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生活饮用水监测中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57 浏览:595
摘要:
目的:探究生活饮用水监测中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4月的枯水期样本和丰水期样本各50份,共100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滤膜法检验(研究1组)与多管发酵法检验(研究2组),统计枯水期与丰水期两组微生物检出情况。结果:丰水期研究1组的大肠埃希菌与耐热大肠菌群检出率分别为48.00%、52.00%,研究2组的大肠埃希菌与耐热大肠菌群检出率分别为82.00%、80.00%,研究2组的检出率明显优于研究1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枯水期的检验结果显示,研究1组的大肠埃希菌与耐热大肠菌群检出率分别为60.00%、66.00%,研究2组的大肠埃希菌与耐热大肠菌群检出率分别为90.00%、84.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使用的2种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于检测生活饮用水中的大肠埃希菌与耐热大肠菌群具有较好的实际运用意义,其中多管发酵法的实际运用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住院患者感染的控制效果探讨 下载:51 浏览:578
摘要: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住院患者感染的控制效果。 方法:从本院住院患者随机选择半年内患者病例资料分析,筛选100例50岁到70岁的住院患者资料,分析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情况,同时分析医院防感染工作的开展情况。管理100例患者的防感染工作时,其中50例为常规管理(A组),另外50例为微生物检验技术支持管理(B组)。 结果: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情况,B组为92.00%,A组为80.00%,差异明显(P<0.05);A组肺部感染率为12.00%,B组肺部感染率为4.00%,组间差异明显(P<0.05),在伤口感染中A组为20.00%,B组为16.00%无明显差异,此时P>0.05;A组出现10.00%投诉率,B组出现2.00%投诉率,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结合住院患者感染控制工作需求,做好常规医院内源性感染工作,提升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效率和科学性,能够有效提升当前住院患者的感染控制工作效果,降低患者投诉率及提升患者对医院服务工作满意率。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思考 下载:206 浏览:3028
摘要: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这就对食品检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相关人员对检验技术加以合理化应用,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其中,微生物检验技术作为其中的项目之一,可以有效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含量,是食品能否投放市场流通的重要依据。对此,本文概述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从免疫分析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代谢学技术、流式细胞术、分析化学技术、生物传感器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这一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内的具体应用。
微生物检验技术在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评价 下载:97 浏览:1137
摘要:
探讨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运用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于我院确诊并收治的116例慢性胃炎病人纳入本次实验目标,按照微生物检验技术不同分组,分为离心组与分离组,各58例。离心组实行超速离心培养,分离组实行分离培养。观察组间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金标准以及超速离心和分离培养诊断阳性和阴性率、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的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结果:金标准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31例,阴性是27例。超速离心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是29例,阴性是24例。分离培养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是28例,阴性是23例。离心组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分别是53例(91.38%)、29例(93.55%)、24例(88.89%),分离组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分别是51例(87.93%)、28例(90.32%)、23例(85.19%),离心组与分立组诊断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准确性、灵敏性、特异性经对比,(P>0.05)视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生物检验技术可实现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的诊断,可以判断患者疾病越严重程度,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