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急性呼吸窘迫患者应用俯卧位通气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下载:55 浏览:707
摘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作为临床上较为多见的危急重症,是由肺内原因与肺外原因导致的,主要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有着病死率高的显著特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原因比较多,而病因不同引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也不尽相同,一旦发病病患会表现出呼吸急促、口唇以及肢端发绀、无法使用常规氧疗方法改善呼吸窘迫,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咳嗽、血痰等不适症状,如若病患延误治疗,会对病患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为了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患的不适症状,临床建议运用俯卧位通气护理方法。
俯卧位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在儿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的护理要点研究 下载:241 浏览:2058
摘要:
分析俯卧位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在儿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的护理要点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7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儿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50)行仰卧位和手法叩背排痰,观察组(n=50)行俯卧位联合机械振动排痰。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在儿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提高儿童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的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高眼压预警护理干预联合俯卧位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高眼压患者并发症、眼压及效果的影响 下载:133 浏览:1420
摘要:
目的:评价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当中,实施眼压预警护理干预联合俯卧位,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眼压水平、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意义。方法:研究时间抽选范畴在2019.07-2020.11时间段,本院收治6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患者予以研究样本选取,简单随机化分组,对照组纳入30例患者(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纳入30例患者(高眼压预警护理干预联合俯卧位),统计对比不同组别患者的:(1)并发症发生率;(2)眼压水平;(3)护理满意度。结果:相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高眼压预警护理干预联合俯卧位干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眼压水平、护理满意度临床指标改善趋势积极(P<0.05);实验组护理后裸眼远视力和BCVA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护理后情绪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等心理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当中,实施眼压预警护理干预联合俯卧位,可积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稳定眼压水平,护理效果较为积极,有全面推广应用积极性。
俯卧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下载:231 浏览:2493
摘要: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而未满37周,出生体重不足2500克的活产新生儿,采取合适的体位护理,将使早产儿身心舒适,减少并发症。传统的早产儿体位普遍采取仰卧位,而在欧美、日本等一些国家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则采用俯卧位。大量研究表明,早产儿俯卧位较仰卧位有多种潜在的生理方面的益处,提倡俯卧位应用于早产儿的护理中。现对俯卧位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呼吸机辅助呼吸下采用俯卧位通气的效果评价 下载:368 浏览:3960
摘要:
探讨俯卧位下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34例行仰卧位通气者作为对照组,34例行俯卧位通气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通气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PaO2、O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俯卧位呼吸机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氧合,纠正呼吸窘迫症状,值得推广。
俯卧位对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下载:469 浏览:4235
摘要:
探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行仰卧位护理对病情控制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吸入性肺炎新生儿59例为研究对象,29例行仰卧位护理者作为对照组,30例行俯卧位护理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干预后病情控制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行仰卧位护理,可引流呼吸道内分泌物,解除患儿不适症状,有效控制病情,值得推广。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