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玉米间作种植对黑土区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342

刘鹏飞1 红梅1,2 平翠枝3 美丽1 王文东1 赵乌英嘎1 《土壤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中小型土壤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不同种植方式导致农田土壤空间格局改变将影响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功能。本文通过玉米单作和间作种植,在玉米生长季的不同月份调查取样,研究玉米单作和间作种植对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类群数、多样性和不同功能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试验样地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1 473只,隶属于40个类群;玉米间作种植显著降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P <0. 05),玉米间作种植降低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未达到显著水平(P> 0. 05),这种降低趋势在不同月份和土层中均表现出来;玉米单作和间作种植下中小型土壤动物总体趋势为腐食性>杂食性>捕食性+植食性的个体数(P <0. 05);玉米间作种植增加了优势度指数,降低了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P> 0. 05);玉米间作种植改变了不同食性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腐食性、杂食性和捕食性+植食性土壤动物数量降低,杂食性和捕食性+植食性的土壤动物类群数增加,腐食性土壤动物类群数降低,但个体数和类群数的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P> 0. 05)。

海拉尔河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下载:47 浏览:280

刘子暄1 王莹莹1 赵昶1 常畅然1 窦华山2 陈星瑶2 陶玉龙2 马成学1 《中国水产学报》 2023年5期

摘要:
为探究北方寒区富营养化偏碱性河流浮游植物功能群的时空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于2019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9月)在海拉尔河水域上、中、下游及两条主要支流设置了14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包括种类组成、生物量、时空分布及其与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拉尔河流域共鉴定出6门80种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生物量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特征;海拉尔河水域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0个功能群,其中C、D、MP、X2为重要功能群,重要功能群时空组成分布有一定的差异,从上游至下游,浮游植物功能群C比例显著增加,季节变化则呈现C+X2+D(春季)→X2+MP+D+C(夏季)→D+C+MP(秋季)的特征;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与冗余分析显示,影响海拉尔河水域浮游植物功能群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pH、总磷(TP)、总氮(TN)和水温(WT),均与重要功能群C、D、MP、X2呈正相关关系;功能群X2与pH、TP、TN和WT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功能群D与WT相关性更大,功能群MP与TP相关性更大,功能群C与TN相关性更大。研究表明,不同纬度、营养水平和酸碱度河流的浮游植物功能群组成差异较小,海拉尔河浮游植物功能群的生物量组成季节差异不显著,空间差异相对显著,下游污染增加后浮游植物功能群C比例显著升高。

珠江口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的遴选方法 下载:71 浏览:486

周卫国1,2 丁德文1,2 索安宁1,2 何伟宏1,2 田涛3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6期

摘要:
功能群是研究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实验以2016年和2017年对珠江口万山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珠江口海域渔业资源历史资料,通过渔业资源优势度、生物量和渔获率指标排序分析,首次提出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概念及其顶级经济物种遴选原则,以食物链营养级为基础构造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结果显示,丽叶鲹、棘头梅童鱼、周氏新对虾、隆线强蟹、凤鲚、口虾蛄、太阳强蟹和锐齿蟳为渔业资源优势度、生物量、渔获率排序中处于前30位的共有经济物种;底栖动物食性和浮游动物食性类群构成了珠江口海域的优势类群,分别占34%和20%;依据遴选原则遴选出名贵鱼类、高产鱼类和虾蟹类组成的7种海洋牧场渔业资源顶级经济物种,构造了7种由顶级经济物种及其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组成的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包括银鲳功能群、云纹石斑鱼功能群、鲈功能群、黄姑鱼功能群、鲻功能群、斑节对虾功能群和锯缘青蟹功能群。研究结果为我国现代化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功能群构造提供思路与方法。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