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ZGM95型磨煤机液压加载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 下载:68 浏览:414

王鹏 《中国电力技术》 2019年12期

摘要:
以Atos液压加载系统为例,介绍了ZGM95型磨煤机加载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对磨煤机液压加载系统运行中的问题汇总,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同类型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提供参考经验。

碟簧加载装置在水电站中孔检修闸门中的应用 下载:77 浏览:497

朴洋1 蒋德成2 杨明松2 《中国电气工程》 2020年11期

摘要:
在水电工程中,为了减小高水头检修闸门的启闭力,通常闸门的主支承型式采用滑道和定轮相结合的设计理念[1]。对于检修闸门中定轮装置采用扭力轴预加载设计方案的不足,提出了采用碟簧代替扭力轴的预加载方法,该方案在埃塞俄比亚GIBEIII水电站中孔检修闸门中得到成功应用,为今后高水头检修闸门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于真实齿面的直齿锥齿轮加载接触分析研究 下载:65 浏览:414

吕胜 《中国机械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基于某发动机直齿锥齿轮真实齿面测量数据,反求直齿锥齿轮加工参数,重构直齿锥齿轮真实齿面的数学模型及几何模型,进一步采用ANSYS软件对直齿锥齿轮进行加载接触仿真分析,得到基于真实齿面的直齿锥齿轮接触印痕,仿真结果与着色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此分析方法可为后续该直齿锥齿轮是否能满足装机要求判定提供指导

基于Kollmorgen伺服运动控制的静力加载系统研究 下载:71 浏览:322

张黎 马星博 胡由宏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8期

摘要:
不同于常规的静热复合试验静力加载需求,本文针对试验需求中响应速度快,位置控制精确,多点多域小载荷分布加载,按真实飞行历程实现静热同步加载,通过对多轴伺服运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设计了基于Kollmorgen伺服运动控制的静力加载系统。进行了最小系统的搭建与调试,并在MOOG Smartest航空测试控制系统中,按正式试验给出飞行谱完成了试验控制,验证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试验的安全保护、应急等功能,测控精度大大高于液压伺服加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拓展性。

连接件加载试验装置结构设计和有限元分析 下载:69 浏览:351

李青 崔卫则 崔卫国 王江勇 邱红亮 陈霞 刘慧芬 郑娜娜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7期

摘要:
某连接件是筒体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连接件受力和使用工作状态进行分析和研究,设计出合理的专用试验装置。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对加载装置实体建模,并对加载装置关键零组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实现加载装置的优化设计。分析结果表明,连接件加载状态符合实际使用状态,油缸加载载荷模拟实际载荷,连接件的强度得到了保证,为筒体部件在铁路运输提供了安全保障。

多工况可调节吊具的设计及分析 下载:33 浏览:248

王江勇 崔卫国 邱红亮 刘慧芬 陈霞 杨爱萍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4期

摘要:
针对总装装配线筒体类产品吊点位置不变、重心变化的特点,设计一种可调节吊具,通过调节链条长度适应不同的起吊工况。通过作图法计算链条长度,计算出链条的额定载荷。设计箱形吊梁、转接板结构及有限元分析,仿真结果满足使用要求,并通过加载试验验证。该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吊具的设计、仿真、试验提供参考。

电动汽车电机及电控系统综合性能检测试验台 下载:34 浏览:469

李孝云1 付贝贝1 刘琴1 鲍国勇2 《中国设备》 2020年5期

摘要:
采用ABB公司ACS880系列变频器和重庆德马高速交流变频电机作为加载装置,配合高精度电参数测量仪和转矩转速传感器的电动汽车电机,及其电控系统综合性能检验的测试系统。系统采用能量回馈方式进行对拖加载试验,能够满足60~215 k W的电动汽车电机及电控系统的综合性能测试。

强激光间接驱动材料动态破碎过程的实验技术研究 下载:55 浏览:411

储根柏1 于明海1 税敏1 范伟1 席涛1 景龙飞2 赵永强1 吴玉迟1 辛建婷1 周维民1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强激光驱动加载已成为冲击波作用下材料动态破碎过程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采用间接驱动方式,设计合适的腔型进行物理实验研究,可实现更大且更均匀的冲击加载一维区.采用数值模拟和物理实验方法,研究强激光间接驱动材料动态破碎过程的实验技术.首先,利用IRAD程序设计适用于开展动态破碎过程研究的半柱腔,其直径为2 mm、腔长为2 mm;进而通过物理实验获得此腔型下多个激光能量点、脉宽2 ns和3 ns条件下辐射峰值温度和波形;最后,利用流体模拟方法给出多种辐射波形下的冲击加载波形.利用高能X射线成像和光子多普勒干涉仪诊断给出间接驱动加载下层裂过程的物理图像和速度历史.经分析发现,间接驱动的加载一维区达到2 mm,平面性优于5%,能有效地开展相关物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为新型柱腔设计、冲击加载技术及动态破碎过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无法加载ArcGIS Server地图服务的原因及对策 下载:51 浏览:395

万研新 刘鑫 王作兵 《软件工程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采用美国Esri公司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工具包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加载ArcGIS Serve地图服务时,常出现浏览器端不能显示地图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从浏览器控制台调试信息入手,采用敏感信息关联法,结合客户端、服务器端和浏览器端各自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得出当使用HTTPS协议访问服务器时,自签名证书不能通过浏览器安全验证是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基于该分析通过采用HTTP协议和禁止浏览器警告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并针对三款主流浏览器给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步骤。

金属非对称循环下的匀变速加载问题 下载:86 浏览:475

肖敏1 罗迎社1,2 司家勇3 刘秀波1,2 《新材料》 2018年11期

摘要:
由损伤力学理论可知,疲劳是由材料内部的损伤演化导致的,但其损伤演化的机理并不清楚。为此,我们将高分子物理中断裂的分子理论推广应用于金属的疲劳损伤,认为金属的断裂是一个松驰过程,宏观断裂是微观原子键断裂热活化的结果。以Q235钢为例,在CMT5105万能电子试验机上进行拉压非对称循环疲劳试验。从原子键离解的视角出发并结合试验数据,讨论并推算诸多因素影响下匀、变速加载时非对称循环疲劳损伤演化律的具体形式。再将速率作为重点考虑因素提出了新的疲劳损伤演化律,分别讨论了匀、变速情况下损伤演化律的基本形式,并对速率相关参数因子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新的疲劳损伤演化律形式简单、参数少、应用广泛且与试验结果贴合较好。

车轮钢山形缺口KQ值试验效率的探讨 下载:68 浏览:473

高晓文 《冶金技术》 2018年10期

摘要:
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保证数据准确的前提下,为提高KQ值试验效率,通过对KQ值试验影响因素:加载频率、试样缺口尺寸、预制裂纹控制方法、应力比、应力强度因子以及裂纹长度的实验比对,发现适当调整相关因素能显著提升KQ值试验效率。

分布损耗加载回旋行波管多模稳态注波互作用理论与比较证实 下载:57 浏览:438

罗积润1,2 唐彦娜1,2 樊宇1,2 彭澍源3 薛谦忠1,2 《现代物理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基于目前国际上实验研究的均匀介质加载和周期介质加载结构,建立了一种分布式损耗加载回旋行波管(gyro-TWT)多模稳态注波互作用理论.利用这一理论,以TE01模式基波gyro-TWT注波互作用为例,将Ka和W波段的理论结果与实验和软件仿真进行比较,以证实理论的合理性.

小厂坝矿区地应力测试及分布规律 下载:84 浏览:475

胡威1 张晨洁2 邢力丹3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20年5期

摘要:
AE法测地应力由于Kaiser效应点难以辨识,应用受到极大限制。通过解决MTS815加载系统与PCI-Ⅱ型声发射信号采集系统在时间上的同步问题,确保了测试的Kaiser效应点与实际的Kaiser效应点的一致性;提出了分级循环加载精确识别地应力Kaiser效应点的方法。将该方法用于小厂坝矿区15个测点地应力测试中,其结果表明,小厂坝矿区主要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应力由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向垂直应力为主转变;750m中段的水平最大主应力超过30MPa,说明750m中段存在发生岩爆的高应力环境,在实际开采中,应加强支护和监测。

环境参数变化对管道结构健康检测的导波检测影响探究 下载:12 浏览:410

刘洋1 邓菲1 诸葛霞2 黄晶2 张僖1 《传感器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文中就周围环境温度和外加载荷对承压管道超声导波结构健康检测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引入时间反转法增强激励信号在缺陷位置的反射能量,建立周围环境温度和外加载荷参数变化与缺陷回波反射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改变缺陷类型并对其影响结果进行比较;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均表明温度和外加载荷参数的变化对检测信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波形的时移和反射回波波包幅值的变化上,检测信号的时延随承压管道内压值的线性增大均匀增加,而环境温度的变化对检测信号时移的影响随缺陷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为实际导波检测提供参考。

壁厚对HR2钢柱壳爆轰加载下膨胀断裂行为的影响 下载:69 浏览:487

卢秋虹1 王宁2 范诚3 申勇峰2 刘明涛3 汤铁钢3 胡海波3 《材料科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通过对6、12 mm两种不同壁厚的HR2钢柱壳进行爆轰加载实验,对其断裂碎片的宏观形貌、断口的微观形貌以及横截面的变形微观结构进行系统表征,研究了金属柱壳在爆轰加载下的膨胀断裂机理。结果表明,在膨胀断裂过程中壳壁厚度的增大导致HR2钢柱壳由纯剪切断裂变为拉剪混合的断裂模式。断裂碎片的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柱壳的断裂实际上是剪切裂纹从样品内部剪切带形核并扩展、和拉伸裂纹沿柱壳外表面的形核扩展的共同作用及竞争的结果。薄壁柱壳断裂由样品内裂纹沿剪切带的形核和扩展主导发生剪切断裂,而厚壁柱壳中内侧的裂纹沿剪切带的形核和扩展,但是最外侧则为环向拉应力主导发生拉伸断裂,因此表现出拉剪结合的断裂模式。

不同加载方式下微焊点的蠕变性能分析 下载:64 浏览:443

孔祥霞 孙凤莲 杨淼森 《材料科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分别采用阶梯加载和一次加载方式,研究了一种SnAgCu无铅钎料BGA(ball grid array)微焊点体钎料的蠕变行为。结果表明:在载荷同为60 mN、保载时间为300 s条件下,阶梯加载条件下的蠕变位移明显小于一次加载条件下的蠕变位移,而蠕变硬度却是一次加载下的1.87倍,蠕变硬度显著提高。在阶梯加载方式下三个阶段的压痕蠕变不断降低,蠕变硬度不断升高。拟合计算出阶梯加载和一次加载条件下的蠕变应力指数n,阶梯加载条件下微焊点的应力指数n比一次加载条件下提高1.31倍。在阶梯加载条件下产生的应变硬化,提高了微焊点的抗蠕变性能。

超强基层沥青路面力学性能研究 下载:367 浏览:3689

巴雅翠1 邹可轩2 郑港2 庞宇1 李伏军1 陶茂林1 《交叉科学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为了研究超强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整体力学性能,自行研发整体路面结构成型模具和疲劳冲击加载仪,并与常规沥青路面结构整体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新型路面结构整体性能。首先利用研究出的配合比进行超强基层材料制备,随后验证其基础性能并进行试件成型;其次通过课题组自制模具对整体路面结构进行试件成型;最后利用静力加载方式和疲劳冲击方式对整体路面结构进行试验检测。配合比下材料抗压强度为101.2MPa,抗折强度为12.3MPa,弹性模量为40.53GPa;超强基层沥青路面静力加载至3.0Mpa时,常规沥青路面静力加载至2.8Mpa时,水泥稳定碎石层均出现开裂,其他结构层无裂痕;在相同疲劳冲击次数作用下,超强基层相对于常规沥青路面上基层应变平均增长3.7%,超强基层沥青路面下基层相对于常规沥青路面下基层平均增长47.7%。通过静力荷载试验与疲劳冲击试验表明,在常规沥青路面由沥青中下面层和部分水泥稳定碎石层来承受的压应力以及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由超强基层沥青路面中超强基层来承担大部分应力与应变,与设计之初使用超强基层来替代沥青中下面层和部分水泥稳定碎石层的理念一致。

基于微加载装置的微位移传感器的制备与标定 下载:174 浏览:1754

李强 石会萍 崔树稳 《传感器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微小构件的力学性能测量是微尺度实验力学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所面临的问题。为实现微小构件力学性能的测量,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力学实验室研究制备了显微镜载物台用多功能微加载装置。课题组在已研制的显微镜载物台用多功能微加载装置的基础上,运用数字散斑相关技术对微加载装置加载位移量的精度进行分析,得出微加载装置加载位移量存在周期性误差的结论。为了实现对碳纳米管纤维等微小构件力学性能的精确测量,针对微加载装置自身加载存在的周期性误差的问题,课题组以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技术为基础,设计制备了悬臂梁-弹簧串联式微位移传感器。

污水处理技术在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64 浏览:780

林瑞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4年3期

摘要: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不断建设和发展,大量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排入附近河流形成黑臭水体,不仅严重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威胁着居民的身体健康。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污水处理技术应用方式,并深入探讨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实例,以供参考。

全机加速疲劳试验拉压垫技术研究 下载:376 浏览:3883

何学武 金三强 《国际科技论坛》 2021年1期

摘要:
目前全机疲劳试验普遍面临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加速疲劳试验技术成为国内外全机疲劳强度试验的核心技术。为了提高全机疲劳试验加载频率,缩短试验周期,对拉压垫加载技术开展了研究。通过橡胶、胶粘剂的选型试验和HO300机头结构件拉压垫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冷硫化胶粘剂配合使用专用清洗剂制作的拉压垫抗拉强度大于0.5MPa;在疲劳载荷±0.1MPa,加载频率2Hz下,疲劳寿命大于100万次,满足飞机结构试验要求。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