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专利分析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全球发展趋势研究 下载:22 浏览:244

郭伟1 陈丽娜2 刘雅辉3 《中国科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基于Innography平台,本文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全球专利进行检索和统计分析,从专利权人和国家地区分布、专利质量分析和专利文本聚类分析以及专利侵权风险等角度进行深入解读。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德国、中国,美国综合实力最强,高价值专利量最多,最大的两家公司-罗氏和雅培各有一个庞大的专利家族对自己的核心技术进行保护。文本聚类的结果揭示:1)肿瘤标志物、心脏标志物的检测是热点应用领域; 2)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磁性微粒、固相载体等技术是近年来的热点技术。最后对中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掺杂聚丙烯酸增强钌络合物接枝聚丙烯酸交联纳米粒的电化学发光 下载:42 浏览:439

丁海洋 游思佳 何欢欢 魏同洪 宋天梅 谢洪平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合成了钌络合物接枝的聚丙烯酸(Ru-PAA),以此作为电化学发光(ECL)聚合物。当钌络合物为PAA的16.2%(质量比)时,ECL发光聚合物中钌络合物的接枝量达到了饱和。利用Ru-PAA上残余的多羧基和被掺杂PAA的多羧基,以氮丙啶为羧基交联剂,交联制备了PAA掺杂的ECL纳米粒。在ECL纳米粒内掺杂PAA时,ECL强度会增加,表明非发光的聚电解质PAA能够增强纳米粒内部接枝的ECL组分的电致化学发光。当非发光的PAA掺杂量为1/20时,ECL信号增强了43.2%。同时,制备的纳米粒也表现出了一些良好的性质,包括在长达15天的考察期中粒径和粒径分布的结构稳定性、约20nm的小粒径和良好的水溶性。当然,表面的残余羧基也为生物标记与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化学发光法检测半乳糖凝集素3的性能评价及其在心力衰竭中的初步应用 下载:81 浏览:495

郑笑荣1 万军2 张良颖3 李永姝4 韩雪晶4 石萍4 贾克刚4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评价化学发光法检测半乳糖凝集素3(Gal-3)的分析性能并初步探讨其对心力衰竭(HF)的诊断价值。方法依据相关文件评价化学发光法检测Gal-3的分析性能[空白检测限(LoB)、检出限(LoD)、定量限(LoQ)、精密度、线性范围及抗干扰能力]并验证厂家声明的参考区间,比较年龄、性别和样本类型对化学发光法测定Gal-3的影响。检测55例HF患者(HF组)及8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浆Gal-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Gal-3诊断HF的价值。结果 Gal-3试剂(化学发光法)生产厂家声明的LoB、LoD、LoQ分别为0.80、1.0、1.0 ng/mL,验证均通过。重复精密度[以变异系数(CV)表示]为1.9%~4.8%、期间精密度(以CV表示)为2.6%~6.1%,精密度验证通过。在4.07~113.11 ng/mL范围内,化学发光法测定Gal-3呈线性。血红蛋白<20 g/L、总胆红素(TB)<403.2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214.08μmol/L、乳糜浊度<7 450 FTU对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Gal-3无干扰。血浆的Gal-3测定值高于血清(P<0.05)。男、女性之间Gal-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研究对象按样本类型(血清、血浆)分组后再按年龄分组,血清组中3个年龄亚组(20~<45岁组、45~<60岁组、≥60岁组)之间Gal-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组2个年龄亚组(20~<60岁组、≥60岁组)之间Gal-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l-3水平随年龄增高而升高。HF患者血浆Gal-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Gal-3诊断HF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9,最佳临界值为20.04 ng/mL,敏感性为85.5%,特异性为100.0%。结论化学发光法检测Gal-3的分析性能良好,需注意的是年龄对Gal-3水平有一定的影响。Gal-3对HF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血浆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价值 下载:97 浏览:518

吴冰1 俞芳2 张勇1 周云涛3 石璐3 田卫1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ADRR)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价值及最佳临界值。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222例,其中PA临床确诊患者33例(CPA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醛固酮及肾素浓度,并计算ADR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DRR对PA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高血压患者中PA患者的比例为14.86%(33/222)。PA组卧位和立位的血浆肾素浓度均明显低于高血压组(P<0.05),ADRR则明显高于高血压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ADRR诊断PA卧位和立位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6和0.908;ADRR卧位的最佳临界值为31.3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97%和73.54%;立位的最佳临界值为27.5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82%和86.77%。结论血浆ADRR是筛查PA的有效指标。建议在PA初筛时采用25作为立位ADRR筛查的最佳临界值。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的性能评价及临床应用评估 下载:95 浏览:505

沈隽霏 吴文浩 周佳烨 王蓓丽 郭玮 潘柏申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对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的性能进行评价并初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7例肺癌患者[小细胞肺癌(SCLC)48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79例]、4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60例其他肿瘤患者、2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120名表观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ProGRP水平,评价电化学发光法检测ProGRP的精密度、线性、正确度、参考区间以及3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roGRP单项检测及与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诊断SCLC的性能,比较3种方法检测ProGRP诊断SCLC的效能。结果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高、低水平ProGRP的批内精密度为0.8%和1.2%,批间精密度为0.9%和2.2%。高、低水平定值样本的回收率分别为99.86%和98.32%,线性范围为33.13~4 796.00 pg/mL,20名表观健康者ProGRP水平均在试剂盒提供的参考区间(0~69.2 pg/mL)内。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电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ELISA的相关性良好,Bland-Altman偏差分析显示3种方法检测结果在低值区域一致性良好,但随着检测结果的增加,偏差逐渐增大。SCLC组ProG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其他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GRP诊断SCLC的最佳临界值为66.65 pg/mL,敏感性为79.2%,特异性为95.3%;ProGRP联合NSE诊断SCLC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6.2%,诊断性能明显优于单项检测(P<0.05),与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性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ELISA检测ProGRP诊断SCLC的效能无差异(P>0.05)。结论电化学发光法检测ProGRP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检测要求。ProGRP作为一项辅助诊断SCLC的可靠指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化学发光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与C肽水平的临床诊断价值 下载:29 浏览:619

张静 《应用化学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探讨观察化学发光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与C肽水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选取医院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设为疾病组与健康组;两组患者均按照研究要求提供血样,两组患者的血样均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统计疾病组、健康组患者的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水平。结果:疾病组的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清胰岛素、血清C肽两项指标时应用化学发光法,检出结果更可靠,检查耗时更短,值得临床推广。

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的意义 下载:39 浏览:492

周罗园 《应用化学学报》 2025年4期

摘要:
探究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所产生的意义。 方法:从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本院接收的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中选取87例,在早晨空腹状态下为其采集静脉血,并先后进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比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在结果方面出现的差异,并总结全自动化学发光仪产生的意义。 结果:在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验中,化学发光法的检出情况明显较酶联免疫法更好,对阳性的检出率高,另外,在检验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以及准确率方面,化学发光法的表现也明显比酶联免疫法更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的过程中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的阳性检出率更高,整体检测效果表现良好,值得推广。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299 浏览:3280

周苏林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7期

摘要:
探究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在糖尿病生化免疫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定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8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进行化学发光免疫测定,观察糖尿病检出率,并对比两组血糖指标、C肽水平及胰岛素水平。结果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确诊率96.47%,与临床确认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空腹、餐后1h及餐后2h血糖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C肽水平(ng/ml)与胰岛素水平(µIU/L)分别为(1.12±0.14)、(5.20±0.85)。研究组C肽水平与胰岛素水平分别为(1.73±0.23)、(7.53±1.06)。两组数据差异明显,研究组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化学发光免疫测定诊断后,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员的C肽水平及胰岛素水平等相关指标差异显著,各诊断指标反映更为直观,可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工作当中。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下载:388 浏览:4086

白雪艳 余芳 张莉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12期

摘要:
探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125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5例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63例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进行检测,对照组62例患者则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HBsAg进行检验,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出率和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别对研究组63例患者和对照组62例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组HBsAg的检出率为89%,对照组HBsAg检出率为63%,研究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在检验科中进行乙肝血清检验的工作中,采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进行检测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针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出率高,而且检测结果更为准确性和具有重复性,所以在对乙肝患者进行初诊断和后续治疗时,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可以提供可靠的检验数据。

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 下载:225 浏览:2314

崔丽丽 宋婷 《肿瘤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检验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2018年2 月至2020年2 月我院对38 例原发性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了健康体检者38 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进行检测,对各指标和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各指标阳性率分别是CEA(0)、CA125 (2.63%)、GGT(0)、AFP(2.63%),对照组是89.47%、73.68%、55.26%、52.63%,两组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CEA(246.93±123.64ng/mL)、CA125 (308.67±117.69U/mL)、GGT(417.34±181.36U/L)、AFP(401.38±150.34ng/mL),对照组为2.13±0.98 ng/mL、50.36±8.21U/L、20.31±1.65 U/mL、13.25±1.85 ng/mL,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使用化学发光免疫疗法老标记肿瘤标志物,可以为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观察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价值 下载:293 浏览:2984

王志银 《肿瘤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肿瘤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体检正常者50例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查肿瘤标志物AFP、CA125、CEA、CA153、CA199,观察两组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差异性。结果观察组AFP(9869.0±69.0)ng/mL、CEA(82.5±1.6)ng/mL、CA125(526.9±31.9)kU/L、CA153(521.5±23.8)kU/L、CA199(425.8±5.9)k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有助于准确检出肿瘤生物标志物,从而辅助诊断疾病,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应用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筛查HIV的结果比较 下载:165 浏览:1770

马慧娟 《应用化学学报》 2024年4期

摘要:
研究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筛查HIV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02月-2023年02月到本院筛查HIV有反应性的患者80例,引入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对艾滋病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化学发光法阳性检出率97.50%高于酶联免疫法82.50%,P<0.05。结论:运用化学发光法筛查HIV,对艾滋病诊断价值较高,可运用。

化学发光检测性激素六项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下载:81 浏览:896

王龙 马行川 《化学研究前沿》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采用对比实验探究化学发光检测性激素六项在临床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估化学发光检测性激素六项的检测质量和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起始于2023年1月,结束于2023年6月,实验对象选定为我院妇科收治的40名患者,将妇科疾病患者纳入实验组,并在前往我院进行妇科体检的女性健康群体中随机选取40人纳入对比组,两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检测法对性激素六项进行检测,对比两组处于不同生理期时的性激素六项检测结果。结果: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性激素六项指标均与对比组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实验组患者的黄体生成素、催乳素、孕酮、睾酮和卵泡刺激素的含量均高于对比组,而雌二醇含量比对照组低。同时患有不同妇科疾病的患者与处于不同生理期的患者,其性激素六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化学发光检测性激素六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应用研究 下载:235 浏览:2359

刘利 《临床医学杂志》 2021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中选取我院在2020年收治的6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入院患者均分为2组,均接受临床检验,对照组实施放射免疫分析,观察组则实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比两种分析方式的诊断阳性率及误诊情况。结果:经结果统计,观察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其诊断中漏诊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价值显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检验准确性,为疾病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值得推广。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