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协同共治策略探讨 下载:47 浏览:550
摘要:
粤港澳三地为共同应对跨境污染等环境问题开始携手,经过多年的交流深化,已形成总体规划引领,合作框架协议约束,联席会议与粤港、粤澳环保合作小组及其下设的专题小组相结合的海洋环境协同共治平台。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仍面临海域水质不断恶化、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海洋生物资源衰退等严峻的生态问题。通过系统梳理,借鉴国际三大湾区先进经验,提出健全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法制体系、完善协同共治平台、统筹规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健全公众参与制度等策略,完善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协同共治机制。
新时代澳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研究 下载:54 浏览:502
摘要:
文章结合国家有关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澳门海域实际情况,分析海域对于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十四五"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应对策略,包括:强化海洋空间管控,构建绿色发展格局;开展岸线整治修复,实施生态恢复工程;维护滨海湿地功能,推动海湾综合治理;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发展海洋旅游市场;实施污染联防联控,有效推动公众参与。同时,结合澳门实际情况,提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研究 下载:49 浏览:452
摘要:
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当前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情况及其优势和不足,从构建大湾区海洋创新发展产业链、驱动陆海科技创新一体化、完善科技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和推动科技金融服务蓝色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突破要点和路径。
基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下载:50 浏览:323
摘要: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协同发展共同蕴含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文章在探讨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与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协同发展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提出基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协同发展的7项策略,包括:建立海洋合作协调机制;加强涉海产业合作统筹谋划;以绿色发展理念优化海洋发展环境;以人才为牵引开展多层次合作交流;建立多方联动的应急保障服务平台;讲好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协同发展故事;强化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科技产业合作潜力研究——基于AHP-OVP模型 下载:55 浏览:501
摘要:
文章从系统工程学角度,基于R&D机构数、R&D人员数、R&D经费投入总额、GDP和科研专利授权量等数据,构建AHP-OVP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科技产业合作潜力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科技合作潜力层次分明,具有"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香港与湾区内任一城市合作都能实现很好的契合度,是大湾区城市群海洋科技发展增长极,广州和深圳科研基础较为优越,应在增强自身海洋科技能力的同时帮助周边城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科技合作网络。促进大湾区海洋科技产业合作,应建立"核心-外围"式区域产业布局,发挥政府对海洋科技产业链培育的良性引导作用,完善以海洋技术咨询、海洋技术交易、风险资本市场、人才和信息沟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大湾区城市群服务网络。
湾区经济的内涵与特征研究 下载:57 浏览:692
摘要:
对于湾区经济“是什么”的探讨,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在综述国内外对“湾区经济”内涵与特征相关研究的前提下,本文借鉴全球湾区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了湾区经济形成的基本条件,进一步从区域经济学角度对湾区经济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湾区经济是依托“拥海、抱湾、临港、通陆”的特殊区位条件形成的区域经济系统,具有空间指向性、经济能级高、高度开放性、内部一体化的特征。
关于利用新型热传感器估量大湾区客流量的研究 下载:291 浏览:2938
摘要:
大湾区不断发展发展建设,人流量会不断大幅增加,这时研究出一个可以测量人口密度的高科技设备不但能为该地区制定相应策略提供参考,同时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经济的影响 下载:307 浏览:2961
摘要: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与优化,各个省市的相关政府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了相应的城市建设工作,从而有效推动了大量大型路桥工程的施工与建设。其中,对于大湾区而言,作为当地的重要工程之一,港珠澳大桥的施工建设无疑对于推动当地城市集群经济发展与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研究人员从经济的角度出发,针对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于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进行了分析与论述,旨在进一步实现对于该工程价值的深入探索。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香港未来电力发展建议 下载:311 浏览:3074
摘要: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推动,香港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同时在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最新形势下,香港政府将继续推行低碳、减排的能源政策,香港境内煤电机组将全部退役,香港未来能源电力供应保障形势严峻。本文基于香港目前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和能源电力供应保障情况的分析,从发展本地电源和争取区外电力两方面提出了保障香港未来电力供应安全可靠的相关建议。
郴州市县域经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路径研究---以资兴市为例 下载:106 浏览:1635
摘要:
资兴市在郴州市县域经济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中,经济基础好,区位优势明显。但也存在融接短板明显、竞争优势不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不足。在全面对接、融入大湾区中,资兴市需在扫清对接障碍、摸清自身底子、找准融入方向、契入融入重点等方面打开思路、寻求对策。在具体的融入大湾区的路径中,资兴市应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经济特点,从“打造大湾区--资兴“生态+”产业链”、“打造大湾区--郴州--资兴新材料产业链”、“打造大湾区、郴州产业转移延链”等三个方面全面对接、融入大湾区。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