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山区小流域山洪灾害预警模型及应急调度研究 下载:77 浏览:243
摘要:

山区小流域因其特殊的地形地貌与气候条件,山洪灾害频发,对当地生命财产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本研究旨在构建适用于山区小流域的山洪灾害预警模型,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调度策略。预警模型构建综合考虑降雨量、地形坡度、植被覆盖度等因子,运用数学方法与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实际案例数据验证,具备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应急调度策略涵盖人员转移、物资调配及救援力量部署,针对不同的山洪灾害场景制定最优方案。本研究成果有助于提升山区小流域的防灾减灾能力,为当地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支撑,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流域立法模式研究 下载:125 浏览:1605
摘要:
2021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下简称《长江保护法》)正式实行,其具有颇多意义,其中,其流域立法模式从分散立法模式转变到综合立法模式。本文主要对两种立法模式进行对比,得出综合立法模式是最佳、最优的选择。
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下载:47 浏览:595
摘要:
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加大了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要求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将生态环保的理念落实到实际的生产工作中。在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时,也应遵循生态环保的观念,借助水土保持技术实现对小流域的有效治理。本文主要从分析水土流失的影响入手,研究小流域治理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且探讨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具体应用。
南小河流域土地利用地形梯度分异及其转型驱动因素 下载:84 浏览:723
摘要:
本文对南小河流域土地利用地形梯度分异及其转型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现状分析和变化分析,发现了土地利用在南小河流域存在地形梯度分异的现象。进一步分析了土地利用的地形分布指数,探讨了土地利用转型的驱动因素。评估了土地利用地形梯度分异与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并提出了优化调控策略。本研究对于了解南小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机制,优化生态环境效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下载:48 浏览:610
摘要:
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加大了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要求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将生态环保的理念落实到实际的生产工作中。在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时,也应遵循生态环保的观念,借助水土保持技术实现对小流域的有效治理。本文主要从分析水土流失的影响入手,研究小流域治理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且探讨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具体应用。
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54 浏览:613
摘要:
过去,受传统思想影响,各地过于注重经济发展,忽视小流域环境治理,导致周围环境恶化,出现树木减少、水量锐减的情况,进而出现水土流失现象。传统治理方式并不能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水土保持技术的出现,结合小流域附近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情况,使得小流域治理的问题得以解决。基于此,本文从水土流失原因入手,分析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提升生态效益,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河西内陆河流域碳排放时空特征 下载:92 浏览:762
摘要:
河西内陆河流域,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农业生产基地。然而,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不断变化,这一地区的碳排放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土地利用变化包括农业扩张、城市化进程以及草地和森林的退化,这些都可能显著影响碳的释放和吸收。监测和分析这一地区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对理解其生态环境变化和制定相应的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借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面监测等多种手段,可以较为精确地监测河西内陆河流域的碳排放动态,进而为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盐渍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下载:273 浏览:2922
摘要:
黄河流域山东段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长期以来为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然而,土地盐渍化问题日益突出,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土地盐渍化是土壤中盐分累积过多引起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不仅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产量,也损害土壤质量、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本文旨在研究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盐渍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为保护和恢复该地区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分析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盐渍化对生态环境的效应,提出土地盐渍化的治理策略。本研究的结果将为制定有效的土地治理和生态保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对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盐渍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285 浏览:2971
摘要:
本文以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盐渍化的时空演变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数据和遥感影像的分析,揭示了土地盐渍化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盐渍化程度呈上升趋势,且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土地盐渍化的成因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盐渍化治理与预防研究 下载:194 浏览:2070
摘要:
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盐渍化是当前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对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和社区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土地盐渍化的加剧不仅限制了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还导致农田土壤的质量下降,水资源的浪费以及社区居民的经济困境。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土地盐渍化的治理与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综合分析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盐渍化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治理技术与管理策略,以及预防土地盐渍化的方法与措施。
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研究 下载:377 浏览:3233
摘要:
我国生态环境的安全与其可持续发展性与水土保持与规划息息相关,流域水土保持同时也是我国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利用、保护水土资源上都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决定技术。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是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要前提,将新技术和新手段合理运用于水土保持的合理配置中来,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从流域水土保持的规划研究的相关内容、流域水土保持的规划、流域水土的保护与利用、流域水土保持效率评估四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够带来一些启示。
水文模型在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30 浏览:629
摘要:
水文模型在流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模拟和分析降雨、蒸发、径流等水文过程,为水资源评价、供需分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沘江流域(兰坪段)水质改善提升阶段性治理成效 下载:49 浏览:768
摘要:
介绍了沘江流域概况,分析了2006年至今沘江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沘江流域(兰坪段)水污染因子由重金属转变为氨氮,详细总结了水污染因子变化原因、治理过程度及治理成效,2022年沘江河国控金鸡桥断面水质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水质要求,满足水功能区划要求。
河流水质模拟与水环境管理策略研究 下载:50 浏览:766
摘要:
本文探讨了河流水质模拟与水环境管理策略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首先,介绍了水质模拟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与方法,以及数据采集与处理的重要性。其次,详细阐述了水质模拟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包括水污染预测与评估、流域管理、水资源规划和环境风险评估。此外,强调了水质模拟在水环境管理中与其他数据的结合,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通过水质模拟技术的支持,我们能更好地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基于遥感技术的水文监测与水资源评估方法研究 下载:55 浏览:795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遥感技术的水文监测与水资源评估方法。通过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方法,揭示了遥感技术在流域尺度和水体尺度水文监测中的应用。同时,强调了遥感技术在水资源量化评估、水质评估和水资源变化分析中的重要作用。然而,也存在受云遮挡影响、传感器精度限制和资料获取成本等局限性。遥感技术为全球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支持。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下载:138 浏览:1445
摘要: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黄河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带和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其水资源的综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长期以来,黄河流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给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综合治理措施,才能实现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黑龙江水运经济振兴发展的优化措施分析 下载:117 浏览:1154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内河水运作为我国五种运输方式之一的运输体系也迎来了良好的成长趋势,并处于陆续的完善和优化 之中。内河水运在弥补陆地运输不足之处的同时,充分地将水资源得以更合理有效的利用。因此,内河水运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加高效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影响之下, 黑龙江水运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水运经济处于低迷状态。在国家振兴东北的政策感召下,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水运经济必须要在政策的感召下,只有走不断优化水运的经济发展路线,才能促使黑龙江水运业得以更好发展。
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态系统污染与退化机制分析 下载:124 浏览:1417
摘要:
黄河三角洲位于山东省渤海之滨,黄河在这里入海,形成了世界典型的滨海河口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区位优势和保护价值。但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加剧,其景观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本文旨从多尺度探讨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及生态环境演变规律,系统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态系统的污染现状、退化机制,并提出相应的修复策略,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
水动力模型(二维)在引青济秦工程的应用研究 下载:210 浏览:2371
摘要:
本文基于二维水动力模型对引青济秦工程流域水利信息系统中的水动力学流域网络模块进行综合构建,在构建中以半隐式有限元方法进行二维河网模型的构建,该模型构建方法具有计算速度快、收敛性加等一系列优点。二维水动力模型在引青济秦工程流域水文系统中构建,可以针对引青济秦工程流域河道距离长、流域辽阔等特点,对引青济秦工程流域的各项水文信息进行精确化模型构建。同时该模型在构建中,还可以作为引青济秦工程流域水动力条件改善的主要理论依据,可以较好地反映引青济秦工程流域水动力特征及水温分布规律。借助二位水动力模型得到以下研究结果:引青济秦工程流域干流以温差形式进行分层流,干支流之间的水体通过水动力模型的演算,可以了解到干支流水体与引青济秦工程流域的地形条件、出流位置、干支流水位差、水表温作用等因素影响下,所表现出的交换掺混规律。
流域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 下载:241 浏览:2997
摘要:
水污染防控治理的工作前端就是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后续水污染治理的政策举措以及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部署,都需要依赖于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提供数据支撑,因此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质量会直接影响水污染防治效果。但是,由于我国的水资源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在实际实施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对此,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优化和改进相关问题,推动水环境污染应急监测的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