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录用
草鱼呼肠孤病毒Ⅱ型自然发病与人工注射感染草鱼的病理症状和病毒分布研究
下载:73 浏览:509
摘要:
为了探究自然发病和人工注射感染草鱼呼肠孤病毒Ⅱ型(GCRV-Ⅱ型)草鱼的临床症状、病理特征和病毒分布的区别,实验采用临床剖检、组织病理学观察、分子生物学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检测方法开展实验,通过对自然发病和人工注射感染草鱼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患病草鱼的眼眶、鳃盖、口腔、腹部、鳍条基部、肠道、肌肉出现明显的点状出血,且后者的出血情况比前者更为严重;比较组织病理切片,发现草鱼感染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充血和红细胞充盈现象,其中,人工注射感染草鱼的肠道、肌肉和肝胰脏的病变程度更为严重,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组织内出血和病变,而自然发病草鱼的鳃和脾脏的病变程度更为严重,鳃呈现出较为严重的充血和炎症增生物,脾脏出现大面积含铁血黄素沉积块病灶。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GCRV在不同的组织中均有分布,头肾在两种感染方式的患病草鱼中的病毒量都比较高,人工注射感染草鱼的肝胰脏、肠道和肌肉的病毒量较高,自然发病草鱼的中肾、鳃和脾脏的病毒量较高。因此,在人工注射感染时,肝胰脏、肠道和肌肉可能是GCRV入侵的主要靶器官,而在自然发病时,鳃可能是GCRV入侵的主要靶器官,病毒聚集靶器官都是头肾,头肾是GCRV的“病毒库”。本研究有助于深入解析GCRV的发病机制和草鱼的免疫响应,同时为草鱼出血病的防治和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中华草龟腐皮裂甲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和组织病理学研究
下载:64 浏览:450
摘要:
为诊断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s腹甲腐皮裂甲病,于江西省南昌市某养龟场采集种龟池患病和濒死的中华草龟种龟11只(编号为1~11号),采用病原菌分离纯化、生理生化试验、疑似病原菌人工回感试验、病原菌药敏试验、组织病理检验等方法进行了病因分析及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典型的临床症状为腹甲角质层干裂、骨质层发黑,病龟精神状态均表现呆滞、不爱爬动;病理解剖显示,患病龟肝脏发黑,肺发白,胃肠道无内容物、有腹水,内脏团伴有恶臭味;组织病理观察显示,多数病龟密质骨发生裂解坏死,骨髓腔浸润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同时内脏组织有炎症特征;进一步从病龟腹甲、肝脏、肺组织分离获得5株菌株,经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等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人工回感染试验显示,感染龟与自然发病龟的临床症状一致,且在回感中华草龟脏器中再分离到相同的菌株;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头孢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类、四环素抗菌类药物有耐药性。研究表明,中华草龟腐皮裂甲病的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头孢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可作为该病临床防治的首选药品。
CT增强延迟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116 浏览:1090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不同病理类型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310 浏览:3027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不同病理类型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7年04月-2019年0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儿,共计114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与之进行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率。结果 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7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1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9例,阑尾周围脓肿1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2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8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8例,阑尾周围脓肿1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9.36%、90.32%、94.74%、94.12%,诊断总准确率为91.23%。结论 临床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数据,并且具有可重复操作、安全无创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接触性出血与宫颈细胞病理学诊断
下载:405 浏览:3413
摘要:
目的 探讨接触性出血临床症状与宫颈细胞病理学诊断之间的关系。方法 报道200例接触性出血患者的宫颈液基细胞病理诊断特点。结果 200例接触性出血患者,其中ASC-US 58例,占29%;ASC-H 14例,占7%;HSIL 9例,占4.5%,其中滴虫感染引起的接触性出血7例,占3.5%。结论 1.接触性出血患者的宫颈液基细胞片较大多数阴性片背景稍不好,ASC-US诊断率稍高,少数接触性出血患者可诊断LSIL/ASC-H、ASC-H或HSIL,或微生物感染(如滴虫)。2.对于接触性出血患者的宫颈液基细胞片更应仔细阅片,提高阳性诊断率;3.液基细胞片诊断阴性的接触性出血患者,建议每年复查一次,连续复查两年阴性者可每两年或三年复查一次。
腹部创伤的CT诊断方法及临床意义
下载:276 浏览:2297
摘要:
目的:探究腹部创伤的CT诊断价值。方法: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选取本院收诊的85例疑似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患者自愿原则,确定患者参与研究,指导患者分别进行X线片、CT以及手术病理学诊断,以手术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探究CT诊断价值。结果:手术病理学诊出80例腹部创伤患者,皮下气肿24例、肺不张16例、气胸10例、纵膈血肿17例、胸腔积液13例。CT的诊断准确度97.65%、灵敏度97.50%、特异度100.00%均大于X线片82.35%、83.75%、60.00%,显示有差异(P<0.05)。CT的皮下气肿、肺不张诊出率95.83%、100.00%大于X线片79.17%、75.00%,显示有差异(P<0.05)。结论:腹部创伤采用CT诊断,诊断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高,疾病征象诊断符合率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