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互联网+WEEE回收模式的路径设计 下载:57 浏览:363

靳敏 郭甲嘉 苏明明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9期

摘要:
随着"互联网+"行动战略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互联网+回收模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WEEE)的回收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文章系统梳理了互联网+WEEE回收模式的回收渠道及发展历程和特点,阐释了影响其发展的利益相关者间逻辑关联的相互作用:企业自身缺点局限了回收能力,政府职能缺失和消费者参与不足进一步加剧了企业困境,最终导致了企业盈利规模小,回收能力不足以带动整个产业规模化发展。从回收企业、消费者和政府3个核心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通过逆向推理列出突破制约的主要条件,基于经济、共享、生态和安全4个原则,设计出由核心利益相关者协同合作,兼顾回收、监督和宣教3个功能,可行性程度高、成本较小的政府主导型回收路径,并建议开展线上的统一回收平台和线下以社区为主布局智能回收设备或回收站点的建设试点。

基于燃煤电厂脱硫成本的脱硫电价政策分析 下载:51 浏览:367

陈迪1 谭雪2 周楷1 石磊1 马中1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7期

摘要:
脱硫电价政策是实现我国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有力减排的主要措施。文章依据成本收益分析的方法,测算了2×300 MW,2×600 MW以及2×1 000 MW燃煤机组的脱硫成本收益并对脱硫成本及收益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脱硫设施建设完成并投运后,脱硫电价能够覆盖所选研究对象的实际脱硫成本,脱硫能为燃煤电厂带来可观的净收益,包括脱硫电价、节约排污费上缴数额、销售脱硫产物(脱硫石膏);随着脱硫设备造价大幅降低、环境税替代排污费且费率大幅提高以及脱硫石膏综合利用率的提升,燃煤电厂的脱硫成本将逐年降低,而收益将持续提升;考虑脱硫电价政策的目标已经基本达成,以及环境监管的加强,电厂脱硫的积极性将继续存在,脱硫电价政策应适时调整。

碳税政策视角下的中国碳减排政策研究 下载:54 浏览:348

翁智雄1 程翠云2 葛察忠2 马忠玉1,3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12期

摘要:
碳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环境经济手段,也是环境税征收背景下的重要环境类税种。文章分析了实施差异化碳税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与环境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征收碳税会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产生一定的负向冲击,导致GDP、家庭消费、固定资本形成相比基准情景出现下降趋势,但征收碳税长期对经济的负向影响会不断减弱,对中国的碳减排也有明显的效果。最后,文章提出设定合理碳税税率、实施税收返还企业、实现碳税与碳交易相结合等政策建议。

我国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 下载:23 浏览:371

何伟1 宋国君2 付晓东3 杜倩倩4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12期

摘要:
文章基于政府、企业与公众的环境监管、污染治理、环境诉求等量化指标构建了环境与经济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2000、2005、2010和2014年30个省域的环境与经济协调性展开评价。结果显示:环境与经济协调性指数相对较高的是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指数值相对较低的是贵州、新疆、宁夏、甘肃;北京、天津、上海的环境与经济协调性水平排名基本保持前三名水平;广东、江苏、浙江基本保持排名前4至8名的水平;广西、贵州、云南基本保持排名后五位的水平。从时空格局演进看,省域环境与经济协调性水平时空格局变化程度不大,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与经济协调性始终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二产比重和环境与经济协调性指数总体呈现负相关关系;环境治理对于环境与经济协调性能力的贡献程度参差不齐,而环境规制政策对环境与经济协调性的影响较为显著。

大气固定源排放控制状况评估方法设计研究 下载:54 浏览:336

何伟1 宋国君2 陈德良3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10期

摘要:
基于大气固定源污染物排放连续监测数据,从满足排污许可证关于排放浓度限值和排污许可量管理要求的角度,提出了大气固定源排放控制状况评估方法设计框架,包括污染物连续达标排放判定依据和最优排放控制量核查技术,并基于案例城市火电、钢铁行业企业大气固定源排放数据对上述大气固定源排放管理绩效评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落实《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及行业、企业大气固定源排污许可证的编制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

经济发展水平对沼气工程的影响 下载:50 浏览:382

谭骁喆1 文扬1 谭雪2 石磊1 马中1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6期

摘要:
文章通过2007~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对数回归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验证经济发展水平对沼气工程的影响。得出:经济发展水平是对沼气工程建造规模影响最大的因素,同时,养殖规模、政府能源经费投入等因素同样对沼气工程的建造规模有正向作用;产气总量则主要由建造规模决定,因此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间接性的;产气率在不同的经济水平下存在明显的差异。回归结果反映了一些沼气工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国家环境治理现代化制度建设的三个目标 下载:59 浏览:472

王华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3期

摘要:
环境制度现代化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我国环境制度建设的三个根本性目标:一是具备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制度功能;二是能够促进改善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整体经济效率,使整体社会福利最大化;三是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本文还对我国环境制度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从污染贸易条件看京津冀一体化污染控制对策 下载:45 浏览:459

庞军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9年4期

摘要:
通过计算京津冀地区各行业的污染贸易条件值,分析了京津冀地区贸易对三地各行业污染排放量的影响及特点。结果显示:从污染贸易条件来看,河北各行业在京津冀地区处于较为明显的劣势地位,这是河北在京津冀地区贸易中处于对自身污染减排不利地位的重要原因。京津冀地区在实现地区一体化污染控制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地区间污染贸易条件失衡对地区污染减排和环境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发展地区贸易的同时应考虑三地污染贸易条件的优劣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损益分析的围填海造地管理—以广西沿海地区为例 下载:39 浏览:351

苏红岩1 李京梅2 《中国海洋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目前中国政府正执行"史上最严围填海管控措施"。为研究围填海的成本收益,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维度建立了综合损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广西为例,基于实际调查数据及相关研究成果,对其三个沿海市所辖海域围填海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海、钦州、防城港海域单位面积围填海的收益成本比分别为8.15%、10.74%、19.92%,围填海的成本远高于收益,而这主要源于巨大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损失。最后,提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围填海管理的对策建议。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