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究——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 下载:360 浏览:3309
摘要: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数和比例逐年提高。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安全与稳定,而且影响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进程,正是当前教育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下,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聚焦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贫困的问题,探索加强对该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育的价值探究 下载:310 浏览:3568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领域的不平衡在高校个体发展方面集中体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诸多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育的过程,有利于帮助其树立理想和坚定信念,规范和引导学习行为,确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培育职业道德和理想。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化认定研究与实践——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下载:116 浏览:1721
摘要: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本文以长江工程职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我国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量化认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量化认定机制的措施、构建保障信息平台为支撑,协同机制为辅助的量化认定工作机制。
基于精准资助的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研究——以四川省J学院为例 下载:126 浏览:1706
摘要:
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近年来不断完善,但民办高校在具体工作开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面,民办高校面临着学生申请材料真伪不好判定、认定困难等级时人为因素较多、资助资工作手段简单、对困难学生人文关怀不足等诸多困难。本研究从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切入,通过对参与认定人员的深入访谈,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对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帮助。
从奖助贷角度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 下载:261 浏览:2735
摘要:
当前,我国形成了“奖、助、贷、勤、补、减、偿、免”八位一体的高校资助体系,有效确保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物质生活方面问题得到大幅解决,并顺利完成学业。但随之也衍生出一系列难题,尤其是受资助对象的感恩教育问题。部分受助对象的感恩意识环节较为薄弱。“攀比心理”、“不断索取”、“坐享其成”等错误的价值观导向浮现。本文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通过文献追溯、问卷调查对受助对象的感恩意识和感恩教育现状的研究,结合实际展开理性辨析,提炼出科学有效的解决路径,推动育人理念与感恩意识的重塑。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弹性研究 下载:189 浏览:2509
摘要:
将心理健康工作落实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中,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对个体的社会适应、事业成功和人格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分析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弹性的相关研究,探索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情况、压力应对及社会支持。从压力、学习、生活三个方面提出了新时代资助育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积极影响,分别为寻找压力出口、资源与机遇均等、隐性保障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学生发展规律优化心理帮扶机制、基于校园文化环境开展心理扶贫教育、基于社会支持系统提升心理恢复能力三种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弹性的策略。
内涵式发展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优化研究 下载:44 浏览:1431
摘要:
内涵式发展视域下高校资助模式不仅是为了响应高等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更是为了破除资助育人过程中“重物质资助,轻精神层面的教育与指导”以及“重资助程序,轻制度层面的信度和效度”诟病,实现“高质量育人+成才”培养模式。因此,建构以经济资助为基础、以心理扶助为支撑、以就业辅助为依托、以精神援助为重点的资助育人“运算法则”,实施“靶向式资助、项目化育人”,不断提升资助对象的精准性,提高资助育人的实效性,激励受助学生感恩奉献、奋发图强,助力学生全面成人成才。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