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药棒穴位按摩联合电针治疗脑中风偏瘫患者55例疗效观察 下载:24 浏览:351
摘要:
目的:观察药棒穴位按摩联合电针治疗脑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将110例脑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 例。治疗组采用药棒穴位按摩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低频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步行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上下肢肌力均有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步行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治疗组明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药棒穴位按摩联合电针治疗脑中风偏瘫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电针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259 浏览:1634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效果对比。方法:收集泌尿外科门诊诊断为(BPH)符合纳入标准患者50例,随机将其分为2组:A组(电针联合常规药物治疗) 、B组(常规药物治疗) 各25例,A组治疗频率为每周三次的电针治疗,同时睡前一粒盐酸坦索罗辛+晨起一粒非那雄胺片;B组治疗频率为睡前一粒盐酸坦索罗辛+晨起一粒非那雄胺片,治疗周期2月。治疗前后随诊进行 IPSS 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检测。结果:A组治疗前、治疗2月后:IPSS评分:[(12.64±9.36)分vs(4.44±2.18)分]、最大尿流率(Qmax):[(9.28±1.30)分vs(13.09±2.11)分];B组治疗前、治疗2月后:IPSS评分:[(13.40±6.43)分vs(7.36±2.86)分]、最大尿流率(Qmax):[(8.94±1.16)分vs(11.40±1.81)分]。结论:电针联合药物及药物治疗均能明显降低 BPH 患者的IPSS评分,提升患者Qmax;与单独药物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相比,电针联合药物治疗能更好的改善患者排尿症状,提升患者尿路率,提高生活治疗。
神阙温和灸配合电针治疗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156 浏览:1779
摘要:
观察针刺配合神阙穴温和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讨辩证论治对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意义。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头颈局部腧穴并温和灸神阙穴;对照组采用针刺头颈局部穴位并温和灸颈部。结果:治疗组眩晕等症状的缓解情况及复发率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颈部改善局部血循环配合神阙穴温和灸健脾除湿,标本兼治治疗痰浊上蒙型颈性眩晕疗效更佳。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