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下载:201 浏览:2423

蒲强强 《中国土木工程》 2025年3期

摘要:
混凝土裂缝是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定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查和维护,可以及时发现裂缝并进行修复,以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补贴机制设计 下载:49 浏览:365

朱保霞1 王卓甫1 秦亚飞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3期

摘要:
随着综合管廊PPP项目的日渐增多,综合管廊有偿使用模式和政府补贴机制设计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关系着综合管廊PPP项目能否顺利实施。考虑了合理投资回报率,假定某种收费方式的前提下,运用净现值法计算出补贴金额,建立可变补贴和固定补贴相结合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并运用逆推归纳法求解唯一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从而设计了政府、项目公司和管线单位三方共赢的灵活补贴机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提出完善项目补贴机制的建议。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下载:62 浏览:351

郭磊1,2 崔争1 李慧敏1,2 汪伦焰1,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9年2期

摘要:
为了突破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打造水利信息化,解决水利工程实现信息化管理所面临的分散管理、传统模式、效率低等问题,以水利部已经颁布的一系列技术规程为基础,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编程技术,结合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对某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及流程进行二次开发。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建设目标、设计思路及技术路线和功能模块设计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详细介绍。选择河南省平舆县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为实际案例,验证系统运行效果。该系统实现了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按时完工,为事后检查提供基础资料,并探索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浅析WSN、RFID技术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 下载:68 浏览:402

王亓剑1 赵馀2 章华1 杜雪梅1 何嘉凯1 《国际科技论坛》 2020年1期

摘要:
WSN、RFID技术即物联网关键技术。可以在复杂环境中使用,由于其巨大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我国为农业大国,本文主要介绍WSN、RFID技术及其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以期望WSN、RFID技术在我国农业信息化中更多的推广和应用。

钢箱梁顶推施工关键技术 下载:84 浏览:494

唐辉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4期

摘要:
通过对广东高陂某钢箱梁顶推施工进行研究,总结出顶推施工方案导梁设计的关键指标及顶推施工关键、难点技术,解决了顶推施工方案设计及施工的难题,为顶推方案导梁设计关键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数值,同时也为以后同类顶推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某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过大的实测与计算分析 下载:86 浏览:501

苏卜坤1 姜燕2,3 孙树楷4 刘清华4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2期

摘要:
对于围护结构出现变形过大、报警情况的地铁车站基坑,安全余量和危险程度通常不易定量判断,针对此种情况,对广州某地铁基坑位移报警工况进行了全过程数值反演计算,采取墙背土压力随开挖过程而变化的增量法,利用监测结果反演了计算参数并进行了验证,利用验证后的参数进行计算,得到了正常和报警等不同工况下的内力和变形,得到一些围护结构变形过大时的变形特征和规律,可以对工程的危险情况进行定量判断,取得了常规方法不能达到的较好效果,对类似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某钢铁厂土壤重金属砷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下载:57 浏览:370

王硕1 王湛2 魏文侠1 李佳斌1 魏燕1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7期

摘要:
采用网格布点法,分析某钢铁厂主厂区土壤样品(0~5 m)每层重金属砷的含量变化及迁移过程,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研究土壤中砷的统计特征、空间分布等。结果表明,厂区各层土壤砷浓度均值低于《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811—2011》中居住用地20 mg/kg的筛选值,总体上污染程度不高;从深度上,第一层、第二层属中度污染水平,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属轻度污染水平,自表土向下,土壤中重金属砷的含量逐渐下降;采用Kriging(克里格)空间插值和地统计分析,中部及南部地区污染较重,深度上由大块状转变成零星状,东部及北部地区基本无污染。使用美国RBCA Version2.5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对重金属砷进行致癌风险计算,其风险水平均超过10-6,危害商超过1,因此,需要对土壤进行修复治理。不同暴露途径的致癌风险中以经口摄入为主。

MIKE 21的水质数值模型的应用研究 下载:24 浏览:244

牛智航张旭东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利用MIKE 21模型软件与其他模型或软件进行耦合,建立水质模型,可以模拟各种水质问题,从而提供解决水环境问题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水质模型的发展历史、MIKE 21模型的应用进展、计算原理、MIKE系列软件的关系和使用前景,为MIKE 21水质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和在国内的推广提供一些参考。

喀什噶尔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对策研究 下载:24 浏览:235

阿达来提·吐尔迪谢蕾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喀什噶尔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总结出流域水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为促进区域水资源利用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出必须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建设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山区控制性工程,应用与灌区节水工程和农业发展相适应的节水灌溉技术,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节水优先的引江补汉工程受益区需水预测 下载:30 浏览:247

吕灿翔 常景坤 万伟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工程,太平溪方案受益区涉及湖北省11个地市,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3。依据2019年国家最新节水要求,基于节水进一步论证湖北省关于引江补汉的用水需求,从而为计算工程规模提供依据。本文对受益区规划水平年基于节水的需水量进行了预测,以保证受益区内各地市需水量在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之内。分析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思路可为其他调水工程的规模论证提供参考。

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方案研究 下载:26 浏览:248

刘晨辉1 蒋兆英1 刘思2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为解决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地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地区现状供用水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的基础上,利用VBA语言编程,建立了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模型,对地区现状基准年和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并拟定了堵河潘口水库引水工程与本地水库工程联合调度供水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本文对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方案、配置模型的建立过程以及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介绍,并重点分析了水资源配置方案中以马家河水库、茅塔河水库作为充蓄调节水库,在减少潘口引水工程设计规模、提供潘口引水工程检修期供水两方面的作用。

赣州兴国盆地浅层地下水中氟的分布特征研究 下载:30 浏览:250

李林波 易绍林 黄国芳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本文通过野外现场调查,对赣州兴国盆地及周边303处地下水中氟浓度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整理。通过绘制氟浓度等值线图和氟富集模式图对其地下水中的氟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展开研究,确定了兴国盆地浅层地下水中氟的主要来源是含氟矿物溶解,受水动力条件影响,其含量普遍较低,溶解到地下水中的氟离子随地下水径流进行迁移。研究结果可为当地饮用水合理开发提供氟浓度方面的参考,对居民饮水安全和水环境保护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哈密伊州区地下水压采机制 下载:47 浏览:385

李森1 程艳2,3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2期

摘要:
哈密伊州区地表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资源为其经济社会用水的主要来源。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地下水资源超采日益严重,严重超采区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达到70 m。有效的地下水压采监督管理与保护机制,是遏制与修复地下水超采导致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本文从建立地下水压采管理体制、完善监测监督网络、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充分利用舆论工具宣传等方面对伊州区地下水压采的合理机制进行了分析。此机制有利于区域水资源管理目标的实现。

不同秸秆处理方式下春玉米N、P、有机质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下载:33 浏览:346

冀雅珍1 武海霞2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为确定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N、P及有机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长秸秆还田(处理一)、粉碎秸秆还田加土壤改良剂(处理二)及对照(处理三)的3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0~20cm土层的全氮、有效磷含量要比20~50cm土层的含量要高,说明全氮、有效磷的含量主要集中在作物的根系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土层,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随着秸秆还田的逐渐腐化变质,其土壤养分在灌浆期达到峰值,而后,逐渐减少直至作物收获;不论是N、P含量还是有机质含量,在玉米全生育期均有处理二(FNT)>处理一(CN)>比处理三(CK);数据显示粉碎秸秆加土壤改良剂还田处理对土壤地力提升效果明显。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山西省水安全综合评价 下载:55 浏览:423

褚桂红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本文从影响水安全因素的角度出发,合理构建了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对山西省2009—2018年的水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西省综合水安全度在2009—2018年由不安全状态逐渐上升为安全状态,其中2009—2010年处于不安全状态,2011年后随着大水网的建设,全省水安全状况逐渐好转,2011—2018年基本处于安全状态,2016年综合水安全度达到了最高值,但在2012年和2015年综合水安全度有所下降。通过水资源安全评价,可动态监测全省水资源所处的安全等级,以便更好地制定和实施与水资源有关的政策。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汾河水质评价 下载:64 浏览:509

秦聪1 郭华2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汾河作为山西最大的河流,是山西饮用水及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本文以汾河监测断面水质为评价对象,选取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氨氮、挥发酚、氰化物、氟化物、铅和镉8个评价因子,基于MATLAB和SPSS软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汾河检测断面进行水质评价,并对比了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熵权-TOPSIS法的汾河水质评价方法切实可行,为监测和治理汾河水质状况提供了合理可靠的依据。

调亏灌溉不同灌水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下载:42 浏览:354

吕棚棚 吕振东 毕远杰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为了探究调亏灌溉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设计了玉米不同生育期亏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拔节—孕穗期复水后玉米株高生长速度最快,进行亏水处理对玉米根系有显著抑制作用。玉米不同生育期的水分亏缺对玉米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程度排序分别为:拔节—孕穗期>三叶—拔节期>孕穗—灌浆期>灌浆—成熟期。在三叶—拔节期进行适宜程度的亏水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玉米不但不会减产,反而能提高玉米产量性状。该研究为寻找作物高产、节水的技术方法打下基础。

景观-生物膜系统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48 浏览:367

张成1 吴荣2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景观-生物膜系统是一种新型废水、污水处理系统,对于水环境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美人蕉、鸢尾及海寿3种植物在景观-生物膜系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水质情况下,美人蕉的生长状况优于其他两种植物;美人蕉的生物量随运行时间呈"适应生长、快速生长、缓慢生长"三阶段变化特征,而鸢尾和海寿则呈"快速增加、缓慢增加"两阶段变化特征;三种植物对于TN、TP去除均有较好效果,并随时间呈幂函数降低;美人蕉、鸢尾及海寿对于TN的去除率分别为59.4%、50.0%和47.8%,对于TP的去除率分别为54.3%、45.7%和37.1%;植物吸收并不是影响元素去除的唯一因素,美人蕉相较于鸢尾及海寿,具有去除效率高、见效快等优势。

水文模拟优化算法不确定性对流域水资源评估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484

李鑫1 王颖苗2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水文模型是模拟流域水文过程和揭示流域水资源丰枯状态的重要工具,但获取水文模型参数的优化算法具有主观性,进而使得在评估流域水资源量上存在差异性。本文以嘉陵江流域为例,采用3种不同智能优化算法(PSO、SEC-UA和FPA)率定出新安江(XAJ)水文模型参数,以此探究优化算法不确定性对月尺度水资源评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优化算法得到的模型参数取值差异不同;不同优化算法均能得到较满意的模拟精度,且PSO算法最适合嘉陵江流域XAJ模型的率定;优化算法不确定性对不同特征时期的影响差异显著,尤其是干旱季节。研究结果对流域水管部门制定科学的水资源评估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新疆灌区节水建设面对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下载:54 浏览:506

张龙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本文结合新疆灌区节水建设中存在的农业用水比重偏大、灌区布局欠合理、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节水灌溉效益不明显、管理能力不足和农业水价偏低等问题,从保障新疆粮食安全、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发展总基调3个方面分析了灌区节水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科学制定规划、完善灌区水利基础设施、加快田间高效节水工程建设、推进灌区计量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全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深化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的灌区节水建设提供参考。
[1/2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