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自体血清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及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下载:78 浏览:869
玻璃酸钠+rhEGF滴眼液对干眼症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762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玻璃酸钠+rhEGF滴眼液对干眼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干眼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35)给予玻璃酸钠+rhEGF滴眼液治疗,对照组(n=35)仅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 个月后的Schirmer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河宽度,并进行干眼相关生活质量问卷(DEQS)调查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的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河宽度均升高,分别是6.28±1.54 s、0.92±0.11 mm和5.47±1.34 s、0.79±0.16 mm,P<0.05;其中研究组泪液分泌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分别是8.55±1.54 mm/5min和7.55±1.42mm/5min,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DEQS评分均有改善,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玻璃酸钠+rhEGF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效果优于单独治疗,此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润目Ⅰ号熏眼治疗干眼症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水平影响
下载:73 浏览:812
摘要:
目的:分析润目Ⅰ号熏眼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112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则加入润目Ⅰ号熏眼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差异,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时间与泪液中炎症因子变化。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③观察组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与泪液分泌时间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④观察组治疗前后泪液中炎症因子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干预的基础上加入润目Ⅰ号熏眼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时间,降低泪液炎症因子水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推广使用。
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移植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对患者眼表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下载:67 浏览:772
摘要:
目的:了解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与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移植术对患者眼表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挑选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本院接收189例翼状胬肉切除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观察组95例,对照组94例)。观察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移植术,对比效果。结果: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BUT、SIT)比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复发率(1.05%)比对照组(7.45%)更低(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对改善术后患者眼表泪膜稳定性有明显作用。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药物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142 浏览:1519
摘要:
目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治疗干眼症中的各种药物进行比较,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6~2021年6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发生干眼症的120例患者,按手术顺序分成两组各60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选用0.3%的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照组以聚乙二醇滴眼液为治疗剂,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83.3%,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的基础泪液分泌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色素染色、干眼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后干眼症是比较常见的,这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和恢复,使用0.3%玻璃酸钠滴眼液可以加强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直至恢复正常。
护理干预在干眼症患者治疗中的意义和价值研究
下载:217 浏览:2265
摘要:
目的:对干眼症患者的治疗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样本来源: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干眼症治疗的患者,共40例,按照奇偶法将样本均分为两组,综合组和常例组,常例组实施常规护理,综合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实验指数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实验指数两组数据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综合组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实验指数均优于常例组(P<0.05);综合组的护理总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常例组(65.00%)(X2=5.6250,P=0.0177)。结论:为干眼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改善泪液分泌情况,还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值得推广。
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手法娩核术后眼表和泪膜变化的对比分析
下载:265 浏览:2745
摘要:
目的:分析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手法娩核术后眼表和泪膜变化情况。方法: 2019年2月-2020年5月于我院诊断为硬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5应用超声乳化术治疗(n=50),B组应用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手法(n=50),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前节OCT下泪河高度并行泪液分泌试验(shiermerI)。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泪河高度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泪河高度略小于于术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周的泪液分泌试验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小切口手法娩核术较超声乳化术在术后短期会更显著影响眼表和泪膜变化,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