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20 浏览:360
摘要:
为了解长江口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结构特征、时空分布及关键影响驱动因子,基于2018—2020年8月(夏季)、11月(秋季)长江口浮游植物调查数据,运用群落多样性分析指标及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探究了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与各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浮游植物8门99属185种,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和绿藻门(Chlorophyta)是主要的浮游植物类群,优势种主要包括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小环藻(Cyclotella sp.)和衣藻(Chlamydomonas sp.)等,其中中肋骨条藻长期占绝对优势;在时间上,夏季浮游植物丰度和种类数显著高于秋季(P<0.05),但秋季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更高,分布更均匀;在空间上,浮游植物平均丰度整体上呈现东滩>南支>北支的分布格局;GAM分析显示
长江口盐沼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47 浏览:473
摘要:
为了评估长江口藨草盐沼湿地有机污染现状及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了解重金属在较大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和垂岸生境间的变化格局,本试验于2018年8—9月从芦潮港(LCG)、南汇东滩(NHDT)、炮台湾(PTW)、团结沙(TJS)和东旺沙(DWS)5个湿地的不同生境(光滩、藨草、互花米草或芦苇)采集沉积物,并对Cu、Cr、Zn、Mn、As、Pb、Cd 7种重金属和碳氮含量(质量分数,下同)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沉积物7种重金属、有机碳(TOC)、总氮(TN)含量及粒径(GS)在5个湿地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芦潮港和南汇东滩大多数重金属含量由海向陆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高程增加,炮台湾的Cu、Cr、Mn、Pb、Cd含量和团结沙的Cu、Cr和Cd含量有下降的趋势,炮台湾的Zn、As含量和团结沙的Zn、Mn和As含量有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团结沙的Pb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仅芦潮港的Zn(P<0.05)、TN(P<0.01),南汇东滩的Cu(P<0.05)、TN(P<0.01)和TOC(P<0.01),炮台湾的Cr、Mn(P<0.01)、As(P<0.05)和Cd(P<0.05),团结沙的Zn、Cd、TN和TOC(P<0.01)在生境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7种重金属两两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均与TOC呈显著正相关(P<0.01),Cu、Cr、Zn、Mn、Pb均与GS呈显著负相关(P<0.05);长江口湿地沉积物的Cd污染(1.11 mg/kg±0.04 mg/kg)最为严重,具高生态风险(Er=192.30),5个湿地均具有高到很高的生态风险(RI值为175.41~297.48),均存在较严重的有机污染(OI指数为0.17~0.43)和严重的有机氮污染(ON指数为0.16~0.26)。研究表明,水动力沉积分异作用的不同导致重金属在5个盐沼湿地间的差异及垂岸分布格局的复杂性,垂岸分布的复杂性可能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作用等因素有关,需要加强研究。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