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心血管内科冠脉造影术前及术后的综合护理措施 下载:108 浏览:2014
摘要:
目的 分析心血管内科冠脉造影术前及术后的综合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间98例心血管内科接受冠脉造影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行术前、术后综合护理),各49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体温升高、药物过敏、皮下血肿等冠脉造影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冠脉造影术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术后综合护理应用效果更加理想,可减少冠脉造影术不良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推广价值。
冠脉内注射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下载:273 浏览:2413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冠脉内注射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别血栓抽吸组和尿激酶原组,每组各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心脏再发梗死、死亡率(术后1月和术后12月)、术后90min ST段回落和不良心血管发生率。结果 抽吸组术后1个月死亡率和1年死亡率与尿激酶原组相比,P<0.05;抽吸组心脏再发梗死率与90 min ST 段回落率与尿激酶原组相比,P<0.05;抽吸组不良心血管发生率与尿激酶原组相比,P>0.05。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采取冠脉内注射尿激酶原治疗方式,可有效恢复患者的心肌供血机能,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不良心血管发生率,对患者而言意义重大。
依替巴肽在冠脉造影术中的应用 下载:150 浏览:1692
摘要:
评价冠状动脉内应用依替巴肽对冠脉造影术的影响。方法:8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ST段抬高性 AMI (STAMI)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依替巴肽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比较两组患者在 PCI治疗后的数据,以及药物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对病人进行24周的随访,观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依替巴肽组 PCI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3级比率(72.5%vs92.5%)和 TIMI 心肌灌注3级比例(70.0%vs90.0%),均显著升高(P<0.05)。与手术前相比,依替巴肽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在术后2小时内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两者有显著的下降(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 PCI时,冠状动脉内给予依替巴肽,可以显著提高冠脉血流量,提高心肌灌注,提高心功能。使用依替巴肽后,冠状动脉内未出现严重出血的危险。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