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下载:95 浏览:417

邹勇 《中国经济》 2018年4期

摘要:
我国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农村地区劳动力剩余现象十分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一方面能够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就业结构的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城镇化转移并非是化解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最佳手段。本文认为商贸流通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劳动力技能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性因素。

对比视角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模式研究——以北京、广州、深圳三地农村地区为例 下载:59 浏览:368

张建1,2 郑真生1 《中国城镇》 2020年3期

摘要:
盘活农村集体土地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而当前我国各地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普遍存在土地资产形成不规范、使用效率低下、缺乏管理等现实问题。北京、广州、深圳三地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方式上一直在积极探索与创新。文章基于地区对比视角,分别从地域历史背景、顶层制度设计、建设指标获取方式、实施单元、实施路径和利益分配方式分析比较三地农村地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方式,以实际调研案例加以佐证,总结宝贵经验,以期对我国新时期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对比视角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模式研究——以北京、广州、深圳三地农村地区为例 下载:59 浏览:368

张建1,2 郑真生1 《中国城镇》 2020年2期

摘要:
盘活农村集体土地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而当前我国各地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普遍存在土地资产形成不规范、使用效率低下、缺乏管理等现实问题。北京、广州、深圳三地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方式上一直在积极探索与创新。文章基于地区对比视角,分别从地域历史背景、顶层制度设计、建设指标获取方式、实施单元、实施路径和利益分配方式分析比较三地农村地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方式,以实际调研案例加以佐证,总结宝贵经验,以期对我国新时期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由非均衡走向均衡: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土地要素流动与引导——基于苏南农村地区的近期调研 下载:63 浏览:420

徐素1 朱金2 《中国城镇》 2018年4期

摘要:
中国城乡关系经历了"城乡二元"—"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多个阶段的变化。土地作为要素流动的核心,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苏南地区作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前沿阵地,其土地要素流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瓶颈,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值得重视。本文基于苏南地区的乡村调研,首先,通过对城乡发展一体化过程中涉及到的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探讨了各主体逐利行为造成的土地要素流动的非均衡趋势,即"城镇化偏向"。其次,分析了非均衡的土地要素流动造成的"集中化"空间趋势,包括城镇化、半城镇化和农村城镇化地区的空间增长。再次,运用公共经济学中外部性理论,基于对社会总成本的讨论,指出目前这种土地要素流动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并结合苏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这种非均衡流动趋势必须得以扭转的原因。最后,分析了新的政策导向,提出应该从政策导向和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优化城乡土地市场,引导城乡土地要素可持续、均衡化流动。

农村地区学校布局优化与土地整理——以新仁苗族乡为例 下载:69 浏览:370

赵韶雅 戴特奇 张超 刘正兵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11期

摘要:
在农村地区人口持续减少的背景下,学校撤并是一个常见的政策选项,但不合理的激励制度和空间规划往往带来不合理的撤并布局,造成上学距离过长或者学校规模过大。目前少有研究在空间优化的基础上探讨学校撤并的制度设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为例,通过空间优化方法对不同情景下的学校撤并方式进行了求解,根据撤并学校后土地资源释放及其流转带来的效益,讨论了对上学距离的补偿效果。结果表明,案例区至少需要撤并1所学校,才能满足学校规模标准化下限,但至少需要保留2所学校才能不突破标准化上限,可撤并的学校数量为1~6所;无论是现状还是撤并1~6所学校,均存在超过5km的较长上学距离。学校撤并所节约的用地若入市流转,可以支持购置校车并使得上学时间小于30分钟。这表明,学校撤并与农村教育用地流转的结合,可在实现学校规模标准化的同时,通过用地流转来支持校车购置,解决现状或学校撤并中的上学距离过远问题。

北京市农村地区村庄冬季清洁取暖改造方式及成效 下载:48 浏览:411

李文超 王梁 靳立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11期

摘要:
按照国务院"大气十条"的要求,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年,北京市政府正式启动了农村地区"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特别是2016年大规模开展"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后,全市完成了约80万户清洁能源采暖改造,已经基本实现了平原地区无煤化、能源现代化的目标。北京市通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强化顶层设计、及时开展技术路线研究和全程精细化管理,实现了清洁取暖设备高效节能运行、取暖效果群众满意和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

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工作绿色低碳绩效评价及对策建议——基于石家庄市深泽县和无极县农户调查 下载:35 浏览:460

赵梦雪 冯相昭 王敏 杜晓林 梁启迪 王鹏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0年6期

摘要:
清洁取暖政策实施效果体现在多个方面。本文基于农户调查结果,从经济、社会、污染减排和温室气体减排4个维度,构建"煤改气""煤改电"绿色低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协同控制效应坐标系分析和减排效果归一化分析,量化协同减排效益。结果表明:两种改造路径均取得了显著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减排效益;用气取暖的协同减排能力高于用电取暖,同时社会满意度水平略高,运行过程中政府补贴力度更大;无极县通过全面推广空气源热泵设备,显著降低了用电取暖的经济运行成本;总体来说,两县用电取暖得分更高。由此建议,地方要创新设备推广机制,加强群众宣传力度,制定合理补贴政策,以保障清洁取暖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精准扶贫方略的实施让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更精准了吗?——来自2014、2016两期CFPS数据的经验分析 下载:47 浏览:239

张春海 《金融研究杂志》 2019年11期

摘要:
本文利用2014年、2016年两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基线数据(CFPS),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和DID双重差分法对农村地区扶贫工作的精准性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收入测度和MPI测度的贫困状态对政府补助金额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地区的扶贫资金或补助资金较多地配置到贫困家庭,总体上我国农村地区的扶贫工作较为精准;精准扶贫方略的实施增加了农村地区贫困家庭的政府补助金额,扶贫的精准性有所提升,但在统计上不够稳健;精准扶贫方略实施的时间相对较短,相应的精准扶贫效果尚未完全显现。

福州市农村地区原野与道路γ剂量率水平调查 下载:64 浏览:453

宋沁楠 王瑞俊 高泽全 杨宇轩 杨有坤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为确定福州农村地区γ剂量率水平,本次调查于2014~2015年利用高气压电离室对福州市农村地区原野和道路的52个点位进行连续2年,每月1次的γ剂量率测量,原野组测量结果平均值为63.9n Gy/h,道路组测量结果平均值为77.8n Gy/h,未见本底异常区域。建议以后的调查工作对监测点进行采样分析。

宝鸡市农村地区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调查研究 下载:57 浏览:478

耿硕璘1 宋佃星1,2 文彦君1,2 刘珍1 张晶晶1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我国地震灾害多发,地震灾害损失严重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而农村地区居民又是地震灾害的主要承灾体和最大受害者,降低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对于区域防震减灾工作至关重要。利用实地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法、加权综合评价法、ArcGIS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宝鸡市农村地区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震灾害人口脆弱性整体偏高,情况尚不理想;(2)人口脆弱性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南部地区整体高于北部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南部地区家庭青壮年人员流动较大;(3)地貌类型、区位类型是影响人口脆弱性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

浅谈农村初中生的数学合作学习 下载:78 浏览:427

赵成 《教学管理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文章立足当前新课程初中数学课堂,以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为出发点,对"合作式"教学策略进行了全面探析,以期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锻炼学生合作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下移动支付在农村推广应用 下载:58 浏览:528

俞丽霞 刘紫薇 蔡玉琳 兰宁 柳燕奇 《农业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移动支付由于其便利性和可获得性,有助于推广基础金融服务的应用,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是普惠金融的最优发展渠道和手段。由于认可度不高、相关条件相对落后,普惠金融在农村的推进过程中有关问题与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因此,本文以数字普惠金融为视角切入,探究移动支付在我国农村的推广应用问题,以期为普惠金融在农村推进探索可能的实现途径。

政府补助对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 下载:78 浏览:381

尹娜娜 《农业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乡协同发展成为了当前建设的一个重中之重。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始终都存在着产业类型较为单一、生产力低下的情况,而这也导致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较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精准扶贫政策开始走进社会公众的视野。而精准扶贫政策的出台,对于改善农村经济整体落后的情况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以农村经济如今发展状况为切入点,继而围绕着其展开论述。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分析 下载:38 浏览:273

李加勇 《农业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乡协同发展成为了当前建设的一个重中之重。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始终都存在着产业类型较为单一、生产力低下的情况,而这也导致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较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精准扶贫政策开始走进社会公众的视野。而精准扶贫政策的出台,对于改善农村经济整体落后的情况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将以农村经济如今发展状况为切入点,继而围绕着其展开论述。

老龄化时代农村地区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研究 下载:82 浏览:894

黎涛 《老龄研究进展》 2025年1期

摘要:
当前,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差异性,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中国式”养老攻坚克难的重点在农村。然而,由于农村居民参与长护险的意识不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长护险的资金来源不足等原因,我国农村地区发展长期护理保险面临困境。基于此,应该从加强有关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引导和宣传、建立健全多元化筹资模式和独立设计长护险等几个方面来完善农村地区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偏远农村地区未成年人心理支持现状浅析 下载:68 浏览:560

刘云 《心理学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在偏远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不能够像经济发达地区的孩子一样心理上得到足够的关注,而良好的心理支持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偏远农村地区的未成年人的心理支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家庭、学校等方面进行分析,期待对这些地区的未成年人提供一点帮助。

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下载:277 浏览:2806

张红霞 《土壤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土地是农村发展的核心资源,对提升农民经济收入和促进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虽然国土面积比较辽阔,但是人均占地却较少,倘若不做好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就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尤其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就更应规范开展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认真贯彻国家颁布的相关土地管理政策,确保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土地资源的应用价值,以加快新农村建设速度。

凉山州农村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政企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下载:164 浏览:1612

董秋月 《地球科学探索》 2023年6期

摘要:
凉山州农村地区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频率较高,实现对政企协同治理机制的有效构建,可以使突发性地质灾害得到更加有效的应对,更好的维护凉山州农村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首先对凉山州农村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政企协同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并结合凉山州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问题的改进策略。

农村地区水质现状分析及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 下载:23 浏览:524

徐肖特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5年3期

摘要: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水质问题日益凸显。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约有60%的饮用水源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不乏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超标的情况。这些污染物不仅影响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也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对农村水质现状进行深度解析,并探索适合农村的水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农村地区玉米和大豆生产的农业机械化进展 下载:23 浏览:1138

张刚山 《中国农业》 2025年4期

摘要:
本文探讨了农村地区玉米和大豆生产的农业机械化进展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农村地区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问题,包括农民依赖度高、设备不足、技术水平不均衡等方面的挑战。其次,提出了农村地区农业机械化的推进策略,包括制定综合规划、推广先进技术、考虑可持续性等方面的措施。最后,展望了农村地区农业机械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了政府、农业机构和农民的共同努力对于实现农村地区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