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从《缀白裘》看清代散出水浒戏的“俗化”趋向与流变态势 下载:52 浏览:342

陈秋婷 《当代艺术》 2019年9期

摘要:
现今通行的戏曲选集《缀白裘》,收录散出水浒戏甚多,是了解清代水浒戏演出风貌的重要文献。以《缀白裘》为中心考察水浒戏的收录情况与文本特征,探察明清戏曲选本中水浒戏的"俗化"取向,有助于厘清水浒戏从文人化到民间化、文学性到舞台性的演变过程。总体说来,散出水浒戏在清代戏曲舞台的接受与流变态势,一方面暗含着清中后期花雅变势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在情色戏目的演绎下,"旦色"风尚兴盛,淫戏肆行一时,由此造成水浒戏蓬勃与抑制并行的生存处境。

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HaCaT的TLR4基因定向敲除及其功能初步研究 下载:87 浏览:496

黄瑜烨1 李碧舟1 何颖2 孟繁梅1 邹泽红2 陶爱林2 艾云灿1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构建敲除Toll Like Receptor 4(TLR4)基因的Ha Ca T细胞株,为后续利用该细胞株进行过敏原性研究提供材料。[方法]利用CRISPR/Cas9系统,根据靶向原理设计并合成4条特异性识别TLR4基因的向导RNA(single-molecule guide RNAs,sgRNAs),构建p X459-sgRNAh TLR4重组质粒,并转入Ha Ca T中,用嘌呤霉素筛选出单克隆阳性细胞。测序确认突变位点,然后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对TLR4进行功能验证来进一步确认敲除效果。[结果]测序结果表明#26单克隆细胞株在靶点附近缺失1 bp,造成TLR4编码基因的移码突变,蛋白翻译提前终止。功能性验证结果表明,在LPS的刺激下,IL-8和CCL20的mRNA水平分别下降约85%和90%,且IL-8的蛋白分泌水平也显著性下调(87%)。[结论]成功构建了敲除TLR4的稳定细胞株,并且验证TLR4的功能缺损。

“甲状腺素促进蝌蚪变态”实验改进 下载:87 浏览:489

王颖 赵硕 翁婧宁 张志祥 《生物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甲状腺素促进蝌蚪变态"实验对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等生物学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意义。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增设甲状腺抑制剂处理的实验组,选择已生长至最大体长的蝌蚪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甲状腺素促进蝌蚪变态发育,且在一定范围内甲状腺素浓度越高,蝌蚪体长缩短比例越大;而高浓度甲状腺素对蝌蚪具有致死作用;甲状腺抑制剂能延迟蝌蚪的正常发育。

关于家蚕生活史一些相关问题的解析 下载:94 浏览:483

​徐昕欣 《生物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家蚕的个体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针对学生在家蚕生活史的学习过程中对家蚕幼虫食性、幼虫期与成虫期眼部及口器的区别、蜕皮次数及蜕皮方式、眠期及蛹期身体内部结构变化、吐丝期、茧与蛹的关系、破茧方式、蚕蛾生存时间等方面的一些常见疑问进行解析。

双齿围沙蚕的生活史 下载:66 浏览:401

何润端1 曹伏君1 朱国萍2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为系统了解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的生活史,通过人工培育方法观察了其胚胎和幼虫发育全过程,并通过解剖观察了卵的发生及正常个体变态为生殖态异沙蚕体的过程。结果表明:双齿围沙蚕的受精卵采取螺旋型卵裂,形成实心囊胚,经原肠胚后发育为担轮幼虫、疣足幼虫、稚沙蚕和成体沙蚕;卵的发育在体腔内经历卵原细胞期、小生长初级卵母细胞期、大生长初级卵母细胞期和成熟初级卵母细胞期后排出体外,并在受精后进一步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卵细胞;当正常个体变态为异沙蚕体时,会发生体长明显缩短、腹部变白、眼睛变大和疣足变薄等变化,异沙蚕体繁殖后死亡;研究过程中还观察到幼虫循环系统的发生和红斑等现象。本研究结果可为全面掌握双齿围沙蚕的生活史及开展人工养殖业提供基础数据。

纤维素对海洋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及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调控 下载:45 浏览:354

梁箫1,2,3 童欢1,2 彭莉华1,2 杨丽婷1,2 常睿珩1,2 杨金龙1,2,3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为探讨纤维素对假交替单胞菌属细菌等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生物量和胞外产物的影响,以及生物被膜等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选取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幼虫附着变态具有高诱导和中等程度诱导活性的海洋细菌Pseudoalteromonas atlantica、Shewanella loihica,分析了纤维素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和生物被膜形成后,对生物被膜特性,如细菌密度、膜厚、胞外产物等的影响,以及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纤维素对厚壳贻贝幼虫的附着变态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纤维素与细菌共同形成的生物被膜及纤维素处理的生物被膜对幼虫附着变态的诱导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通过对生物被膜的特性分析发现,两种纤维素添加方式处理的生物被膜,与野生型单一生物被膜相比,细菌量均明显减少,膜厚降低,胞外多糖、胞外脂含量减少,而胞外蛋白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表明,纤维素可通过调控细菌生物被膜的细菌密度、膜厚和胞外产物等特性,最终影响厚壳贻贝幼虫的附着变态。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