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负载抗肿瘤药物的纳米给药系统合成研究 下载:87 浏览:933
摘要:
根据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癌症肿瘤患者数量成几何倍增涨,化学治疗手段(化疗)是目前世界医学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但是传统化学治疗手段中所用的化学药物缺少针对性,在治疗过程中,药物会扩散制全身组织以及全身器官,存在副作用大,治疗效果较差等负面效果。因此,采用纳米技术应用到治疗癌症患者的技术,是医疗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根据对市面药物进行详细数据分析调查,判断那你给要系统合成研究进度。方法:通过对近年来治疗肿瘤的案例,市面上已有药物研究,进行详细分析记录。在治疗肿瘤案例中,详细记录肿瘤微环境中,血管新生程度、实体瘤的具体情况、微环境具体情况等多方面。对市面上已有药物的研究方向:anti-ECFR-ILs-doxMM-302、MCC-465、MBP-426、SGT53、BIND-014五种药物。结果:对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血管新生程度根据病例调查显示,未经治疗情况下,等肿瘤半径一旦超过1mm时,病变需求环境会出现缺血缺氧现象,进而刺激到各种组织细胞,同时病变细胞还会放出促进血管形成的细胞因子,使病变部位出现大量毛细血管以及不成熟的血管壁,毛细血管不成熟的血管壁会导致肿瘤一直出现恶化和转移,形成恶性循环。实体瘤的具体情况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其通透性,另一方面是实体瘤的滞留效应,由于血管出现的问题,会导致大量毛细血管分部紊乱,并且血管壁较薄导致通透性得到增加,在肿瘤影响下,毛细血管中血流程度异常,部分组织细胞结构不完善,并没有淋巴管结构,相对较慢的静脉回流会导致部分大分子在组织细胞中滞留时间过长。除此之外,微环境的具体情况,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细胞内二者PH值相仿,但细胞所处环境(细胞外)pH值相较于正常细胞所处环境较低。经化学治疗后,血管新生程度会趋于正常情况,减少数量的同时,细胞壁不会再出现异常情况。实体瘤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或一定程度的治疗,血管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大分子无法进入正常细胞,避免出现长时间滞留时细胞病变情况。结论:相较于传统治疗肿瘤药物,结合纳米技术的抗肿瘤药物可以减少对病患者身体上的伤害,并且在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情况下,可以确保治疗效果,推动纳米给药系统合成研究,在极大程度上可以推动治疗癌症医学能力。
抗肿瘤药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下载:236 浏览:2375
摘要:
目的:抗肿瘤药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采用抗肿瘤药紫杉醇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用药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情况。结果: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手足麻木、脱发及骨髓抑制;其中胃肠道反应61例,占比50.83%;手足麻木65例,占比54.16%;脱发106例,占比88.33%;骨髓抑制112例,占比93.33%。结论:虽然紫杉醇对肿瘤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治疗过程中,患者难免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实际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及用法用量进行使用,且必要时刻可调整患者用药时间,以此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及合理性。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分析 下载:229 浏览:2391
摘要:
目的:分析某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医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审方药师实时审核医嘱过程中发现的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共356份。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分类统计,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不合理医嘱共356份,其中肝胆外科116份(32.58%),胸外科78份(21.91%),占2019年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的54.49%。不合理类型有浓度与溶媒量不适宜(53.37%)、给药剂量不适宜(42.13%)、溶媒选择不适宜(1.97%)、操作失误(1.97%)及配伍不当(0.56%)5种类型。不合理医嘱数最高的抗肿瘤药物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148份),其次为替加氟注射液(112份)与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43份)。结论:医院在抗肿瘤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现象,药师应对其及时干预,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我院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分析 下载:234 浏览:2391
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具体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内静脉配置中心接收的全部化疗医嘱共75098份,以《新编药物学》(17版)、《注射剂的临床安全与合理应用》、药品说明书以及相关文献报道等为依据,通过Excel表格自制《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统计表》,对选取的处方进行不合理用药分析与统计。结果:75098份中,不合理用药医嘱共123份,其中溶媒用量不合理占43.9%,溶媒种类不合理占27.6%,用药剂量不合理占14.6%,溶媒规格不合理占5.7%,给药途径不合理占2.5%,其他情况5.7%。结论:当发现医嘱不合理时,药师应及时与医护人员反馈、沟通,参考彼此的建议,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剂科规范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的必要性探讨 下载:220 浏览:2391
摘要:
目的:探讨药剂科规范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以更好的为肿瘤患者提供合理、安全的药物。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9名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9例为2014年1月—2014年6月进行治疗并采用常规药剂科药物管理方案,研究组50例为2014年7月—2014年12月进行治疗并采用规范化药剂科药物管理方案,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做回顾性分析,并对2组患者治疗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包含: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用药种类、用药费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6个月用药治疗后,使用规范化用药管理的研究组患者的用药种类为(2.1±0.2)种,治疗费用为(26892.2±2999.4)元,均优于使用常规用药管理的对照组的(3.2±0.3)种和(33125.6±39876.3)元;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低于对照组的51%,以上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在药剂科中,对治疗肿瘤药物实施规范化安全管理,对于患者治疗效果、药物费用和产生不良反应方面均有较好的作用,从而起到对医院的医疗水平提高的作用,这种管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探讨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脂质体制剂的研究思路 下载:310 浏览:2981
摘要:
在肿瘤疾病的治疗中,常用药物治疗方法。给予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可以有效抑制和杀灭肿瘤,防止病情的持续进展。但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受到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容易引发毒性反应,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开发和研制,在关注其药效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应用脂质体作为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载体,对于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着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围绕着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脂质体制剂的开发与应用展开讨论,探讨其研究思路。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