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疆小城镇生活污水生态利用技术模式研究——以鄯善县生活污水生态利用为例 下载:43 浏览:458

马俊英1,2 祝婕1,2 高庆国1,2 王涛1,2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3期

摘要:
本研究以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氧化塘处理后出水灌溉生态林为案例,分析新疆小城镇生活污水生态利用可行性。选择3个示范点,分别对0.2 m、0.4 m、0.6 m、0.8 m、1.0 m五个深度生态利用前后土壤中有机碳、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盐分等污染物浓度进行监测,研究土壤生态系统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的p H、全盐量、钠离子、氯离子灌溉区较对照区有均有降低,降幅分别为1.9%6.0%、71.43%95.71%、97.70%99.53%、95.76%98.99%。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均较非灌区有所增加,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其含量增加量逐渐减少,并呈现稳定趋势。研究区从2008-11月投入使用至今,区域地下水水质无明显变化。

浅议LRET油基泥浆资源化利用技术 下载:37 浏览:370

章媛媛1,2,3 高庆国1,2,3 俞音1,2,3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3期

摘要:
为回收昂贵的油基泥浆资源和使油基废物减量化,油田公司积极寻求和开发含油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LRET油基泥浆资源回收技术,可将回收的油基泥浆资源再循环用于钻井,降低油田油基泥浆钻井成本,促进油田勘探开发更好更快发展。

大包余渣利用技术可行性分析 下载:87 浏览:495

李廷刚 张硕 郑伟 马仲群 《冶金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通过对LF精炼渣成分进行取样分析得出,LF精炼后的炉渣仍具有一定的硫容量,有再利用的价值,此外钢水浇注后,钢包内产生的浇余是无法避免的,浇余量一般占到整炉钢水的0.6%~1.0%,大量的热态渣掺杂着浇余钢水不但排放困难,而且降低了金属收得率,严重影响着企业效益。利用大包浇余渣循环技术,将大包浇余渣倒入LF精炼前钢包中进行循环利用,既利用了钢渣的剩余硫容量,减少了炉料加入量,又提高了金属收得率。

山区表土剥离与利用技术探析 下载:82 浏览:488

梁德栋1 王娇2 辛诚澍3 聂顺新1 陈展彦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8期

摘要:
表土是珍贵的资源,表土剥离是有效保护表土资源和促进生态修复的重要举措。目前表土剥离研究与应用主要集中在农田,而山区有关研究和工作开展得较少,更缺乏有关技术和标准。延庆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三大赛区之一,将在延庆松山小海陀区域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和市政配套工程。为落实绿色办奥理念,建设单位在延庆赛区开展了表土剥离与利用工作。表土剥离与利用是赛区生态保护、近自然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的关键。介绍了表土剥离与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赛区表土剥离范围和厚度、存放及防护、表土利用原则等,为山区表土剥离利用进行生态修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考案例。

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在某钢铁企业的应用实例 下载:65 浏览:450

杨飞1,2 马赛1,2 《冶金技术》 2019年3期

摘要:
针对某钢铁企业余热现状,建设一座7.5 MW余热电站用于有效回收利用企业烧结系统余热、白灰窑烟气余热、转炉及竖炉蒸汽。从余热综合利用方案、主要设备参数、工艺系统、主厂房布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详细介绍了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在该钢铁企业的应用情况。余热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垃圾焚烧发电系统优化及综合利用技术 下载:11 浏览:132

王利军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逐渐成为由地方政府主导的PPP项目,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深入,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在项目建设标准和融资要求高,垃圾处理费低和投资回收期长等多重压力下,通过对垃圾焚烧发电系统进行逐步、分项的设计优化,利用最新技术使资源得到高效深度利用,可以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项目运营经济性,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对垃圾发电长远健康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我国风电利用技术现状及其前景分析 下载:24 浏览:260

刘志超1 王洪彬2 沙浩2 杨金澍2 曹生现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猛,多种风电利用技术也伴随而生。从我国风电利用技术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出发,综述并对比了我国集群风电并网运行、风电与其他能源互补、风电的大规模直接利用及分布式风电接入与控制等技术现状,指出我国风电向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促进多能互补利用技术推广、发展高效率低成本的风电利用技术方向发展的趋势,最后从加强新能源激励政策、新能源消纳市场机制、风电并网与技术标准建设方向提出了建议。

电站锅炉烟气余热利用技术方案研究 下载:11 浏览:129

王秀红1,2 盛伟1 刘全山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超临界电站锅炉排烟热损失量很大,对锅炉尾部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可以有效提高电厂的热经济性,减少煤耗,降低环境污染。目前火电厂最广泛提高烟气余热利用效率的方式是加装低温省煤器装置。对某超临界机组锅炉余热利用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不同低温省煤器布置方案,提出采用双级低温省煤器回收电站锅炉余热利用技术方案,即采用低温烟气与低加凝结水换热技术、前置式空气预热器与低温省煤器组合的能源梯级利用方式,实现最优节能及最佳投资收益。

浅谈空调系统冷凝水回收利用技术 下载:64 浏览:317

曹振华 《能源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文中简要介绍了目前空调冷凝水作为水资源和直接利用其冷量的两种途径进行回收利用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介绍可发现,空调冷凝水的回收利用技术不仅可以防止污水的直接外排,而且更能节约紧张的水资源,其技术发展前景可观。

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国际竞争力分析 下载:81 浏览:479

樊金璐1 宋梅2 《能源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从煤炭加工、燃煤发电、煤炭深加工等方面总结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发展现状,从技术及其应用方面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技术发展水平,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另外,本文还分析了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走出去"的现状,总结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在国内应用的潜力,提出应继续推广应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及其进一步"走出去"的建议。

物性参数对氟盐球床堆传热模型不确定性和敏感性的影响分析 下载:39 浏览:442

步珊珊 楚涛 张尚 孙皖 马在勇 张卢腾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7期

摘要:
为了确保氟盐球床堆堆芯传热模型的预测能力满足安全限制,研究了氟盐冷却剂的物性参数对堆芯传热模型不确定度和敏感性的影响。采用统计学不确定性评估方法,将氟盐冷却剂物性参数(包括动力粘度、密度、比热容、导热系数)作为输入参数,选取经典传热关联式作为计算模型,分析了努赛尔数(Nu)的不确定性及其对物性参数的敏感性程度。结果表明,无论氟盐物性参数的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或均匀分布,计算得到的Nu的平均值非常接近,其分布形式都接近正态分布;同时发现,动力粘度是物性参数中对Nu影响最大的参数,并且呈负相关;导热系数对Nu的影响为负相关,密度和比热容对Nu的影响较小且均为正相关。

岱衢洋鱼类索饵场仔稚鱼的生态位及其分化研究 下载:24 浏览:170

樊紫薇1,2 蒋日进1,2 徐开达1,2 张琳琳1,2 印瑞1,2 王好学1,2 《海洋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为掌握重要鱼类索饵场仔稚鱼的生态分布,促进海洋渔业的发展,文章基于2011—2012年岱衢洋海域4个航次的定量采样,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该海域仔稚鱼群落与海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岱衢洋海域仔稚鱼的生态位宽度可分为广生态位、中生态位和窄生态位,其中广生态位种对资源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且分布范围较广,而窄生态位种对资源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且分布不均匀;生态位宽度与相对重要性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仔稚鱼群落生态位重叠指数大于0.6的种对占总种对数的24.24%,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仔稚鱼分布存在明显的生态分化现象,仔稚鱼的生态位特征和生态习性受温度、盐度、悬浮物和叶绿素a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

浙江滩涂贝类种业科技创新发展及展望 下载:73 浏览:471

林志华1,2 何琳1,2 董迎辉1,2 《水产研究进展》 2023年2期

摘要:
我国拥有1512300hm2沿海滩涂,而滩涂贝类是潮间带滩涂的优势种类,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因此发展滩涂贝类养殖空间广阔、条件优越、潜力巨大。浙江滩涂贝类养殖历史悠久,在养殖技术与模式、人工采苗与育苗、大规格苗种培育、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同时在种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面面临巨大挑战。本文综述了浙江滩涂贝类养殖产业、苗种生产技术、种质创新与良种创制的历史与现状,围绕经济性状精准测评、育种技术创新、优质抗逆新品种培育、高效扩繁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种业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特别是“十四五”期间滩涂养殖贝类良种创制与种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舟山沿岸水域曼氏无针乌贼个体繁殖力特性 下载:57 浏览:309

刘连为1,2 隋宥珍1,2 徐开达1,2 徐晓萱2 刘姝含2 谢慕原2 徐汉祥2 周永东1,2 《中国水产学报》 2022年6期

摘要:
为揭示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的生殖策略,以潜在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为指标,检测其个体繁殖力,并拟合潜在繁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舟山沿岸水域曼氏无针乌贼雌、雄个体优势胴长组分别为91~130mm与81~120mm,优势体质量组分别为120.1~240.0g与80.1~180.0g,雌、雄个体间胴长和体质量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雌、雄个体性腺成熟度均以Ⅴ期为主,分别占68.63%和65.3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性腺成熟系数与缠卵腺指数、精荚复合体指数密切相关(P<0.05);雌性性成熟个体的潜在繁殖力平均值为(1 121.01±329.55)cells,胴长和体质量相对繁殖力平均值分别为(9.76±2.43)cells/mm、(5.77±1.28)cells/g,潜在繁殖力与胴长、体质量、缠卵腺质量呈幂函数关系,与缠卵腺长呈对数关系,与卵巢成熟系数呈线性函数关系;雄性性成熟个体的潜在繁殖力平均值为(2 769.48±1 195.90)条,胴长和体质量相对繁殖力平均值分别为(26.38±11.02)条/mm、(19.82±8.66)条/g,潜在繁殖力与体质量呈指数函数关系,与精荚囊长、精荚复合体质量均呈幂函数关系,与胴长、精巢成熟系数的相关关系不显著。研究表明,经过10多年的增殖放流,舟山沿岸水域曼氏无针乌贼潜在繁殖力及精卵比明显降低,在曼氏无针乌贼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亲本投放性比,进而达到合适的潜在精卵比。

浙江缢蛏群体糖原含量变化与gys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下载:83 浏览:487

陈燕园1,2 刘圣3 何京2 姚韩韩2 林志华2,3 董迎辉2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6期

摘要:
为了探讨缢蛏糖原含量与糖原合酶基因(sc-gys)的特性及其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可行性,实验检测了浙江缢蛏群体糖原含量的周年变化,克隆获得糖原合酶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在不同组织、不同月份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筛选出与糖原含量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结果显示,养殖缢蛏在2—6月糖原含量较高,4月达到最大值。sc-gys基因的cDNA全长为2 402bp,开放阅读框为2136bp,编码711个氨基酸。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c-gys基因主要在外套膜和足中表达,其不同月份的表达水平与糖原含量周年变化规律一致,4月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月份,表明该基因与糖原合成关系密切。在"甬乐1号"品种和台州野生群体sc-gys基因的外显子区共筛选到2个与糖原含量相关的SNP位点,且两位点之间没有连锁不平衡,优势基因型组合个体的糖原含量比群体均值提高11.8%,这些位点和优势基因型组合可为缢蛏糖原含量的遗传改良提供候选标记。

基于深度学习YOLOV5网络模型的金枪鱼延绳钓电子监控系统目标检测应用 下载:34 浏览:364

王书献1,2 张胜茂2 朱文斌3 孙永文1,2 杨昱皞1,2 隋江华1 沈烈1 沈介然4 《中国水产学报》 2021年6期

摘要:
为评估金枪鱼延绳钓系统运行质量、降低人工成本,以及从金枪鱼延绳钓系统电子监控EMS系统中提取浮球、金枪鱼数量等信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YOLOV5网络模型的金枪鱼延绳钓电子监控系统浮球及金枪鱼目标检测方法,从HNY722远洋渔船EMS系统视频监控数据中截取包含有目标浮球和金枪鱼的15 578帧关键帧,将所有关键帧及其标记文件划分为14 178个训练数据及1 400个验证数据,基于YOLOV5s、YOLOV5l、YOLOV5m、YOLOV5x等4种YOLOV5神经网络模型,设计分组训练试验对比训练效果。结果表明:参与训练的4种神经网络模型均可完成金枪鱼延绳钓电子监控系统的目标检测任务,但网络模型的选择对广义交并比损失(GIoU loss)、目标检测损失(objectness loss)、准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多类别平均精度值(mAP)等参数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对目标分类损失(classification loss)参数无显著性影响(P>0.05);检测效果表现较好的模型是YOLOV5l和YOLOV5m,二者的mAP@0.5值分别为99.1%和99.2%,召回率分别为98.4%和98.3%,但YOLOV5m网络模型在GIoU损失等表现上劣于YOLOV5l。研究表明,4种网络模型中YOLOV5l模型是最适合应用于金枪鱼延绳钓电子监控系统目标检测的网络模型。

中国近海捕捞机动渔船航次特征数据挖掘 下载:50 浏览:328

高明远1,2 张胜茂2 汤先峰2 樊伟2 范秀梅2 伍玉梅2 朱文斌3 《中国水产学报》 2021年1期

摘要:
为加强渔船进出港管理和捕捞渔获物监管,解决信息上报中主观性大,报告信息错误、虚假报告等问题,利用北斗船位数据记录渔船出海作业的时间、位置、航速、航向等信息,通过航次特征数据挖掘,分析了港口格网、岸线点与北斗船位终端记录轨迹的空间关系,提取到2.5万余艘渔船的39.98万个航次数据,并利用船位点球面距离累加计算航程,利用船位点到岸线点距离计算平均离岸距离,分析了中国近海渔船的航次特征。结果表明:渔船出港时间集中在每日8:00—17:59,进港时间集中在每日5:00—10:59和13:00—18:59;航次特征数据受大小潮、朔望日等影响较大,可划分为1~10d、11~15d、16~21d和22~30d等航次时长段;渔船的航次时长、航程和平均离岸距离均由江苏省向北、向南降低。研究表明,利用北斗船位数据提取航次具有速度快、实时性强的特点,是渔船管理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可为渔船进出港管理提供参考。

塑料包装回收利用技术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 下载:54 浏览:565

赵瑞娟 《电力技术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为了探讨塑料包装回收利用技术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本文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分析了塑料包装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和对环境的挑战,以及回收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物理、化学和能源回收技术是目前主要的回收利用方式,对于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推广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减少塑料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技术研发、政策支持和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实现塑料包装回收利用技术在循环经济中广泛应用的关键。

缢蛏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基因克隆、时空表达及SNP筛查 下载:52 浏览:427

赵家熙1 崔宝月2 董迎辉1 姚韩韩1 林志华1 《海洋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为了探索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在缢蛏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本实验基于缢蛏转录组文库,利用SMART RACE技术克隆缢蛏GRB2(Sc-GRB2)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的表达差异,并在外显子中进行了SNP位点筛选。结果表明,Sc-GRB2基因cDNA全长1 223bp,开放阅读框711bp,编码236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缢蛏与文蛤、泥蚶等双壳贝类同源性较高(64%、59%),而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为45%58%,表明GRB2基因比较保守;不同组织的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显示,Sc-GRB2基因在缢蛏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足中的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其他6个组织(P<0.01);在8个发育时期的表达差异分析发现,该基因在稚贝期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其他7个时期(P<0.01)。SNP位点筛选结果表明,在Sc-GRB2基因的外显子区域共发现11个SNP位点。

镁渣资源化利用技术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研究与展望 下载:97 浏览:1063

徐钟川 《冶金技术》 2024年11期

摘要:
镁渣作为一种工业废物,其资源化利用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探讨了镁渣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基本原理,解析了其工艺流程与过程,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揭示了该技术的内在规律。在冶金工业中,镁渣被广泛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建筑材料、制备陶瓷和提取有价值元素等方面。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了镁渣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秀性能和经济效益,验证了资源化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环保政策的强化,镁渣资源化利用将在冶金工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循环经济和绿色制造提供有力支撑。通过综合研究,本文旨在为镁渣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优化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推动冶金工业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