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口服新型抗凝药依从性的调查 下载:11 浏览:382

伍珊珊 黄远平 谢铄 徐颖洁 王丽姿 2019年12期

摘要:
调查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停药原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16年3月—2018年3月某三级甲等医院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的133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进行调查,统计患者持续服药时间、停药原因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患者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服用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的患者分别为101例(75.9%)和32例(24.1%)。患者持续服药中位时间为182 d,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的持续服药中位时间分别为182 d和305 d。生存分析显示,患者在3个月、6个月和1年时仍坚持服药的累积比例分别为72.5%,50.6%和32.3%。阵发性房颤、无心力衰竭和无脑卒中史是服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因素,患者自行停药是抗凝终止的首要原因。结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依从性差,服药3~6个月时需加强关注,提示应进行多学科合作,对阵发性房颤、无心力衰竭和无脑卒中史的患者加强抗凝管理,改善抗凝质量。

老龄患者膝/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抗凝治疗 下载:179 浏览:1892

胡剑锋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老龄患者膝/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抗凝治疗。方法本次实验主要是分析84例老龄患者膝/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段的差异性,分组实验,平均分为两组,每组病人为42人,实验时间时间为最早从2020.2开始,最晚到2022.6月结束,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为对比组,采用利伐沙班的为试验组。实验结果分析主要根据病人对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和利伐沙班的并发症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病人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针对不同的治疗手段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病人生活质量、满意度差异较大(P<0.05),试验组优。结论在膝关节/髋替换手术中,甘油三酯可能会增加,利伐沙班较达肝素钠对凝血指标的作用在24小时内更为明显。

利伐沙班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观察 下载:239 浏览:2843

吴治瑞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将新型抗凝剂应用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中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01-2020.10来院就医的90例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以治疗方法不同均分为两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应用新型抗凝剂利伐沙班,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水平、凝血功能、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8%)显著高于常规组(8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390(P<0.05);实验组治疗第1、3个月后NIHSS评分为(11.58±1.94)分、(10.07±1.81)分,显著低于常规组(15.82±2.71)分、(13.56±2.19)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41、8.2401(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均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TM、FIB、D-D、APTT、PT均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2/45)低于常规组6.7%(3/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462(P>0.05)。结论:在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时,相较于常规治疗,以新型抗凝剂展开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同时,还能改善其神经功能,建议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