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对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下载:87 浏览:492

​李自保1 黄显军1 吕佳1 刘新峰2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探讨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PCA)对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短期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卒中登记系统(自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以及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卒中数据库(自2017年1月至12月)中LAA性脑梗死患者689例, 根据三维时间飞跃法MRI血管成像(3D-TOF-MRA)结果并结合最大强度投影法(MIP)将研究对象分为fPCA组(n=185)和非fPCA组(n=504)。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脑梗死严重程度, 通过患者3个月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其短期功能预后。分析fPCA与LAA的相关性并明确LA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fPCA组与非fPCA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PCA不是前后循环LAA性脑梗死患者严重程度及短期功能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但年龄是LAA性脑梗死患者严重程度及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fPCA是常见的脑血管变异类型, 但对LAA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均无显著影响。

祛瘀生新针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下载:81 浏览:508

​周鹏 金远林 陈小波 陈世云 李晶晶 黄汝成 陈丽华 周蔚华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观察祛瘀生新针刺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与口服中药的基础上,治疗组予以祛瘀生新针法进行治疗,普通针刺组予以传统针刺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CSS得分)、Barthel指数、NIHSS评分以及治疗前后VEGF、BDNF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种刺激手段均能提升VEGF、BDNF水平,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CSS得分)、NIHSS评分、提升Barthel指数(P<0.01、P<0.05),但祛瘀生新针法组优于普通针刺组。治疗组显愈率65.0%(26/40),对照组显愈率42.5%(17/40)。结论:祛瘀生新针法能有效降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恢复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最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