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大牛地气田压裂支撑剂优化组合研究与应用 下载:57 浏览:436

蒋艳芳 《天然气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为了降低压裂成本,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低渗透致密储层压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牛地气田采用石英砂、陶粒支撑剂组合压裂的可行性,优化了支撑剂组合类型及组合比例,并进行了现场应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30/50目石英砂和20/40目陶粒组合能满足该气田压裂改造导流能力的要求;②组合支撑剂混合的铺砂方式与先加石英砂再加陶粒的铺砂方式相比,导流能力更强;③在5 kg/m2铺砂浓度下,当石英砂与陶粒比例大于4∶6以后,导流能力无法满足储层需求,故优选石英砂与陶粒比例3∶7和4∶6在大牛地气田开展初期试验;④大牛地气田采用石英砂、陶粒组合支撑剂压裂施工14口井,累计节约支撑剂成本484.37万元;⑤根据现场应用情况,将石英砂比例由30%提高至40%不会影响单井产气量;⑥根据物性及压裂规模相似井的产量对比,采用组合支撑剂不会降低单井初期产气量及长期产气量。结论认为,采用石英砂、陶粒组合支撑剂压裂可大幅度降低压裂成本,在大牛地气田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同时也可以为国内类似低渗透致密储层压裂提供借鉴。

顶部注水泥工艺在东胜气田多层开发中的首次应用 下载:69 浏览:458

张辉 《天然气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为了充分认识顶部注水泥工艺在垂向不同类型气藏开发应用的可行性,以具有代表性的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上古生界含水气藏和元古界裂缝性气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固井难点、双封隔器管串结构及正注反挤固井工艺设计,首次在东胜气田定向井开展了Φ139.7 mm顶部固井试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锦142井顶部注水泥工艺保障了元古界裂缝性气藏筛管完井无水泥污染及上古生界含水气藏的固井有效封固;②顶部注水泥工艺是在同一井径条件下建立分层多样完井方式的重要手段,可以实现垂向多层精细化动用;③采用双封隔器管串结构设计,优选井径规则且井壁稳定性地层作为安放位置,有效防止了水泥浆下落;④正注反挤固井工艺有利于提升垂向多层恶性漏失井的固井质量。结论认为,顶部注水泥工艺简化了井身结构,节约了成本,避免了水泥浆污染气层,为国内垂向不同类型致密气藏高效开发提供了借鉴。

大牛地气田丛式小井眼集约化钻井技术 下载:67 浏览:477

张辉 《天然气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为了探索国内致密低渗透气藏集约化提速降本技术,以具有代表性的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丛式井组和简化井身结构集约化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丛式小井眼集约化钻井技术并进行了应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丛式井组节约了土地,缩短了搬迁周期,整拖式"井工厂"作业模式适用于大牛地丛式定向井组的应用;②小井眼钻头切削面积缩小了22.46%~23.53%,套管尺寸缩小了18.18%~20.78%,利于提速降本;③五刀翼PDC钻头中心部位和后排齿设计锥形齿,提高了破岩效率,1.25 g/cm3低密度水泥浆体系降低了固井施工压力5.5 MPa,保障了小井眼一次全返固井;④现场试验19口井,4个井组,固井优良率达100%,平均搬迁时间缩短了54.49%,平均钻井周期缩短了24.54%,机械钻速提高了15.04%,降低了废弃物、水泥浆和套管费用,节约了征地、钻前、搬迁等费用。结论认为,丛式小井眼集约化钻井技术能够推动大牛地气田致密低渗透气藏钻井大幅度提速降本,为国内致密气藏钻井降本增效提供了借鉴。

大牛地气田烃类组分分析及凝液回收思路 下载:64 浏览:392

李晓晨 《天然气进展》 2019年9期

摘要:
为了制定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天然气降本增效的科学高效开发方案,分析了该气田天然气的烃类组分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大牛地气田天然气开采持续进行,甲烷的百分含量逐渐减少,而乙烷和丙烷的含量相应地增大,天然气组分由干气变为湿气;②明确了大牛地气田不同时间段天然气C1/(C2+C3)、iC4/nC4等组分特征,为研究天然气运移、判识成因类型提供依据;③从技术角度出发,提出了天然气分离用作乙烯原料及天然气凝液回收的思路。结论认为:①大牛地气田C2以上烃类含量升高,有利于天然气分离及凝液回收;②可通过制冷剂与膨胀机的联合制冷方法对大牛地气田天然气进行深冷分离,从而将C2组分有效分离。

同步回转排水采气工艺的探索应用 下载:80 浏览:449

罗曦 《天然气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为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低压低产气井容易发生积液水淹,而采用常规泡排工艺无法维持正常生产的难题,探索试验一种同步回转排采工艺对积液水淹井进行抽吸。将同步回转现场试验结合复产机理,分别针对积液井和水淹井建立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复产评价模型,明确了该工艺在积液水淹井的复产条件,即:①积液井的复产条件为抽吸流量大于气井全井段的最大临界携液流量;②水淹井的复产条件为抽吸举升压差大于水淹液柱压力。通过对6口积液水淹井现场验证分析得出:①同步回转工艺能解决积液井和部分水淹井的排液难题,可为致密气藏的排水采气开发提供的新的思路;②复产评价模型计算准确可靠,得出的3口积液井和1口水淹井复产成功,另外2口水淹井复产失败的结论与实际试验结果一致,评价准确率为100%,从机理上可指导同步回转排采工艺的推广应用。

产水气井油管隔热保温技术研究与应用 下载:71 浏览:461

周舰 王斌 谭苗 《天然气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产水气井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容易生成水合物而堵塞井筒和采气管线,通常采用注甲醇来实现解防堵的目的,但注甲醇解防堵工艺存在甲醇有毒、含醇污水处理工艺复杂和运行成本高等诸多弊端。为此,创新采用井下隔热保温组合油管代替单一普通油管用作生产管柱来提高井口流体温度、避免井筒堵塞。研究表明:(1)研制的井下隔热保温油管,减少了地层能量沿井筒热损失,可有效提高井口流体温度,实现了防治水合物生成的目的,同时井下隔热保温油管与常规油管配合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采气成本;(2)对隔热保温油管的敏感性分析表明,井下隔热保温油管下入深度越大、导热系数越小,井筒保温效果越好,且井下隔热油管下入深度对井筒温度的影响要远大于其导热系数。现场应用表明:东胜气田Y井采用井下隔热保温油管后,井筒流体升温明显,井口流体温度提高了近30℃,有效防治水合物生成,能够满足气田环保开发需求,为产水气井提供了一种环保型水合物防治新方法。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