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27井早白垩世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下载:86 浏览:485

韩刚1 张文婧2 薛云飞2 《生物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地区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27井早白垩世孢粉植物群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克鲁克孢(Klukisporites sp.)-原始松柏粉(Protoconiferus sp.)-双束松粉(Pinuspollenites sp.)组合,分布于南屯组二段;小桫椤孢(Cyathidites minor)-多云云杉粉(Piceaepollenites multigrumus)-单束松粉(Abietineaepollenites sp.)组合,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一段;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 sp.)-卵形光面单缝孢(Laevigatosporites ovatus)\|破隙杉粉(Taxodiaceaepollenites hiatus)组合,分布于大磨拐河组二段。上述孢粉组合证明,贝27井南屯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Berriasian—Valanginian期;大磨拐河组地质时代应该为早中白垩世(Valanginian—Hauterivian)期,尽管未见到最原始的被子植物花粉(如Clavatipollenites和Asteropollis等),但具有一定百分含量的Triporoletes reticulatus(0-4.76%)出现,也不排除部分进入Barremian期的可能。贝27井南屯组二段沉积时期植被主要由针叶林构成,属于湿润的温带气候。大磨拐河组一段沉积时期植被主要由针叶林\|草丛构成,属于湿润的北亚热带气候。大磨拐河组二段沉积时期植被类型以针阔叶混交林\|草丛为主,属于湿润的北亚热带气候。

基于SD模型的绿色建筑项目系统脆弱性研究 下载:63 浏览:349

邢必果 张建新 陈月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11期

摘要:
绿色建筑项目系统脆弱性是隐藏于系统内部的属性之一,其对绿色建筑项目风险存在一定影响。研究绿色建筑项目系统脆弱性,进而推动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目的,以分析系统脆弱性驱动因素为核心内容: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系统脆弱性驱动因素进行识别;通过G1赋权法确定各驱动因素的权重系数;基于敏感性、适应性和暴露性3个维度建立SD(System Dynamics)模型。通过对其中的6个常量型驱动因素进行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绿色建筑项目系统脆弱性影响显著的驱动因素为施工企业资质等级、设计积极程度和项目规模。拓展了绿色建筑项目系统脆弱性的驱动因素研究,为控制绿色建筑项目系统脆弱性指数提供理论依据。

建筑类央企参与PPP项目可融资性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54 浏览:360

杜亚丽1,2 袁正伦1 李大光3 苏京晖3 刘志3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10期

摘要:
为探寻我国建筑类央企参与PPP项目中"融资难"问题的成因,对我国建筑类央企参与PPP项目的可融资性影响因素进行剖析。通过访谈和网络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基于扎根理论方法,采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归纳识别出建筑类央企参与PPP项目可融资性的影响因素,并深入分析各影响因素对PPP项目可融资性的影响机理和作用强度。结果显示,项目基本面、政府方因素、社会资本方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是影响建筑类央企参与PPP项目可融资性的4个核心因素。研究成果以期在建筑类央企参与PPP项目前期,为PPP项目可融资性的评估和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理论框架与创新能力评价——基于二十国集团的实证分析 下载:74 浏览:425

王丹1 赵新力2.3 郭翔宇1 胡月1 杜旭1 《中国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从系统角度研究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过程,首次基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系统概念框架推导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路径,提炼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构成要素,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为实证研究对象,全面、深入分析2001-2016年G20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分均名列前茅,但得分未能继续冲高,反而出现下滑趋势;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能力得分差距正逐年缩短,但在科研水平、教育质量、现代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等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本研究有望为G20国家完善农业科技政策、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

王建民《第一二胡狂想曲》演奏探析 下载:26 浏览:309

李晓璇 《中国音乐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王建民先生创作的《第一二胡狂想曲》是其四首中的第一首,也是先生结合西方音乐的特点,将音乐形式进行多样化演绎的一首独具特色的二胡作品,在演奏时也具有一定的难度。笔者通过对《第一二胡狂想曲》的学习和练习,将情感中的理性和感性因素,按照文章的主题线索和文章的情感内涵,来将音乐的情感价值和艺术特征准确实在地表达出来。《第一二胡狂想曲》是王建民先生创作的一首具有少数民族西双版纳风格的大型二胡作品,对于我国二胡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不同演奏版本探究 下载:69 浏览:415

李欣凝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本论文从贝多芬成长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对贝多芬的性格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并结合其学习经历及各阶段心理变化,对这首音乐作品创作阶段的思想加以具体分析。最后,结合三位现代钢琴家的演奏视频以及我对此曲的演奏心得来具体分析这首协奏作品的演奏风格。

基于SVR的工程建设项目快速投资估算方法研究 下载:59 浏览:369

陈小波1,2 张媛媛1,2 崔平3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1期

摘要:
在建设项目前期,如何快速而准确地估算工程项目的造价,对项目的投资决策具有很大的意义。针对传统造价估算方法的不足之处,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工程造价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及指标体系选取,将之作为输入变量,使用真实案例训练集样本训练SVR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预测。为了验证提出的SVR模型的有效性,引入BP人工神经网络来进行预测结果的对比验证。结果表明,SVR模型得到的预测值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约为5%,拟合优度R2高达0.97,远小于BPNN模型的预测误差14%,即提出的SVR估算模型要比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更良好的泛化能力,预测精度更高,因此其在工程项目前期投资估算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初步设计阶段的BIM造价协同管理模式研究 下载:63 浏览:358

韩雪 汪振双 伊爽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10期

摘要: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阶段性介入设计,远滞后于设计,难以及时有效提供成本决策依据问题,以初步设计阶段为研究范围,以设计与造价的协同管理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BIM和数据库技术,设计相应工作流程,实现设计与造价的协同管理。并以某办公楼项目为例,重点介绍基于BIM的造价协同管理模式在初步设计阶段成本控制中的应用,通过与传统模式的时间价值指标对比,验证了造价协同管理模式在成本控制中的高效性,为BIM技术推动初步设计阶段设计与造价协同管理的发展提供参考。

运用舞蹈生态学方法分析彝族原生态舞蹈“阿妹戚托” 下载:65 浏览:412

刘嘉馨 崔颖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彝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古老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潮流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民间舞蹈,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是我国唯一一个彝族自治乡,且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阿妹戚托"的发源地,"阿妹戚托"作为贵州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贵州彝族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舞蹈生态学的方法分析原生态舞蹈"阿妹戚托",文章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详细地介绍了"阿妹戚托"的来源以及表演形式;第二部分从动作形态中分析了"阿妹戚托"的几个典型舞畴;第三部分分析了生态环境,分别从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分析,最后分析了自然环境因子对"阿妹戚托"的影响。"阿妹戚托"这一民族舞蹈文化历经一代又一代彝族民众的传承、凝练、创新、发展才奠定了今天的成果,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更要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弘扬创新。

音中传情 音中有画——从音乐与绘画的关系角度诠释王笑寒钢琴作品《恽寿平画意》的演奏 下载:64 浏览:407

李欣凝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王笑寒,青年钢琴家。是国际乐坛难得的钢琴、作曲、指挥"三栖"艺术家,王笑寒酷爱中国书画,《恽寿平画意》选自《钢琴画意三首》,曲风清新淡雅、浪漫古朴,并巧妙融入了中国古典民歌元素。这首作品用音乐的手法对恽寿平花卉册中《红樱桃图》这幅画进行了生动的描写。此曲时而轻缓、时而激昂,指尖仿佛有魔力般,用音符描绘出一幅清淡润泽、意境悠远的画作,行云流水般的诗意旋律让无数听众陶醉。本文介绍了《恽寿平画意》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及作者,并对作品的演奏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这幅画与作品的关系,论述二者在这幅作品中的对应关系、表现的内容与传达的意境。

张佳林教授的《艺术歌曲的特质与合作》——“歌唱与钢琴伴奏”合作艺术研讨会学术讲座 下载:69 浏览:415

陈美含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由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人民音乐出版社《歌唱艺术》《钢琴艺术》杂志编辑部承办的,为期4天的"歌唱与钢琴伴奏"合作研讨会,于2018年9月在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如期举行。会议内容分别由专家讲座、专场音乐会、大师班、讲座音乐会和自由论坛五部分组成。其中此次研讨会还有幸请来了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艺术指导教研系主任张佳林教授,张佳林教授就艺术指导在国内、国外不同情况做了不同解释和区分,并就三组学生演绎的歌剧、艺术作品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张佳林教授的《艺术歌曲的特质与合作》——“歌唱与钢琴伴奏”合作艺术研讨会学术讲座 下载:69 浏览:415

陈美含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由东北师范大学主办,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人民音乐出版社《歌唱艺术》《钢琴艺术》杂志编辑部承办的,为期4天的"歌唱与钢琴伴奏"合作研讨会,于2018年9月在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如期举行。会议内容分别由专家讲座、专场音乐会、大师班、讲座音乐会和自由论坛五部分组成。其中此次研讨会还有幸请来了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艺术指导教研系主任张佳林教授,张佳林教授就艺术指导在国内、国外不同情况做了不同解释和区分,并就三组学生演绎的歌剧、艺术作品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建筑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研究 下载:63 浏览:361

汪振双1 张家楠1 赵宁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5期

摘要: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排放是绿色建筑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排放因子法和Tapio脱钩理论,研究了2001~2016年我国建筑行业VOCs排放与行业经济增长之间脱钩关系的变化轨迹,采用LMDI分解法对建筑业VOCs排放驱动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自2001年开始我国建筑业VOCs排放量呈上升趋势,除2015年为强负脱钩状态,其他年份均为弱脱钩状态,经济产出效应为我国建筑业VOCs排放的最大诱因,并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建筑业VOCs减排的对策和建议。

论改革开放初期大庆社会音乐生活的多样化生成 下载:90 浏览:505

张雪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改革开放初期,全中国的社会音乐生活都经历了从贫瘠到富庶、从单调到多彩的过程,大庆这一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新兴城市也不例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大庆社会音乐生活因石油工人的业余文化生活需要而催生了频繁的演出交流活动,因移民众多而生成了独特的音乐活动与传播,因人口增长、城市化明显而加快了音乐教育的脚步,在改革开放初期,形成了多样化的社会音乐生活形态。

基于遗传算法的板类预制构件生产中的模具排布优化研究 下载:60 浏览:380

王中原1,2 陈小波1,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4期

摘要: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何对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模具的排布进行优化,是提升预制构件生产效率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结合模具排布特点,借鉴制造业中矩形件排样的思想,以降低模台使用数量为优化目标,建立相关优化函数,对模具进行分层排布,并用遗传算法对预制构件生产中模具在模台上的排布方案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模具排布方案对缩短生产时长,提高生产效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很大的帮助。

声乐演唱学习中应注意的几点要素 下载:95 浏览:506

陈伟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声乐表演艺术是一门舞台表演艺术,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声乐艺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孕育于和谐的艺术,优秀的歌唱家能营造出音乐与人的高度和谐、人与乐器的高度和谐、人与人的高度和谐,最终为听众创造听觉上的极致的美。那么一定要注意喉咙的松弛,掌握呼吸的方法,歌唱当中咬字,理解和掌握作品内容与情感,演唱者与钢琴伴奏配合的默契。

站人音乐文化考察纪行 下载:93 浏览:501

杨菡 伊善斌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2017年7月18日至19日,笔者与中央音乐学院陈荃有教授,黑龙江大学音乐负责人胡雪丽教授,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的教授、副教授及年轻教师代表一行8人,从东北石油大学出发,全程180公里,到达黑龙江省肇源县,参观博物馆,拜访茂兴镇站人后裔,顺利完成了站人音乐文化的考察活动。

早期美国爵士乐与社会互动关系微探 下载:90 浏览:507

宋以鑫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爵士乐诞生于美国,是黑人民族独特而伟大的音乐文化。伴随着时间的发展,爵士乐从起初以器乐演奏的方式出现,到后来演变成舞蹈和声乐等多种形式,这种极富特点的音乐代表着美国的民族音乐。本文重点通过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爵士乐时期,作为一种具有美国印记的音乐,在爵士乐产生的同时混合了黑人音乐文化和白人音乐文化,并且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战、二战等一系列的社会活动,丰富了爵士乐的历史价值和音乐特征。

施肥和土层置换对深层土壤秸秆碳固定与残留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486

李小红 王淑颖 程娜 付时丰 李双异 孙良杰 安婷婷 汪景宽 《中国土壤》 2020年11期

摘要:
深层土壤指深度大于20 cm土层的土壤。一般情况下,深层土壤有机碳(SOC)储量占1 m深土体有机碳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对土壤碳固定和土壤肥力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关于深层土壤有机碳的固定机制还不很明确。本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站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40~60 cm)为研究对象,用土壤添加13C标记秸秆后设置原位(40~60 cm)与土层置换(0~20 cm)的田间培养试验方法,量化秸秆碳对土壤总有机碳的相对贡献率,分析秸秆碳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明确不同施肥处理和土层置换对秸秆碳在深层土壤中固定的影响,以期为深层土壤有机碳固定和土壤培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时期(150 d),原位培养SOC中秸秆碳的贡献率(fm)和秸秆碳残留率(Rmaize)平均值分别为32.62%和44.86%,土层置换fm和Rmaize平均值分别为30.23%和40.09%。第150 d与第30 d相比,原位培养fm和Rmaize分别降低4.15%和8.33%,土层置换fm和Rmaize分别降低1.86%和3.36%。无论土层置换与否,不施肥(CK)处理的fm和Rmaize平均值分别高于施肥(N4和M2N2)处理3.83%和3.08%。以上结果表明,深层土壤秸秆碳的固定与残留受施肥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不施肥处理有利于秸秆碳在深层土壤的固定。

基于行为心理学的办公家具设计研究 下载:28 浏览:368

李宝伟1 蒋丽丽2 《设计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文章旨在借助对行为心理学中社会学习理论的分析应用,指出利用产品设计可以有效引导用户的行为。文章首先对于社会学习理论应用于设计领域的可能性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对引导用户行为方式的产品设计可以从感官层面与操作层面进行切入。通过分析,得出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依据行为心理学的设计原则进行设计的结论,其方法是通过物理结构限制因素对用户形成约束、通过感官触动对用户形成刺激。
[1/23]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