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面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研究 下载:71 浏览:774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农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耕地保护的新要求和转型路径。文章首先明确了耕地保护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分析了耕地保护在生产功能、生态功能以及粮食安全与碳减排方面面临的新要求。随后,从本体角度、拓扑关系和科技助保三个维度提出了耕地保护的转型路径,并针对这些路径提出了具体的实现措施。本文的研究对于指导耕地保护实践,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盐碱地土壤盐分养分时空变异及耕地质量评价研究 下载:173 浏览:1868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盐碱地土壤盐分和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并对其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土壤养分和盐分的变化,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为盐碱地的改良和耕地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影响了土壤养分和盐分的时空分布,通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评估耕地质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村镇土地管理中的耕地保护措施 下载:34 浏览:559
摘要:
现代化发展背景下,不断提高对村镇土地管理的要求,传统的土地管理模式中,缺少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过度的耕地开发与利用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为此,村镇土地管理部门应重视加强耕地保护,本文分析了导致耕地保护形式严峻的原因,明确了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间的密切联系与耕地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加强耕地保护的有效路径,旨在提高村镇土地资源管理质量,让耕地得到有效保护与科学利用。
低效老化苹果园地开发新增耕地耕作层构建采样方法研究 下载:75 浏览:677
摘要:
本文依托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内部科研项目,在低效老化苹果园地开发新增耕地耕作层构建研究过程中,充分借鉴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表层样点外业调查采样方式方法,对宜君县低效老化苹果园地与传统粮食作物耕种地块土壤样品采集方法进行研究,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采样方案,为项目后续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耕地土壤问题及修复措施探讨 下载:281 浏览:2963
摘要:
耕地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目前耕地土壤质量下降,严重影响粮食安全,本文重点剖析了耕地土壤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耕地土壤问题对农业生产、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提升耕地质量的措施。
基于土地整治的复垦耕地生态质量研究 下载:87 浏览:710
摘要:
在全球范围内,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耕地资源越显稀缺。在这种背景下,土地整治成为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提升土地生产力的重要措施。土地整治与耕地复垦在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然而,这一过程也带来了对耕地生态质量的潜在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土地整治活动中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生态功能增强和生态平衡维护对耕地生态质量的积极作用。通过综合考虑土壤质量、生态环境以及植被覆盖等多个指标,对改善后的土地生态质量进行系统评估。
新形势下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的优化策略 下载:95 浏览:790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自然资源的日益紧张,成为限制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对现阶段的土地管理政策进行优化,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减少耕地资源浪费、耕地利用不合理等问题的出现。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新形势下的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耕地土壤理化调优对关中玉米产量影响的机理研究 下载:99 浏览:816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耕地土壤理化调优对关中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通过分析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玉米生长发育的响应以及最终产量的变化,本研究揭示了土壤改良措施对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土壤pH值、提升有机质含量、补充氮磷钾养分、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以及优化水肥管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显著提高关中地区玉米的产量。本研究为关中地区玉米种植的土壤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基于耕地进出平衡的土地利用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下载:100 浏览:814
摘要:
耕地进出平衡不仅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机制,也是推动土地利用方式转型、提升土地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聚焦基于耕地进出平衡的土地利用格局动态变化,通过分析耕地进出平衡机制与土地利用格局动态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耕地进出平衡在维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文章以耕地进出平衡与土地利用格局动态变化两大理论体系为基础,剖析耕地进出平衡机制的运行效果、土地利用格局动态变化特征与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耕地进出平衡视角下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策略。
搬罾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经济效益分析 下载:106 浏览:882
摘要:
以南充市搬罾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为例,项目实施后可实现耕地面积11187.00亩,可明显改善耕地质量的土地面积为9742.60亩,其中水田4495.30亩,旱地5247.30亩;新增农村道路面积2.50亩,使农村道路面积达到349.00亩;新增坑塘水面1.75亩,使坑塘水面达到6.45亩;新增农田水利用地2.5亩,使农田水利用地达到233.40亩;现有田坎3237.10亩,通过降低田坎系数可新增耕地1451.15亩,整理后田坎面积为1785.95亩,综合可增加净效益222.19万元。
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及政策建议探究分析 下载:277 浏览:2891
摘要:
本文对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首先,对土地整治工程进行了概述,并明确了其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土壤质量改善和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其次,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法律法规与规范的完善、科技支持和创新、监督与管理强化等方面。最后,总结了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并强调了政策建议的重要性。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我国土壤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下载:136 浏览:1334
摘要:
耕地作为土地资源的精华,是一种稀缺的自然资源,最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在供给人类生活必需的粮食和其他生物产品的同时,还具有净化与美化环境,调节空气中物质成分、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研究耕地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首先从课题研究的相关背景入手,然后阐述了加强耕地保护的现实意义,接着详细的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中我国耕地保护出现的问题,最后重点的提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耕地保护措施。文章分析了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指出我国耕地面积不断缩小,而污染面积不断扩大,有2/3的耕地仍属中低产田;认为今后我国耕地高强度利用的特点不会改变;阐述了各区域土壤退化的主要机制;介绍了耕地资源保护和地力提升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土地工程建设中的土地资源管理与保护对策研究 下载:271 浏览:2861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工程建设活动日益频繁,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平衡,还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土地工程建设中面临的土地资源管理与保护问题,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环境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分析了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土地退化、生态环境破坏、耕地占用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化的土地资源管理与保护对策,包括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推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加强土地执法监管以及提高公众土地资源保护意识等,旨在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永续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浅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对策 下载:144 浏览:1438
摘要: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土地整治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落实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主导责任、强化科技支撑力度、拓宽资金投入渠道等几个角度,来全面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为我国进一步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必要借鉴。
基于土地整治工程的耕地质量提升策略 下载:162 浏览:1540
摘要:
土地整治工程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手段,在提升耕地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摘要旨在探讨基于土地整治工程的耕地质量提升策略。其次,采取土地调整、水土保持、排水改良等措施,优化耕地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透水性,增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同时,注重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协调发展。此外,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合理划定农用地边界,严格控制非农化用地,防止耕地占用和资源浪费,确保耕地的稳定供应。最后,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整治工程,提供技术培训和资金补贴,激励农民积极参与耕地质量的提升工作。
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及政策建议探究分析 下载:171 浏览:1540
摘要:
土地整治工程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对土地进行改良和管理,以提高土地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的过程。耕地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之一,其质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因此,研究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于优化土地资源利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面向土地整治工程的耕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下载:172 浏览:1573
摘要:
本论文针对土地整治工程中的耕地适宜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文献的综述,总结了当前常用的耕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在研究方法中,采用了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的方法,结合土地利用、土壤质量等指标,建立了适宜性评价模型,希望给予相关人士参考。
遥感信息提取在农业土地利用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297 浏览:3092
摘要:
农业用地占到全球土地面积近一半,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影响到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和气候变化。遥感已经成为土地利用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分辨率遥感卫星如Landsat、Sentinel以及中国高分卫星等的免费开放,为国内外农业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本文从耕地分布、作物类型识别、农业种植制度以及农业土地管理4个角度分析了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发现:耕地分布产品已经由过去的粗分辨率提升到10~30m,耕地现状数据较为丰富,但挖掘遥感数据实现耕地变化历史回溯的能力有待加强;作物分类方面多采用地面调查数据和卫星遥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北美和欧洲得到了业务化运行,但对作物种植面积早期监测的能力有待加强;基于遥感的农业种植制度信息获取(如撂荒)研究多集中在东欧等地区,在中国由于经济和政策因素导致的撂荒、轮作、休耕等现象也十分普遍,但具有针对性的遥感监测研究目前还相对缺乏;
基于耕地质量及耕地产能评价的土地整治研究 下载:304 浏览:3198
摘要: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资源,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和污染,耕地质量和产能的评价变得尤为重要。土地整治是改善耕地质量和提高耕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具有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耕地质量及耕地产能评价,旨在探索土地整治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以提升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并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面向土地整治工程的耕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下载:198 浏览:1970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索面向土地整治工程的耕地适宜性评价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本研究提出的面向土地整治工程的耕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科学地评估耕地适宜性,可以为土地整治工程提供决策支持,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农田产量,并保护生态环境。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提升评价方法的精确性和实用性。此外,还可以考虑引入更多新技术和模型,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