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信息断裂带对重大工程高管团队绩效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下载:52 浏览:363

乐云 杨洁 万静远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2期

摘要:
为揭示信息断裂带对重大工程高管团队绩效的作用机理,构建了以重大工程高管团队信息断裂带为自变量、团队绩效为因变量、行为整合为中介变量、交互记忆系统为调节变量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并通过654位高管问卷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信息断裂带对能够直接及通过行为整合间接地正向影响重大工程高管团队绩效,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能够被交互记忆系统调节。

品牌认知与品牌信任:基于品牌感知因素的中介作用 下载:38 浏览:236

袁胜军 胡甲滨 韩一朋 《中国经济》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以三种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品牌(温州鞋业、青岛家电、中关村示范区)为研究对象,探索品牌认知、品牌感知因素、品牌信任之间的关系,将产业集群的品牌感知因素归结为品牌个性感知、品牌价值感知、品牌质量感知三个方面,并建立了各品牌感知因素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品牌感知因素在品牌认知与品牌信任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此外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品牌模型中品牌感知因素中介效应强弱存在差异,如在品牌感知因素中品牌个性感知对于中关村示范区的中介效应大于其它两个因素。因此,研究不仅证明了感知的中介效应,还针对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品牌提出不同的加强品牌信任的建议。

员工情绪劳动对创造力的“双刃剑”效应——领导信任的中介作用 下载:45 浏览:195

李姜锦 刘春林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面临领导较为粗鲁的对待,员工针对领导的情绪劳动会如何影响员工创造力?信任构建视角给出了两种不同预测:一方面,情绪劳动会让外显情绪发挥理想的社交功能,让领导更多看到员工的"好的一面",这能帮助提升领导信任从而促进员工创造力;另一方面,情绪劳动可能被解读为不真诚,反而降低领导对其信任,不利于员工向领导获得对其创新工作的支持。该研究基于情绪劳动的不同类型(深层调节与表层扮演),运用认知失调理论对上述分歧进行了研究与化解。通过历时三阶段,针对813位员工的实证研究发现:深层调节有利于增进领导信任以提高自身创造力,表层扮演起相反效果。此文贡献表现在:将情绪劳动的研究对象从一贯局限于"对组织外的顾客"拓展到"对组织内的领导",并从情绪劳动的视角丰富了员工创造力的前因研究。

二胎环境下小学高年级“脱独”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同胞关系:心理理论的中介作用 下载:22 浏览:180

郑治国1 廖华2 施怡君1 张慧3 《心理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研究采用问卷集体施测,收集了788名小学高年级"脱独"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同胞关系以及心理理论的状况,探讨小学高年级"脱独"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对同胞关系的影响及心理理论作为中介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心理理论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过分干涉、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惩罚严厉、母亲过分干涉与同胞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心理理论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偏爱与同胞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认为,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个体提高心理理论,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同胞关系。

新冠疫情下过度胜任教师会进行知识共享吗?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和知识共享意愿的链式中介作用 下载:10 浏览:175

赵慧军 刘西真 李岩 《心理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教育部要求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本文以人-环境匹配理论为基础,探讨疫情之下过度胜任教师的知识共享行为。采用126份一线教师问卷调查数据,应用bootstrap进行了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过度胜任感较高的教师会产生更多的知识共享行为;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和知识共享意愿在过度胜任感影响知识共享行为过程中起中介作用,且角色自我效能感和知识共享意愿还存在链式中介作用。研究成果深化了过度胜任感影响教师知识共享行为作用机制的认识,在重大社会事件下探索过度胜任带来的积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学校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以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两类共情的中介作用 下载:42 浏览:381

张璟1,2 袁悦1,3 卫博峰1 熊红星1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分别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检验特质共情与状态共情在这个影响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情感温暖、信任鼓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专制、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亲社会行为起负向预测作用。(2)特质共情在情感温暖型、信任鼓励型父母教养方式与中职生亲社会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经试验操纵的状态共情的中介效应与特质共情的中介效应同样显著。结论: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影响中职生的共情进而影响其亲社会行为。

中小幼教师职业倦怠对心理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观幸福感与人生意义的中介作用 下载:21 浏览:272

张旭东1 庞诗萍2 《心理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为了解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主观幸福感和人生意义在职业倦怠对心理生活质量影响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心理生活质量评价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和"人生意义感量表"对广东省581名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实施调查。结果表明:(1)中小幼教师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人生意义和心理生活质量两两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2)中小幼教师职业倦怠能显著负向预测心理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生活质量、人生意义;人生意义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生活质量;(3)主观幸福感与人生意义在职业倦怠对中小幼教师心理生活质量影响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成立。

羞怯对攻击的影响:安全感和社会比较倾向的中介作用 下载:61 浏览:427

高峰强 赵锦哲 杨华勇 玄哲理 韩磊 《心理学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为考察安全感和社会比较倾向在羞怯与攻击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采用大学生羞怯量表、社会比较倾向量表、安全感量表和攻击问卷对54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羞怯、攻击和社会比较倾向三者之间呈显著两两正相关,且三者分别与安全感呈显著负相关;(2)羞怯对攻击的直接效应显著;(3)安全感和社会比较倾向在羞怯与攻击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反刍思维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下载:42 浏览:319

马俊军1,2 安连超3 《心理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为研究孤独感在反刍思维与大学生社交焦虑间的中介作用。研究选取61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反刍思维量表、孤独感量表和社会交往焦虑量表对被试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反刍思维和孤独感分别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社交焦虑;(2)反刍思维可以正向预测孤独感;(3)孤独感在反刍思维与大学生社交焦虑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反刍思维可以直接影响社交焦虑,也可以通过孤独感间接影响社交焦虑。

开放教育学生金钱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下载:55 浏览:324

倪林英1 吴志民2 《心理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开放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开放教育学生学习的同时,提升其幸福指数,注重心理健康发展是开放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采用《金钱态度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开放大学系统345名在校生进了调查并采用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金钱态度和主观幸福感相关显著;(2)金钱态度因子金钱行为倾向对社会支持、总体幸福感及其因子回归效应显著;社会支持在金钱行为倾向的基础上,对主观幸福感及其因子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回归明显,同时在两者之间起了中介作用。说明金钱态度因子金钱行为倾向直接影响开放教育学生主观幸福感,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支持影响开放远程教育学生主观幸福感。因此,建议开放教育从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师资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金钱观培养四方面着手,提升开放教育学生的幸福指数,促进其全面发展。

情绪智力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成就动机和创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下载:45 浏览:417

梅云 程可心 刘建平 叶宝娟 《心理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为探讨情绪智力、成就动机、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使用情绪智力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创业意向量表对98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成就动机中介了情绪智力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2)创业自我效能感中介了成就动机与大学生创业意向间的关系。(3)创业自我效能感中介了情绪智力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4)成就动机和创业自我效能感在情绪智力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中学生良心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 下载:43 浏览:241

王小凤1,2 燕良轼2 《心理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采用青少年良心问卷、学业成就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对102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学习投入在中学生良心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良心及各维度与中学生学业成就、学习投入均呈显著正相关;(2)学习投入在良心及其责任心、孝敬心、宽恕心、诚信心、是非心维度与学业成就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表明中学生良心及其上述维度可通过学习投入间接影响其学业成就。

戒毒人员戒毒动机对复吸倾向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下载:65 浏览:374

曾晓青1 练晨新1 陈美荣2 吴挺云3 《心理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考察强制戒毒人员的戒毒动机对于复吸倾向的影响机制。方法:使用强制戒毒者复吸倾向性心理调查表、戒毒动机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710名强制戒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强制戒毒人员戒毒动机负向预测复吸倾向;(2)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中介了戒毒动机和复吸倾向的关系;(3)心理韧性调节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结论:戒毒动机不仅直接影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复吸倾向,也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复吸倾向,心理韧性增强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复吸倾向的影响。

线下受害者到线上欺负者的转化: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及高自尊对此效应的加强 下载:70 浏览:284

王建发1 刘娟2 王芳3 《心理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随着网络使用的普及,网络欺负日益成为普遍的社会公共问题,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易引发广泛的危害。研究聚焦于被欺负者和欺负者潜在转换的视角,考察有过线下被欺负经历的个体是否实施网络欺负的可能性更高,且是否是道德推脱在其中起中介作用,而此作用还会受到高自尊的增强。以中学生为对象,间隔六个月时间,在时间1测量了线下受欺负情况、道德推脱和自尊,在时间2测量了在网络上欺负他人的情况。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年级、社会赞许性之后,线下受欺负程度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欺负的程度,且道德推脱在其中起到正向的中介作用。此外,这一中介作用还受到自尊的调节,随着自尊的增强,在线下越受欺负的青少年就越会通过道德推脱合理化其攻击行为,从而在网上做出更多对于他人的欺负行为。

共情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道德推脱和内疚的多重中介作用 下载:71 浏览:234

安连超1,2 张守臣1 王宏1 马子媛1,2 赵建芳1 《心理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为了探讨道德推脱和内疚在共情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间的多重中介作用。研究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道德推脱问卷、内疚感问卷和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对128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道德推脱在共情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间起中介作用;(2)内疚在共情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间起中介作用。结论表明:共情可以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也可以通过道德推脱和内疚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

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下载:66 浏览:437

宋潮1 邢怡伦1 董舒阳2 王建平1 《心理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石河子市450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来探讨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的关系,并检验自尊的中介作用,其中社会支持由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表征。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呈正相关。(2)自尊在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心理韧性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通过自尊对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产生更积极的效果。

压力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机制:领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下载:62 浏览:320

沈友田 胡笑羽 叶宝娟 《心理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基于心理应激理论、素质-压力三模式以及社会支持主效果模型考察领悟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在压力与抑郁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使用压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抑郁量表对抽取的64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领悟社会支持中介了压力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2)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中介了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此,领悟社会支持以及应对方式在压力与大学生抑郁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父母冲突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认知反应性的中介作用 下载:47 浏览:81

王娟娟1 王宏伟1 潘娣1 宋广文2 《心理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采用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CPIC)、抑郁体验问卷(DEQ)、莱顿抑郁敏感指数量表(LEIDS)测量753名高中生,以便分析认知反应性在父母冲突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父母冲突显著正向预测认知反应性;认知反应性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抑郁;(2)认知反应性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抑郁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因此,认知反应性作为中介变量,父母冲突通过认知反应性对青少年抑郁具有稳定的间接作用。

青少年大五人格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家庭功能的中介作用 下载:41 浏览:236

侯娟1 樊宁1 秦欢1 方晓义2 《心理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探究家庭功能在人格特征与网络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973名中学生被试完成基本人口学问卷、网络成瘾量表、人格五因素问卷、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结果:(1)人格特征可以显著预测网络成瘾。其中,情绪性人格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网络成瘾,责任心、宜人性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2)家庭功能在情绪性、责任心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宜人性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具有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在治疗中,可针对网络成瘾者的家庭功能进行积极干预,从而减轻其成瘾症状。

羞怯与受欺负:社交回避与被他人容纳的多重中介效应 下载:54 浏览:265

任跃强1 高峰强2 韩磊2 《心理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采用大学生羞怯量表、被他人容纳量表、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欺负问卷测量了369名大学生,探讨社交回避和被他人容纳在羞怯与受欺负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1)羞怯、社交回避和受欺负三个变量彼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这三个变量与被他人容纳均呈显著负相关;(2)羞怯不仅直接影响受欺负,也通过社交回避-被他人容纳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受欺负。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