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尼德兰南部地区以及荷兰共和国的制图学的发展 下载:46 浏览:216

顾卫民 《历史教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本文探讨了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尼德兰南部地区以及北方的荷兰联省共和国黄金时代制图学的发展历史。这一时期是尼德兰地区(包括独立以后的荷兰共和国)的制图学从发生、发展到成熟的重要历史时期。荷兰的制图学上接葡萄牙、西班牙的制图学的传统,随着荷兰联省共和国的独立及其海外殖民的事业而发展,其制图学逐渐发展成为真正的近代意义的科学,并与当时的航海、测绘、艺术和社会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成为荷兰黄金时代的文化象征之一。

清中晚期台湾中南部地区民间演剧活动考——以戏曲碑刻资料为中心 下载:132 浏览:641

段飞翔 《当代艺术》 2018年3期

摘要:
戏曲碑刻作为重要的民间戏曲文献,很多时候可以补充正史文献对戏曲信息记载之不足。在对遗存于台湾中南部部分市县618通清代碑刻爬梳之后,共获得25通涉及戏曲信息的民间史料。这些碑刻信息中记载的戏曲活动很多曾对移民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川南DTC地区茅口组地球物理特征 下载:37 浏览:450

侯宇 雷开强 孙甫 裴雪梅游 李伟 彭业君 傅谢媛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四川盆地南部DTC地区钻遇下二叠统茅口组16口井,其中11口井获得了工业气流,表明该地区茅口组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DTC地区自二叠纪以来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产生了多组不同方向的断裂,在后期岩溶作用下形成了众多的岩溶缝洞系统。但茅口组岩溶储层非均质性较强,部分井产量衰减较快,溶蚀缝洞间横向连通性较差。为了寻找规模较大的裂缝—岩溶系统,以DTC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地区茅口组缝洞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并利用相面法、振幅属性、裂缝预测、时间厚度等多种方法对茅口组裂缝—岩溶系统进行刻画,指出了裂缝—岩溶发育有利区呈网状分布,主要沿北北东向断裂和北西向断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裂缝与振幅属性融合技术,对刻画茅口组裂缝和古岩溶共同作用的裂缝—岩溶系统,寻找较大规模的裂缝—岩溶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广西桂中南部地区富硒土壤硒含量及其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 下载:60 浏览:167

柴龙飞1 李杰1 钟晓宇1 郑国东1 欧阳鑫东1 陆康运1 雷天赐2 蔡鹏捷3,4 《土壤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为了解广西桂中南部地区富硒土壤的硒含量及其分布特征,明确土壤硒与主要土壤性状指标的关系,选择水田和旱田,分别于0~20 cm和150~200 cm深度取样,测定土壤全硒含量及主要理化性状。结果表明,桂中南部地区农田表层土壤(0~20 cm)全硒平均含量(算术平均值)为0.77μg g-1,93.76%的农田表层土壤属于富硒土壤(0.4~3μg g-1),深层土壤(150~200 cm)全硒平均含量为0.62μg g-1,79.04%的深层土壤属于富硒土壤,研究区内的表层和深层土壤全硒都达到足硒标准(0.175~3.000μg g-1)。广西桂中南部研究区内农田土壤硒含量与土壤的Al2O3、Fe2O3、有机碳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旱地土壤相对于水田土壤富Al2O3、Fe2O3、有机质,低pH值,导致旱地土壤的硒含量高于水田土壤。据此表明,广西桂中南部地区农田土壤有利于种植富硒作物。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