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大豆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下载:76 浏览:476

武红艳 王岩 赵天宏 田荣荣 张铭 牟琳 《中国土壤》 2019年12期

摘要:
为探讨臭氧胁迫和秸秆还田对大豆叶片C、P、K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开顶式气室法(OTCs),研究了两种还田方式(秸秆全量还田和秸秆不还田)对不同臭氧浓度(CK:O3为环境浓度,T1:O3浓度为(80±10)nmol mol-1,T2:O3浓度为(110±10)nmol mol-1)下大豆叶片C、P、K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使大豆叶片在分枝期CK处理下全P和全K含量显著降低,而C:P和C:K显著升高,T1处理下有机C和全K含量以及C:P显著降低,而P:K显著升高,T2处理下全P和全K含量显著升高;开花期CK处理和T2处理下有机C和全K含量显著上升,而CK处理下C:P显著升高,C:K和P:K显著降低,T2处理下P:K显著降低,T1处理下全K含量显著降低,C:K和P:K显著升高;结荚期臭氧浓度升高处理下有机C和全K以及C:P显著升高,而P:K显著降低;(2)与秸秆不还田相比,在生育前期低臭氧浓度下秸秆还田使土壤有机C含量显著升高,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全P含量升高,全K含量无显著变化;(3)开花期,叶片有机C与土壤有机C呈显著正相关性,分枝期和开花期叶片全K与土壤全K呈显著负相关性。在臭氧浓度升高条件下,秸秆还田可提高大豆叶片和土壤有机C以及叶片全K含量,有利于生育前期叶片对P素的吸收。

化学计量学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 下载:124 浏览:1364

赵学智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随着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水质检测方法面临检测周期长、操作复杂、灵敏度不足等问题。化学计量学作为一种结合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通过数据处理、模式识别和统计分析,为水质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文章首先介绍了化学计量学的基础和原理,并分析了关键水质指标及其对公共卫生的影响。接着,详细阐述了化学计量学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策略,包括优化水样采集和处理流程、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以及深入分析水质数据等。此外,文章探讨了化学计量学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潜力,如快速响应水质污染事件、预测水质变化趋势和协调跨部门应急响应。然而,目前化学计量学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仍面临数据复杂性和模型泛化能力不足的挑战。为此,提出了通过多源数据融合、研发泛化能力更强的模型、优化仪器设备及数据采集流程来应对这些挑战。

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下载:82 浏览:1007

张博 贾宝珠 《化学研究前沿》 2024年3期

摘要: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近些年来最新兴起的交叉学科,在生态学领域中创新性地融入了化学计量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主要是对生态系统内部中存在的各个化学元素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内容。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创新应用和发展,对加快人们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性、结构以及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为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此,本文详细阐述生态化学计量学主要特征,并深入探讨其应用发展,望予以借鉴和参考。

用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与应用进展 下载:84 浏览:984

贾宝珠 张博 《化学研究前沿》 2024年3期

摘要:
本文主要简单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的相关内容,探讨了用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化学计量学方法,旨在充分发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作用,进一步创新化学计量方法,保障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近红外光谱分析化学计量学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化学计量水平,需有效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给化学计量学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