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分级同心脏超声指标的关系分析 下载:253 浏览:2881
摘要: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新功能分级和心脏超声指标间的关系。方法:抽取在2017年10月-2019年10月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被选取对象,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差异进行分组处理,其中50例心功能Ⅰ级者为A组,35例为心功能Ⅱ级组为B组,20例心功能Ⅲ级者为C组,15例心功能Ⅳ级者为D组,本研究另抽取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本研究将通过对比不同组别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差异,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新功能分级和心脏超声指标间的关系。结果:通过对本研究中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软件验证处理后发现,A、B、C、D四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A、B、C、D四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却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A、B、C、D四组患者的LVEF、LVESD和LVEDD等心脏超声指标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临床分析发现,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分级结果和心脏超声指标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越高,则LVEF水平越低、LVESD和LVEDD水平便越高,心脏超声指标的明确有助于对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情况进行辅助判定,对于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有着一定的帮助。
综合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的应用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分析 下载:266 浏览:2935
摘要:
目的:分析探究给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起到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接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选取对象共计46例,选用电脑随机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所占比例一致,采用传统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治疗的同时辅助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具有确切效果,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尽早康复,可借鉴推广。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择期行PCI手术患者的循证护理 下载:291 浏览:3781
摘要: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择期行PCI手术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接诊的4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择期行PCI手术患者,使用双盲法分为2组,21例/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择期行PCI手术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综合护理分析 下载:419 浏览:3973
摘要: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入我院于2016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1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满意率。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明显比参照组理想,组间具有差异(P<0.05)。实验组满意率高于参照组,P值<0.05。结论:综合护理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而言,能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循证护理干预在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术后护理应用研究 下载:101 浏览:1102
摘要: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干预在介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术后护理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定为2020.07-2023.03,选取此间我院行介入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58例进行分析,并对其随机分组,各组含有29例。基础组:开展基础护理干预,实践组:开展循证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二组的左心射血分数、预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干预后,实践组的左心射血分数高于基础组,且预后恢复时间较短(P<0.05);实践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基础组(P<0.05)。结论:为研究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患者左心射血分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情况,值得借鉴。
口腔微生物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致病作用研究进展 下载:64 浏览:896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作为心血管疾病中高死亡率的疾病之一,给人类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如何防治已成为全球热点健康问题。研究发现,口腔作为人体五大菌库之一,其多种含多种微生物,例如牙龈卟啉单胞菌、血链球菌、口腔具核梭杆菌等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当口腔微生物局部生态失调时会加速冠心病的发展进程。本文对口腔微生物在冠心病的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特定致病菌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有助于更好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为冠心病的临床防治提供新靶点新思路。
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同型半胱氨酸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下载:146 浏览:1574
摘要: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同型半胱氨酸联合检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和409例常规体检的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对其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检验,统计检验结果,分析单项、联合检验指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关系,观察不同类型疾病患者两项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 健康体检者血清hs-CRP、HCY均较冠心病患者低(P<0.05);129例患者检验结果中hs-CRP和HCY单项结果呈高表达阳性患者均为6例,阳性率为4.65%,hs-CRP和HCY检验结果均呈高表达阳性患者117例,阳性率为90.70%。43例SAP患者、41例UAP患者、43例ACS患者的hs-CRP和HCY检验结果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hs-CRP、HCY高水平表达,且多数表现为两项指标同时升高;不同型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HCY的高水平表达程度各不相同。hs-CRP、HCY指标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预测冠心病分型的重要指标,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治中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