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眼底病变分析 下载:54 浏览:382

朱敏 李国培 陈玉冰 雷玉 陈燎原 温友红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眼底改变,分析伴有不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脑卒中患者眼底改变的差异。方法使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观察伴有不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眼底改变。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吸烟史等4项。患者被分为5组。对照组由70例不伴有上述危险因素的脑卒中患者组成。A组由69例仅患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组成。B组由71例仅伴有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构成,C组由72例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但没有吸烟史的脑卒中患者构成。D组由65例同时患有上述4项危险因素的脑卒中患者构成。出现1种眼底病变计1分,使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P<0.05被认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对照组与其他各组的眼底病变计分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与B组的眼底病变计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C组与D组眼底病变计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与C组以及A组与D组的眼底病变计分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糖尿病与高血压对眼底改变的总体影响可能无明显差异;而对于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吸烟可能并没有明显增加视网膜结构的异常改变。

济南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分析 下载:36 浏览:364

代静 王小燕 杜文强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6期

摘要:
通过2010~2016年济南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研究土地利用和其生态服务价值,分析生态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济南市以耕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主;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面积有所增加,其他均减少;土地利用强度有上升趋势,但幅度较小;土地利用格局指数无明显波动;生态服务价值中耕地、水域、林地价值量最大;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及强度均逐年降低;生态服务价值强度指标与土地利用格局和人口无相关性;与土地与土地利用程度、GDP、GDP强度指标呈负相关;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程度呈弱相关、与GDP呈强相关、与GDP强度指标呈极强相关;人均生态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程度和GDP呈中等程度相关、与GDP强度指标呈极强相关。

汽轮机转速跳变分析及解决 下载:95 浏览:502

高志杰 李晓艳 胡玉荣 《中国设备》 2020年1期

摘要:
从机械和仪表2个方面入手,找出大港石化公司汽轮机转速大幅跳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确保转速测量的精确合理,保障了装置核心机组的安全平稳运行。

钟罩式退火炉温度控制系统的演变分析 下载:70 浏览:482

梅桂林1 孙红刚1 窦锋2 刘松2 闫成琨2 谢磊2 《冶金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热处理是铜板带材企业生产中的主要工序,和轧制工序配合可控制金属的组织、力学性能。热处理是将金属在固态下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某种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从而改变其组织、性能的方法。温度控制系统是热处理设备的核心控制系统,本文对目前常用的钟罩式退火炉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及实现方法进行了简析。

电磁诱导透明暗孤子的耗散变分束缚分析 下载:59 浏览:366

谭康伯 路宏敏 官乔 张光硕 陈冲冲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基于电磁精确控制的考虑,对半导体固态系统中电磁诱导透明所形成的暗孤子态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在此涉及多物理场的复杂系统中,通过变分技术对耗散与非线性相干作用下相应的同态暗孤子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耗散削弱作用与相干耦合作用之间所形成的系统性平衡约束对暗孤子时空演化的精密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维情况下两组分带电囊泡形变耦合相分离的理论模拟研究 下载:42 浏览:333

段华 李剑锋 张红东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结合离散空间变分方法和耗散动力学研究了二维两组分带电囊泡的形变耦合相分离,系统地考察了囊泡带电量组分含量、带电组分的电荷密度、两组分间的相容性和温度等因素对形变耦合相分离动力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电荷引入可增加不同组分间的表观相溶性.当温度较高时,静电相互作用可直接抑制囊泡相分离,避免了同种组分的团聚;当温度较低时,静电相互作用则可明显增加分相相区数目,使其呈微观相分离,从而避免了同种组分大范围的团聚.

凉水河子站年径流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下载:85 浏览:460

冀连华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本文选取凉水河子站1960—2012年的实测径流资料,基于滑动平均法、矩平法、累积滤波器法、MannKendall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R/S分析法等对径流的年际变化特征、趋势变化、突变特征和持续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凉水河子站径流年际变化很大、丰枯悬殊,以枯水年为主。径流整体呈下降趋势,且趋势显著。

风光水多能源电力系统互补智能优化运行策略 下载:42 浏览:431

胡伟1 戚宇辰1 张鸿轩1 董凌2 李延和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采用风光水互补发电可以提供平滑和稳定的电力供应。针对风光水多能源电力系统,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出基于随机规划的短期优化运行方法。首先,基于变分自编码器(variationalautoencoder,VAE)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场景生成方法,能够生成符合可再生能源出力特性的多样化场景,并精确刻画可再生能源出力的相关性。其次,基于场景法建立了风光水互补短期优化运行模型,并采用分段线性化的方法将多种非线性约束转化为线性约束,可以保证模型精度的同时实现快速求解。最后,通过对雅砻江下游风光水发电基地的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的智能优化运行策略的有效性。

非扩散洛伦兹系统的周期轨道 下载:48 浏览:408

董成伟 《现代物理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混沌系统的奇怪吸引子是由无数条周期轨道稠密覆盖构成的,周期轨道是非线性动力系统中除不动点之外最简单的不变集,它不仅能够体现出混沌运动的所有特征,而且和系统振荡的产生与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分析复杂系统的动力学行为时获取周期轨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非扩散洛伦兹系统一定拓扑长度以内的周期轨道,提出一种基于轨道的拓扑结构来建立一维符号动力学的新方法,通过变分法数值计算轨道显得很稳定.寻找轨道初始化时,两条轨道片段能够被用作基本的组成单元,基于整条轨道的结构进行拓扑分类的方式显得很有效.此外,讨论了周期轨道随着参数变化时的形变情况,为研究轨道的周期演化规律提供了新途径.本研究可为在其他类似的混沌体系中找到并且系统分类周期轨道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方法.

基于VMD与不同包络阶次构造的风电机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下载:23 浏览:249

王建国1 林语桐1 田野2 杜鹏3 张培焱4 辛红伟1 武英杰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针对风电机组变工况滚动轴承故障诊断问题,将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与计算阶比跟踪(computed order tracking,COT)、逆包络阶次谱(reversed sequence squared envelope spectrum,RE-SES)2种方法结合进行包络阶次分析;将非平稳的时间域信号转换成平稳的角度域信号,再经包络法找出滚动轴承故障特征信息。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VMD结合RE-SES包络阶次法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取出调幅信号中的调制阶次,并且VMD滤波可以使得故障特征阶次更加凸显,易于故障识别,为风电机组变速工况下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提供参考。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重庆涪陵河段河床演变分析 下载:95 浏览:514

王渺林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为研究重庆涪陵河段河床演变过程,本文采用重庆涪陵河段在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前后的河道地形和固定断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岸线、洲滩、深槽、冲淤量等变化。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前,重庆涪陵河段总体呈冲刷态势。三峡水库蓄水后,重庆涪陵河段总体呈淤积态势,但淤积强度较小。

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的高光谱图像分类方法 下载:84 浏览:489

徐朋磊 薛朝辉 车子杰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3期

摘要:
深度学习可以有效表达影像的深层特征,在遥感图像处理特别是在分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网络的高光谱遥感影像深度学习分类方法,该方法利用变分自编码器进行无监督训练,用分类层替换解码层,输入训练样本进行分类网络的微调,最后在分类器预测的类别概率图基础上使用条件迭代模型求解马尔可夫随机场,对分类结果进行优化。在两幅通用高光谱数据集上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变分自编码器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取得了优于其它方法的分类效果。

堆芯熔化严重事故下反应堆压力容器下封头高温蠕变分析 下载:63 浏览:320

罗娟 罗家成 李朋洲 孙磊 唐鹏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8期

摘要:
核电厂在发生堆芯熔化严重事故时,采用堆内熔融物滞留(IVR)策略将熔融物包容在反应堆压力容器(RPV)内是一项重要缓解措施。在IVR策略期间,RPV下封头在熔融物的极高温度载荷和力学载荷的共同作用下很有可能因过度蠕变变形而失效。因此,有必要对熔融物滞留条件下RPV下封头进行蠕变变形分析,以保证RPV结构完整性。该文在假定IVR条件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RPV下封头进行热-结构耦合分析,通过计算得到容器壁的温度场和应力场,以及下封头的塑性和蠕变变形,并结合塑性和蠕变断裂判据对下封头进行失效分析。结果表明,考虑蠕变影响后,结构的变形将大大增加;严重事故下采取熔融物滞留策略期间,RPV下封头的主要失效模式为蠕变失效而非塑性失效;内压对蠕变变形量和蠕变失效时间有较大影响。该文为严重事故下RPV下封头的蠕变和失效研究提供了分析方法。

基于变分法对一类非线性扩散方程解析解研究 下载:86 浏览:256

王娇苏 李君 秦新强 《数学应用》 2018年5期

摘要:
本文分别针对一类扩散系数为非线性指数函数和幂函数的扩散方程,基于变分原理中的泛函极值理论分别提出了求解该方程Dirichlet边界和Neumann边界问题解析解的新方法,并证明了新方法是泛函问题极值解的充要性.以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问题为背景,给出了积水和恒通量条件下水平吸渗问题的解析解,并通过数值算例将解析解与数值解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得到的解析解能够准确预测非饱和土壤水分水平吸渗问题的土壤含水量分布,是一种有效方法。因此本文方法为求解这一类非线性扩散方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基于VMD-DESN-MSGP模型的超短期光伏功率预测 下载:80 浏览:490

王粟1,2 江鑫1,2 曾亮1,2 常雨芳1,2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光伏功率时间序列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高度的随机性和波动性。针对光伏功率时间序列可预测性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modal decomposition,VMD)、深度回声状态网络(deepechostate network,DESN)和稀疏高斯混合过程专家模型(mixtureof sparse gaussian process experts model,MSGP)的超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方法。首先采用VMD将光伏功率时间序列分解为不同的模态,降低数据的非平稳性;为提高模型在超短尺度时序的预测能力,对各模态分别建立DESN预测模型,将各模态预测结果进行求和重构;为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精度,对误差的特性进行分析,采用MSGP对预测误差进行补偿;最后将误差的预测值与原功率的预测值相叠加作为最终预测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光伏功率时序预测中的效果比传统预测模型更好,有效提高了超短期光伏功率时间序列预测的准确性。

截断总体最小二乘变分核事故源项反演数值研究 下载:65 浏览:291

刘蕴1 刘新建1 李红2 方晟2 毛亚蔚1 曲静原2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3期

摘要:
放射性释放源项是核事故应急与事故后果评价的基础。核事故源项反演方法利用事故期间辐射环境监测数据估计事故释放源项。由于其不依赖电厂状态参数,在福岛核事故后被广泛重视。变分核事故源项反演模型(VAR)对释放源项的求解为全局最优,但受大气扩散模型误差的影响较大。为降低大气扩散模型误差对源项估计结果的影响,建立了截断总体最小二乘变分核事故源项反演数值计算模型(TTLS-VAR)。该模型可对扩散模型算子与监测向量进行修正,以提高源项反演的准确性。基于风洞实验数据对TTLS-VAR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TTLS-VAR模型对释放源项估计结果的准确性较VAR模型有所提高。

一类退化拋物变分不等式问题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下载:95 浏览:171

李志广 康淑瑰 《数学应用》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一类基于非线性拋物变分不等式问题,{min{Lu,u-u0}=0,(x,t)∈ΩT,u(x,0)=u0(x),x∈Ω,u(x,t)=0,(x,t)∈Ω×(0,T),其中L表示变指数退化抛物算子.通过新的惩罚函数和微分不等式级数,证明了该变分不等式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基于VMD能量相对熵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 下载:46 浏览:294

田录林1 王伟博1 田琦2 罗燚1 张盛炜1 《电气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针对目前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和能量相对熵结合的故障选线新方法。该方法首先采集线路故障后一个周期的暂态零序电流信号,运用VMD方法对其进行分解得到有限个不同尺度的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计算各IMF分量的能量和作为线路的暂态能量;再结合能量相对熵对线路的暂态信号特征进行量化放大;最后通过比较各条线路的能量相对熵大小进行故障选线。Matlab仿真对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消弧线圈补偿度、故障距离、故障初相角和过渡电阻的影响,均可实现对故障线路的正确选线。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风电场风速降噪研究 下载:52 浏览:422

许杏花 潘庭龙 吴定会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9年2期

摘要:
风电预测是在现有数据基础上进行的,风电中采集到的风速数据夹杂着不同类型的噪声,为提高预测精度,需要进行降噪处理。传统的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降噪方法存在模态混叠现象,为了提高降噪效果,提出采用变分模态分解来进行降噪。变分模态分解是一种新的分解方法,具有良好的抗噪性,且不存在模态混叠现象。为深入研究该方法在降噪上的应用,对江苏某风电场的数据进行了降噪处理,对其分解重构,有效滤除了噪声,并将其降噪效果与EMD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4株利奈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的23S rRNA基因突变分析 下载:91 浏览:498

林贺1 薛苗2 汪怀周2 黄晓春2 秦阳华2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4株利奈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临床分离的4株粪肠球菌进行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利奈唑胺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E-test法进行复核。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其氯霉素-氟甲砜霉素耐药(cfr)基因、23S r RNA V区和基因组23S r RNA 4个拷贝基因,经测序确定突变情况。结果 4株利奈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均未扩增出cfr基因,23S r RNA V区扩增片段连接T载体随机挑选6克隆测序,未发现利奈唑胺耐药最常见的G2576U突变。进一步分别扩增23S r RNA 4个拷贝基因并测序,仅1株菌存在1拷贝G2576U突变,4株菌均存在U2826C突变,另外还分别存在G2389A、U2363C和A2881G突变。U2826C位于23S r RNA可变区边缘,进一步扩增同期临床分离的利奈唑胺敏感粪肠球菌,测序结果显示均存在U2826C突变。结论临床分离的4株利奈唑胺不敏感粪肠球菌的23S r RNA存在散发突变,是其耐药的主要分子机制。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