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老龄化背景下的公园标识交互系统通用设计 下载:33 浏览:318

付艾琪1 韩旭2 《设计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当前我国已步入到老龄化社会,在此背景下老年人对公园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将面向全体使用者的通用设计理念引入到公园标识系统设计之中具有了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公园标识系统中针对老年人设计存在的需求与不足,而后论述通用设计理念。指出将通用设计运用到公园标识系统之中对于老年人的意义。提出相关通用性的适老化公园标识系统设计策略、要点以及未来发展建议,希望为当今解决老龄化社会问题设计提供一点思路和启示。

现代有轨电车交通绿化的借鉴启示与设计建议 下载:73 浏览:348

陈春戎1 王玮1 王喆2 《设计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有轨电车因其技术革新在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下自法国伊始在世界范围内二次复兴。但是相较以法国为代表的国外有轨电车交通绿化追求生态效益与环境美学的高度统一,我国有轨电车交通绿化对城市环境关照不足。总结了法国有轨电车交通绿化的借鉴与启示,针对国内有轨电车交通绿化进行分析。提出公园城市环境导向的有轨电车交通绿化设计建议。为实现有轨电车以其现代、时尚、环保形象进入公众视野,优化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和公园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人性化视角下的城市体育休闲公园空间容量分析 下载:35 浏览:271

陈高 《设计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为分析人性化视角下的城市体育休闲公园的空间容量,形成较为理想的公园设计方案。从人性化的角度入手,阐述城市体育休闲公园空间特性,分析使用者的感受,运用分区空间容量法对人性化的空间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理想化下的空间容量模型。该方法帮助城市体育休闲公园实现人性化空间设计的最优化。

旅游地品牌标志参与性设计研究——日本舞鹤红砖公园旅游标志设计策略解读 下载:37 浏览:452

余家琪 《设计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研究日本舞鹤红砖公园"参加型标志"蕴含的设计内涵与策略,旨在对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旅游地品牌形象视觉设计有所启示。以背景分析法和系统论方法为手段,从标志识别要素挖掘方式、标志使用方式、标志应用特征三个方面解读舞鹤红砖公园旅游标志中运用的参与性设计策略。旅游地"参加型标志"以更自由的使用规则,促进市民能动性参与标志使用,以更灵活的应用方式,将视觉符号动态化的融入进城市地域性叙述之中,成为地域居民共有的地域品牌。

城市公园空间叙事研究——以无锡城中公园为例 下载:23 浏览:246

董璟璟 林瑛 《中国设计》 2020年8期

摘要:
文章以无锡城中公园为例,试图去探寻空间与叙事、城市公园与空间叙事的相互关系。其中命名式叙事、小说式叙事、隐喻式叙事的叙事方式较突出,通过具体分析公花园内部各类叙事语言要素和细节处理以及对公花园作为城市公园代表的共性和特性剖析。将空间叙事起到的效果在城中公园设计中的集中表达进行展现。无锡城中公园主要依据红色主题进行设计,其空间叙事方法可为城市公园设计提供参考同时提出更多空间叙事的可能性。

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 下载:35 浏览:221

牛艺源 《设计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靖江王陵遗址公园是以靖江王陵陵墓遗址与公园为一体的大型陵墓公园,记载着明朝这一历史时期藩王的陵墓制度及丧葬民俗文化,承载了该历史地段的城市风貌和历史文脉。文章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以遗址保护为前提,挖掘靖江王陵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针对遗址公园建设内容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研究型的设计方案,探寻遗址公园景观规划实施的合理途径。

基于POE的城市公园适老性调查及优化分析——以青田县龙津公园为例 下载:23 浏览:219

徐亮1 何梦雅 1胡牮1 仝婷婷2 《中国设计》 2020年6期

摘要:
为城市公园的适老性改造提供参考借鉴。以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龙津公园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踏查、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等方法,深入了解来园老年人的个人基本资料、活动状况以及对公园的使用情况。得到POE评价分析报告,同时结合龙津公园的设计背景及设计特色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优化建议。城市公园需要提高老年人安全系数,改善老年人活动设施,加强公园的服务管理,进一步利用植物功能。

多元背景下新型城市公园设计初探——以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为例 下载:56 浏览:386

周悠然 《设计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公园建设日益重要,文章旨在对多元背景下新型城市公园设计进行探索。文章以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为例,从整体上剖析这个作品。最终与实际结合,归纳其理念及手法,并对新型城市公园的建设提供建议。拉维莱特公园受多元背景下的客观因素及设计师伯纳德·屈米的个人主观因素影响,理念打破常规、手法创新独特,可为新型城市公园设计提供帮助。

虚拟现实技术对主题公园场景的创作方法研究 下载:20 浏览:271

吴丹 《中国设计》 2019年11期

摘要:
为虚拟现实关键技术在主题公园场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了虚拟现实关键技术,总结了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创建的场景类型,列举了部分实例加以佐证。得到虚拟现实技术对主题公园场景的创作方法。为虚拟现实技术对主题公园场景的改造提供一定的可研性建议。

“千层饼”分析下的城市公园景观形成研究——以合肥市庐阳公园为例 下载:32 浏览:329

王忆梅 唐晓岚 周孔飞 《中国设计》 2019年9期

摘要:
"千层饼"分析着眼于生态人文要素,为环境设计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法,由于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能够广泛运用在不同尺度的城市景观设计中。首先分析了"千层饼"理念在项目实践中的设计内容,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千层饼"分析下的城市公园景观形成研究框架。最后提出了这一框架的应用策略。该研究为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与形成提供参考,从自然和人文的双重价值上营造城市景观。

虚拟现实技术在主题公园场景中的影响 下载:63 浏览:361

吴丹 《中国设计》 2019年1期

摘要:
为虚拟现实技术在主题公园场景设计中的运用和发展。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特征,以及国内外主题公园场景的发展和现状,总结出虚拟现实技术在主题公园场景设计中的影响,以流程图解和实例进行佐证。得到虚拟现实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创新主题公园场景设计。为虚拟现实技术对主题公园场景设计的思维形态创新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注老年群体的社区公园景观设计方法探讨——以山东省莱阳市黄海路公园为例 下载:56 浏览:277

温全平 赵柳依 《中国设计》 2018年12期

摘要:
在中国当前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营造关注老年群体的社区公园景观,是对社区公园景观设计提出的新要求,对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社区公园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老年群体对于社区公园的需求,提出了关注老年群体的社区公园景观设计应兼顾物态层、情境层、意义层三个层次,并探讨了相应的景观设计方法,最后进行了实证研究。

煤矿废弃地的再生——文顿达尔公园景观设计 下载:89 浏览:486

杨震宇1 李笑寒2 《中国设计》 2018年1期

摘要:
美国文顿达尔镇曾经是资源富饶的煤矿,矿山的关停及持续的煤矿酸性废水污染问题对小镇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及社会打击。为重振这一废弃地,建设了文顿达尔公园。景观设计注重采用生态修复措施,用生态学的方法来处理煤矿酸性废水及废弃土地,尊重场地的历史与文化,并积极引导公众的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及社会效益。这一实践对我国的煤矿资源枯竭地区生态修复与土地再利用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北流市西河带状公园公共卫生间人性化设计探究 下载:67 浏览:392

韦汉强 《国际科技论坛》 2019年11期

摘要:
公共卫生间在旅游景区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主要是为旅游者服务。给游客带来心情舒畅,减轻疲劳,为人民提供便利,美化景区环境,树立城市面貌。随着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生活观念、审美意识也不断跟着提高,本文从旅游景区公共卫生间人性化设计原则深入研究。

深圳马峦山公园新型组合梁桥设计 下载:76 浏览:474

代亮 何晓晖 陈宜言 《中国土木工程》 2019年7期

摘要:
马峦山公园高架桥是深圳市南坪快速路三期项目中重要的节点工程,根据现场条件桥梁上部采用了波形钢板-钢管组合梁新型结构,该结构是结合了组合折腹箱梁和组合桁架箱梁的优点所做的一种改良和创新结构形式,具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结构抗裂性和整体性能优异的优点,具备很好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推广价值。依托工程开展了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对比分析,其结果可为同类桥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探索 下载:68 浏览:384

刘凡祯 《国际科技论坛》 2019年3期

摘要: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是具有唐风佛韵文化主题的遗址公园,本文从文化历史背景和景观设计两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景观设计方面从景观立意、空间布局、遗址本体保护与展示、主要景观节点和植物营造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基于南京地域文化的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研究 下载:67 浏览:390

孟芳 《国际科技论坛》 2018年4期

摘要:
时代的发展伴随着社会不断的变迁,也伴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不断推进,更多人对于城市未来生活充满了憧憬与期待。排除传统的娱乐设施以外,多数城市居民的城市需求也逐步表现在审美需求以及休憩方面,而公园作为一种公益性的场所,也被作为传统城市建设必须的配置。

塞拉俱乐部参与回声公园运动的活动与影响 下载:40 浏览:214

张文静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爆发了战后第一次环保冲突。众多环保组织和环保主义者反对垦务局在恐龙国家纪念地的回声公园附近建造大坝,塞拉俱乐部也积极参与其中。塞拉俱乐部在专业领域质疑垦务局的蒸发数据和大坝规划,建议用其他方案来代替回声公园大坝;并广泛宣传回声公园的美丽景致,号召民众保护西部荒野。最终,战后环保运动取得了第一次胜利。通过反对回声公园筑坝,塞拉俱乐部既保护了国家公园和西部荒野,又发展壮大了环保组织的力量,在战后美国环保运动中不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影响。

“世界人”的乡愁——论康有为海外游记中的公园书写 下载:68 浏览:385

林峥 《中国文学》 2019年3期

摘要:
本文通过考察康有为的海外游记,探讨其对于西方都会公园所投射的乡愁,既超越了传统羁旅谪宦文学中的家国之思,也翻转了殖民时代欧洲旅行书写的权力关系。康有为的乡愁折射了晚清士大夫在遭遇西洋文明时,作为"国人"与"世界人"双重身份的内在张力。这种乡愁一方面出于对国家的自觉和道义;另一方面表现为对世界无所不在的依恋与归属,二者共同造就了康有为独特的乡愁。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下的城镇建设经验与启示 下载:88 浏览:267

秦静 曹琳 《中国城镇》 2018年7期

摘要: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公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服务国家公园的重要载体——门户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模式也亟待深入研究。而作为国家公园的发源地,美国国家公园的门户城镇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文章选取较有代表性的两个小镇——杰克逊小镇和图萨杨小镇,其发展阶段、规模和模式代表了常见的两种门户城镇类型。通过分析两个小镇的特征,尤其是在空间管控、生态保护、城镇品质、旅游开发、社会公平及利益协作方面的做法,总结美国国家公园门户城镇发展的核心经验。其经验主要体现在平衡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平衡外来者与本地居民的关系、挖掘城镇自身的特色及加强各主体间的相互协作等方面。这些经验不仅涵盖空间管控,而且涵盖公共政策,而这正是美国门户城镇的核心优点,体现了其保护环境和以人为本的特征。总而言之,只有充分发挥国家公园作为公共产品的"正外部性",克服其"负外部性",协调和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才能实现门户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国家公园的门户城镇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