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城中村文化价值及更新策略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下载:51 浏览:86

李景磊 《中国城镇》 2018年11期

摘要:
深圳大量原始村落因为特殊的城市化轨迹,与深圳的城市发展相互纠缠,最终演变为城中村。这些村落自身具有历史基底,同时包含深圳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印记,并容纳大量来自不同阶层的人口,因此具有多维度的文化价值。深圳本土文化的研究长期受到忽视,本文率先系统梳理基于深圳自身特点的城中村的文化价值。根据这些文化价值,最后提出相应更新策略建议,以提升深圳本土文化内涵,改变深圳"文化沙漠"的固有印象。

基于全域调查的赣闽粤客家地区传统村落类型体系构建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下载:54 浏览:387

卓晓岚 陶金 肖大威 《中国城镇》 2020年7期

摘要:
客家民系的居住文化有着鲜明的民系特色,但既往研究尚缺少以整个赣闽粤客家核心地区为视域进行的村落整体形态的系统归纳和分析。本文提出在全域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客家传统村落和民居类型数据库,以建筑单元的组织逻辑和构成关系、村落与地形的依存拓展关系等为线索,构建客家传统村落分类体系,作为理解赣闽粤客家地区传统村落整体特性和形态生成机制的基础;并通过分析各种村落类型的空间分布差异,探索赣闽粤客家地区传统村落景观格局和发展规律。

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下载:11 浏览:126

赵永琪 田银生 《中国城镇》 2019年1期

摘要: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分布特征受自然、人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贵州省213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10.4、GeoDa等相关技术平台,采集多种数据信息,阐释了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地形起伏度、海拔高程等自然环境因素,距中心城市距离、人口密度、贫困人口发生率、经济发展水平等人文经济条件上探索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新时期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的几点建议。

从战略到行动:特色小城镇规划路径探索——以安徽省界首市光武镇为例 下载:82 浏览:465

曹靖1 张敏2 魏宗财3 莫海彤4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2期

摘要:
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小城镇活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特色小城镇规划的内容、深度与编制模式仍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特色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应基于既有的规划体系,结合本地特色与实际诉求,因地制宜地出台规划编制导则,从全国层面来看可能仍需要一些共性的规划路径。基于剖析传统乡镇规划存在的局限,以入选全国第二批特色小城镇的安徽省界首市光武镇为例,摒弃终极蓝图式的传统规划思路,探索涵盖战略规划、乡镇总规、总体城市设计与行动规划在内的"四阶段"规划路径,以期完善从战略到行动的特色小城镇规划体系,逐步实现"特色"的规划目标和规划愿景,为国内其他特色小城镇的规划提供思路的参考。

基于室内环境舒适度的图书馆建筑评价研究——以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图书馆为例 下载:54 浏览:467

张杨1 马越2 《中国建筑》 2020年9期

摘要:
对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评价多停留于设计阶段,对建筑运行情况和室内环境效果,需要进行使用后的分析评价研究。通过对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图书馆的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与实测分析,从建筑空间设计、使用者偏好、光环境和湿热环境等各个方面的满意度、舒适度,进行主客观评价分析。在对比讨论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图书馆室内环境舒适度的整体、综合评价。

广东地区医院建筑自然通风设计方法与策略研究 下载:55 浏览:462

孙一民 张文宇 张春阳 《中国建筑》 2019年12期

摘要:
该文基于对广东地区气候特征及医院建筑能耗特点的调研分析,通过总结广东地区医院建筑自然通风的方法,从医院建筑整体布局、建筑平面布局和细部设计等方面,探讨广东地区医院建筑既有利于绿色节能,又能满足使用者人性化的自然通风设计策略。

探究城市工业遗产更新阻力——以广州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 下载:50 浏览:463

尹新1 孙一民2 《中国建筑》 2018年12期

摘要:
自北京"798艺术区"大获成功后,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城市更新的进程,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将城市工业遗产更新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热潮。而近几年,部分文化创意产业园却由于用地性质模糊等因素影响,发展受到了制约。该文以珠江沿岸的广州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转型文创园(1)——红专厂为例,研究城市工业遗产更新过程中产生的新一轮的问题,试图分析现阶段所面临的阻力,并力求提出有效建议。

三角洲城市雨洪规划研究——以新奥尔良“Dutch Dialogues”工作坊为例 下载:56 浏览:469

戴伟1,2 孙一民3 《中国建筑》 2018年11期

摘要:
三角洲城市是一个综合、复杂的人工—自然系统。基于传统工程调控理念下的集中式排洪模式忽略了城市结构与地形条件的制约,在处理三角洲城市雨洪问题时会产生若干问题。该文回顾了2008新奥尔良"Dutch Dialogue"工作坊,提出其核心亮点在于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由雨洪规划为调控手段实现城市结构、地形与排水设施的协同,利用新的城市蓝绿发展网络以及新的雨洪管理分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骨架,为三角洲城市解决雨洪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