种车脉动式装配线信息化管控架构。

煤矿通风系统稳定性分析 下载:86 浏览:468

张峰光 《中国能源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简要分析煤矿通风系统,探讨影响煤矿通风系统稳定性的因素,从角联分支的角度和通风系统稳定性特征指标计算两方面对通风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以期优化煤矿通风系统,提高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提高煤矿的经济效益。

基于小分子的铜离子与汞离子双识别荧光探针 下载:63 浏览:407

袁跃华 朱永军 胡伟 秦君 田茂 忠冯锋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铜离子在不同细胞生理过程中作为催化辅助因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体内铜离子浓度出现异常也会导致疾病甚至死亡。与铜离子相比,汞离子是各种重金属污染物中最普遍、最危险的一种。因此,对它们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荧光探针法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快速便捷、可视化和原位无损检测等优点而成为Cu2+与Hg2+离子重要的检测手段之一。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基于小分子Cu2+和Hg2+离子双识别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性能及其在分析方面的研究与最新进展,并展望了此类荧光探针未来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