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涠西南凹陷复杂构造区海底电缆观测系统设计与优化 下载:87 浏览:488

焦叙明 张鹏 陈磅 刘旭明 唐进 张兴岩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10期

摘要:
涠洲凹陷位于北部湾盆地,主力勘探层系为流三段,油藏类型为构造背景下断层切割形成的断块油气藏。受流二段厚层泥岩和底部油页岩影响,现有拖揽采集地震资料落实复杂断块和油藏描述非常困难,无法满足勘探和开发需求。海底电缆采集技术是改善中深层复杂构造成像重要的技术手段。因此针对涠西南凹陷典型构造,从地质模型出发,结合实际海底电缆地震采集资料,对观测系统进行了优化,重点针对面元尺寸、接收缆距、最大偏移距以及空气枪震源进行了优化论证。靶区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涠西南地震资料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提高了复杂断块成像精度,保证了后续地震解释研究的可靠性,促进了该区域后续勘探开发,为涠西南类似地质条件的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频谱替换无拉伸动校正及其应用 下载:64 浏览:483

董水利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3期

摘要:
传统动校正通常应用于叠加前的共中心点道集(CMP),是地震资料处理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动校正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叠加及其他处理。在浅层和大偏移距情况下,传统动校正引起的子波拉伸、波形畸变尤为明显,其直接导致频带向低频方向移动,严重影响了叠加效果。解决动校正拉伸的问题通常选择的方法是外切除,然而,对于浅层地震同相轴而言,数据量本身就少且动校拉伸严重,使用外切除必然影响浅层地震数据的分辨率和保真度。基于此阐述了一种无拉伸动校正的方法,即将CMP道集变换到频率域,取零偏移距道的相位谱替换其他偏移距道的相位谱,并保持振幅谱不变,之后通过反傅里叶变换得到动校正后的CMP道集。该方法自动避免了传统动校正中的拉伸现象及其导致的大偏移距数据切除效应,产生了更好的叠加效果,且可以有效保持地震数据的AVO现象;同时,不需要地下介质的速度信息。合成模型和实际数据的处理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