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最新录用
杨宪益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阐释 下载:145 浏览:1761
摘要:
杨宪益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文化史学者和诗人。他一生将大量的中国文学作品译介到西方,为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本研究从生态翻译学视角解读杨宪益翻译思想,一方面佐证生态翻译学解释翻译活动的适用性;另一方面也希望有助于对杨宪益翻译思想和学术价值做出更进一步的探寻和挖掘。
杨宪益诗人情怀的生态翻译学解读 下载:173 浏览:2222
摘要:
杨宪益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化史学者、诗人。目前,国内对译届泰斗杨宪益先生的研究主要围绕其大量英汉、汉英翻译作品批评展开,尤其集中于《红楼梦》英译及鲁迅系列作品英译。然而对于杨宪益先生的诗人身份在翻译界似乎缺乏应有的关注。本文以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杨宪益的诗歌翻译活动,结合其诗歌创作活动,探析译者杨宪益的翻译观。研究表明,杨宪益的诗歌翻译活动是译者多维度地适应了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翻译生态环境,不断作出适应性选择转换的结果。
大数据背景下煤炭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研究 下载:130 浏览:1232
摘要:
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已势不可挡,本文首先描述了管理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区别,然后以传统能源行业的煤炭企业为例,说明了煤炭企业管理会计现存问题,最后提出针对性建议。
废墟之诗——浅析李沧东诗意现实主义的电影哲学 下载:152 浏览:1825
摘要:
韩国导演李沧东的电影以其冷峻的现实主义风格在作家导演中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中聚焦于边缘化的底层人物,注入对于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人的生存困境与情感经历的关照,对时代和社会的审思。2010年上映的影片《诗》荣获第6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李沧东以文学性双线并行的叙事逻辑架构影片,以辩证的眼光和平静克制的讲述方式去捕捉生命中的美好与恶。《诗》不同与以往的五部作品,影片始终呈现出一种诗的韵律和节奏,通过诗意的镜头语言,将孤独和痛苦的悲剧性主题与这种意蕴交织在一起,力图挖掘残酷现实中的美好,同时照应出导演诗意现实主义的电影哲学。
数字经济下的如何培养高校物流人才 下载:169 浏览:1709
摘要:
数字技术正在推动智慧物流迅速发展,实现物流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但是传统的物流人才已经无法适应数字时代物流企业的岗位需求。新时代需要能运用数字技术,具有管理、分析和决策能力的数字化物流人才。鉴于此,高校应开创符合数字经济时代背景的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为传统物流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保障物流业可持续发展。
食品包装材料英语翻译研究——以Food Packaging Materials 为例 下载:310 浏览:3312
摘要:
食品包装材料英语常以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can、名词和复杂句使用居多。特有的文本特征及专业化给译者带来语言理解障碍,使译者产生词汇、句法和语篇翻译问题。本文结合实例分析这三类翻译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词汇上,译者可以通过原文语境估摸基本词义,再结合专业文献确定专业词义;句法上,译者可以通过平行文本理清句子大意,再结合翻译技巧重组句意;语篇上,译者可以全面理解话语结构,从整体视角进行翻译活动。
信息不对称的法律规则-民商法与经济法的视角 下载:678 浏览:3463
摘要:
信息不对称这种现象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在现实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因为不同人群对于市场的相关信息了解程度各有不同,所以造成了在实际进行交易时买卖双方,参与交易一方比另一方处于信息优势地位;导致双方在实际进行交易时出现利益不均衡现象,影响了公正、公平原则,影响了市场交易机制的效率。基于上述情况,衍生出民商法与经济法作为改善此类现象的工具;多数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因其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所以本文后续会针对此现象的纠正,予以可度量的工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1/1]

版权所有 © 2025 世纪中文出版社  京ICP备202408603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