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福建工业设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载:60 浏览:252

曾祥远 《中国设计》 2019年6期

摘要:
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福建发展工业设计的对策。立足经济新常态时期党和政府发展工业设计的政策指引,综述福建省工业设计学术研究、促进策略、发展现状和突出问题。从学科研究与产业融合、创新机制与人才培养、创新体系与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新的对策。增进政府智库服务,驱动工业设计创新发展。

江浙沪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文本研究——基于政策工具与创新过程双重视角 下载:58 浏览:399

侯继虎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6期

摘要:
以我国科技资源最为集中、创新投入与产出最高的江浙沪地区作为分析样本,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方法对2009~2018年三地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从政策工具(X维度)与创新过程(Y维度)展开量化分析,认为该地区要素供给类与环境建设类工具使用强度较高,但需求性工具使用不足,并且,政策主要集中于技术研发与技术转化环节,在市场化期的创新驱动政策不足,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优化措施。

开放式创新、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技术创新绩效 下载:56 浏览:400

王智新1 赵景峰2,3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3期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视角下,研究开放式创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开放式创新显著增强了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全球价值链嵌入并没有显著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开放式创新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交互作用显著正向增强技术创新绩效。这些结论具有非常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同时这些结论保持较强的稳健性。建议,更加重视开放式创新的核心作用,积极拓展和获取外部创新信息;多管齐下疏通传导渠道,发挥开放式创新的技术创新绩效促进效应;提升企业内部创新和外部创新均衡协调力度,增强技术创新绩效。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诉求、困境及对策研究 下载:92 浏览:499

邓天桃 薛珊 《中国职业教育》 2018年9期

摘要:
高职院校作为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创业教育义不容辞。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亟需实现三大融合,以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建立专业化的创业师资队伍为抓手,以突出技术创业为核心,实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重大突破。

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驱动机制与保障策略研究 下载:66 浏览:425

吴言动1 彭凯平1,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7期

摘要:
在广义"新兴"语境下,探索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3个阶段,明细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并从原有产品(业务)品质改进、新产品(业务)开拓、创新商业模式与构建合作网络、制度规制、低成本创新等多个角度论述转型升级的创新驱动机制。最后,从制度设计层面提出保障转型升级的相应措施。

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效率评价及激励政策研究 下载:81 浏览:430

王智新1,2 梁翠3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7期

摘要:
构建了我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效率评价指标,测度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效率并进行效率提升潜力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不过部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效率比较低下;不同县域之间的创新驱动知识发展效率水平和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效率水平差距较大;部分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协调推进,还有部分县域创新驱动知识发展和经济发展出现背离现象。提出: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培育县域创新创业专业人才,推动我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效率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驱动草原畜牧业现代化 下载:49 浏览:305

宋良媛 杜富林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6期

摘要:
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的基础、优势产业,同时也是牧民的主要生计来源。在我国传统草原畜牧业向现代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科技的创新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梳理不同生产关系阶段中有关科技与草原畜牧业融合发展的演进历程,分析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要从生产管理智能化、产品营销网络化、社会服务平台化及科技投入多元化四个方面促进科技创新与草原畜牧业的融合,加快科技创新驱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传统草原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助推现代草原畜牧业的实现。

创新驱动导向下财政政策促进科技创新的路径探索 下载:65 浏览:387

王波 张念明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由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节点。作为创新驱动战略的基本内容,科技创新的公共产品属性、外部性与不确定性特征可以为财政政策的适度介入提供现实依据。财政政策可通过有的放矢的精准化财政投入渠道,为科技创新输入供给端推力;通过有扶有控的差异化税收优惠管道,为科技创新构筑引导性激励;通过导向明确的选择性政府采购通道,为科技创新设定需求端拉力。近年来,中国财政科技政策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政策布局碎片化、施力结构重"果"轻"源"、政策系统性合力不足等问题。在创新驱动导向下,要提升财政政策促进科技创新的有效性,就应遵循法治性、整体性、过程性与差异性的原则,破除现实约束,才能形塑规范透明、运行高效的"三位一体"的联动政策体系。

乡村创新系统的兴起 下载:77 浏览:475

陈劲1,2 尹西明1,2 赵闯1,2 朱心雨3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着眼于创新发展的最新趋势和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针对目前创新领域对乡村创新关注不足的问题,首次提出乡村创新系统的概念。乡村创新系统是围绕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与创新相关的主体要素和非主体要素、地理要素和时空要素以及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制度、政策和文化在创新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经济系统。本文对比了乡村创新系统和城市创新系统的异同,提出乡村创新系统建设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网络组织建设"三位一体"驱动乡村振兴的机制,简述了乡村创新系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挑战,通过总结乡村创新系统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与典型案例,对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有重大的理论贡献,同时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精准扶贫方略,完善国家创新与扶贫政策,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新时代科技创新驱动二元经济转型研究——以吉林省为例 下载:78 浏览:480

孙亚南1 赵思敏1 方苏春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新时代推进科技创新驱动二元经济转型,能够激发创新活力,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探讨科技创新驱动二元经济转型作用机理的理论基础上,考察了吉林省二元经济转型的历史演进与发展现状,发现科技创新是当前吉林省破解二元经济结构的突破口。但目前,吉林省科技创新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科技创新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投入不够、动力不足等问题。为更有效地实现二元转型,吉林省应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激活创新潜能、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农业科技体制等方面采取措施。

基于产业转型的特色小城镇发展路径探索——以宜兴高塍特色小城镇规划为例 下载:69 浏览:444

韩会东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2期

摘要:
小城镇是连接大中小城市与广大农村地区的重要纽带,大力发展小城镇对我国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至关重要。在新常态背景下,传统的以空间优先和经济增长为导向的规划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需求,资源、环境、劳动力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巨大压力,因此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和培育成为关键。本文通过梳理特色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总结"浙江模式"下特色小(城)镇规划思路的转变,并以江苏省宜兴市高塍镇特色小城镇规划为例,从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决定因素——产业角度出发,探讨产业的选择定位和具体策划实施,以及创新驱动下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价值区段的提升。高塍特色小城镇规划在浙江省发展经验引导下,对产业发展做出了明确的判断与选择,确定以环保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发展,逐渐弱化目前以电线电缆加工生产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发展。进而通过产业策略实施和具体要素落实,确定了最终的空间规划方案,其产业转型思路与规划研究方法对于其他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高效开发的创新驱动与经验启示 下载:65 浏览:447

胡俊坤 谢敬华 王远鸿 方健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针对四川盆地安岳气田磨溪区块龙王庙组气藏面临国内外无同类气藏开发经验借鉴、储层孔隙度低、非均质性强、应力敏感性强、中含H2S、地层水侵等方面的挑战,研究总结了气藏开发中的管理优化与创新经验,探究其实现气藏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开发的主要做法。研究结果表明:(1)技术与管理创新的融合实现了气田开发整体的高质量和高效益;(2)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实施实现了气田开发技术指标与整体指标的高水准;(3)"六化"模式的大力实施实现了地面工程建设的快速高质高效;(4)数字化气田建设成效显著,智慧气田显露锋芒;(5)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实现气田绿色清洁开发。结论认为:(1)技术创新是实现气藏高效开发的核心;(2)管理创新是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基础;(3)数字化气田建设是提升气田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4)坚持成本的有效控制是气田实现高效益开发的关键;(5)坚持严格的科学开发程序、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是实现气田长期稳产的重要保障。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的高效开发可为国内外气藏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与参考。

创新驱动国策下公司研发指数的构建研究——公司研发综合实力的会计评价方法 下载:87 浏览:500

崔也光 张悦 王肇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企业创新活动具有"高风险"、"高独占性"特征。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时,很难对企业创新活动进行科学、高效地反映和评价。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2007-2017年的财务数据构建公司研发指数,将企业研发行为从"创新投入"、"技术水平"、"创新环境"和"创新产出"四个维度分别进行指数化评价。此外,本文对研发指数的信度、效度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研发指数通过了Kappa一致性检验,证明指标权重具备稳定性;研发指数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效度测试中,表现出比传统研发强度指标更强的解释力度,也证明了研发指数具有较强的使用效度。本文的研究为公司研发绩效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创新驱动背景下科技金融发展模式探索——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 下载:46 浏览:371

豆晓利 《金融研究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创新驱动国家战略实施对科技金融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各地区应探索适合本土科创企业(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模式。本文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对其现有科技金融体系进行了总结,发现示范区科技金融发展体系仍处于初创阶段,有待于补充和完善,且主要由政府推动,市场和社会因素参与的成分较少。基于未来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了"郑洛新科创金服"科技金融模式,并对模式的运行与实现提出了相应建议。

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机制建构路径解析 下载:63 浏览:462

刘筱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西部应用型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利益共同体,其中交错着复杂的主体间非线性关系,其驱动机制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不同发展阶段对应不同目标与动力体系,有其自身动态生发秩序。基于此,西部应用型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驱动机制建构要经历动力激活、动力聚合及动力生成三个阶段,对应动力激发机制、动力合成机制及动力生成机制三大子机制。

论问题素养的创新驱动功能及教学培养机制 下载:87 浏览:259

阳泽1 许卫平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5期

摘要:
在问题与创新的逻辑关系中,是创新主体的问题素养内在而有效地驱动着创新。问题素养具有生命本然性、生活养成性、结构综合性、品质卓越性和人格指向性等丰富内涵,是由问题意识、问题境界、问题加工、问题体验、问题监控、问题解决心向等成分组成的系统结构,具有激发创新意识、引导创新精神、转化创新能力、承载创新行为和判定创新价值的驱动功能。问题素养培养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应采取教学评价机制、信念突破机制、活动生成机制、模仿学习机制、专门训练机制和底蕴孕育机制,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问题素养。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创新驱动发展知识产权法学教育策略 下载:119 浏览:1527

王翀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目前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驱动发展知识产权法学教育,将创新理念和创新体系逐渐融入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所以需要提高对创新驱动的理解,促进创新战略的有效落实,提高知识和科技创新力度。

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 下载:47 浏览:501

肖建义 《中国经济》 2025年2期

摘要:
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概念。此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创新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从理论角度考察了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基本含义及其实现路径。本文认为,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因素。为了充分发挥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必须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而通过市场机制引导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涌现,形成“市场—研发—生产—消费”的循环链条,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组织企业的研发活动,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完善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服务体系,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总之,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推进创新发展,让创新成为驱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绿色创新驱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探讨 下载:246 浏览:2254

朱恒 《交通技术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推动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既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内源驱动基础。本文对目前我国绿色交通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进行详细分析,并以生态文明的立场与观点提出交通运输绿色转型的发展策略,为实施新时期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实践 下载:41 浏览:735

张浩然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4年9期

摘要:
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作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主战场,高校具有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面向未来,高校应更好担负职责使命,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更大贡献。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各显所长、各尽其能,形成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紧密联系、互为支撑,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三位一体、同步进行,形成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精准布局、创新驱动和有力施策,职业教育可以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