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玉米秸秆添加对土壤碳氮周转相关酶活性动态的影响 下载:89 浏览:516

钱瑞雪1,2 刘岩2 陈智文1 何红波2 张清1 《中国土壤》 2020年12期

摘要:
玉米秸秆是旱地农田重要的可利用资源,归还的秸秆通过不断分解可维持或提高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了解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土壤碳氮周转相关酶活性动态变化,阐明外源碳输入对土壤碳氮周转及有机质形成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室内恒温培养法(360天),研究添加量分别为0(CK)、5 mg g-1(T1)、10 mg g-1(T2)的玉米秸秆对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和微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对土壤β-葡萄糖苷酶(βG)、纤维二糖酶(CB)、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ER)活性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分解及其对土壤酶和物质转化的调控分为特征各异的三个阶段。土壤中易分解组分的分解主要发生在培养前90天(第一阶段),此阶段内各处理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均显著降低,6种土壤酶活性均较低。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土壤βG和CB活性无显著变化,而木质素酶活性缓慢升高,表明木质素与活性较高的组分分解可能存在共代谢作用。各处理中LAP活性在30天时升高而后降低,表明当氮需求量增加时,可通过蛋白质的分解提供可利用氮。在第二阶段(90~240天),6种土壤酶活性均显著升高且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水解酶和氧化酶通过协同作用维持土壤碳氮供需平衡。在培养的第三阶段(240~360天),除PPO外其它5种酶活性均显著降低,说明微生物可能主要依靠分解酚类物质维持自身的代谢。在整个培养期间,与对照处理相比,秸秆添加后可利用底物增多,土壤微生物量提高3~57%(T1)和3~146%(T2)。秸秆添加使水解酶(βG,CB,NAG,LAP)活性升高,但使氧化酶(PPO,PER)活性降低,表明秸秆添加可能减少了微生物对稳定性底物的利用,促进了木质素等难分解组分积累、使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本研究为深入理解秸秆生物降解、提高土壤有机碳积累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钢包高效化周转技术研究 下载:66 浏览:472

李勤 王崇 《冶金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从钢包周转运行的各个阶段进行分析,通过理论计算与实践生产相结合,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路径及钢包周转制度。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钢包的周转可以有效缩短钢包周转时间、降低转炉出钢温度及提高钢包的使用寿命。

青岛LNG接收站最大周转能力评估 下载:69 浏览:469

曲靖祎 杨慧 袁志超 《天然气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青岛LNG接收站自投产以来逐渐成为华北天然气市场供应的主力气源,介绍了接收站的投产运行情况,通过对上游PNG LNG与AP LNG两种资源的供给能力、接收站码头的最大接卸能力、接收站最大的外输能力、下游市场消化能力4个方面测算并评估青岛LNG接收站的最大周转能力,可知接收站最大周转能力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为下游市场消化能力,其次为码头接卸能力;但随着能源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下游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码头接卸能力或将成为影响LNG接收站最大周转能力的最关键因素。

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研究进展 下载:94 浏览:502

​李菡 袁红 宋洪福 张亮 段良霞 盛浩 《农业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概述了湿地、林地、草地、耕地等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原生植被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保持;热量充足、湿度适宜、物种丰富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高寒草地的有机碳库最为稳定。人类活动对有机碳组分变动的贡献率远大于自然因素。耕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研究对解释土壤有机碳的周转机理有重要意义,未来应重视长期施肥管理措施改变对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的影响研究。

焦炉周转时间的变化对焦炭冶金焦率的影响 下载:97 浏览:1067

闫玉敏 《冶金技术》 2024年1期

摘要:
随着焦炉周转时间的变化,焦炭冶金焦率受到直接影响。长周转时间可以提高焦块强度和成品焦的热性能,但会降低产量并导致石灰石和焦炭成分失衡。相反,短周转时间可以提高产量和焦炭成分均匀性,但会降低焦块强度和成品焦的热性能。为了平衡冶金需求和产量,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临床检验血液项目全程周转时间调查 下载:266 浏览:3019

宋真真 《国际检验医学》 2022年6期

摘要:
调查临床检验血液项目全程周转时间,为缩短周转时间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及记录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医院检验科进行临床检验血液标本8600份相关数据,统计血液标本检验时全程周转时间,计算标本不及时送检率。结果 平诊时样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周转时间及全程总周转时间均高于急诊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00份样本从申请到报告发送整体时间发现,T1时间最长,其次是T4,最短的是T5。血常规、凝血、生化检查项目的标本送检不及时率及及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调查发现,10:01-12:00样本送检及时率最高(99.93%),14:01-18:00时间点样本送检及时率最低(9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院临床检验血液项目全程周转时间符合率较高,可满足临床检验需求,但仍存在一定的超时情况,需要临床针对性处理。

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60 浏览:781

耿敏 《人工智能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对企业财务管理效率提升的潜在影响。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应收账款预测、风险评估和催收策略优化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本文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帮助企业更有效地管理应收账款,降低坏账风险,并提高资金周转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自动化水平,还能增强决策的精准性,从而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铁路检修单位加快物资库存周转率,节支降耗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146 浏览:2130

吕柄桦 《装备技术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当前我国铁路检修单位对物资库存周转率,节支降耗的要求比较低,铁路检修单位也缺乏对物资库存周转率,节支降耗的重视,物资库存周转率低,不能与节支降耗放有效衔接,无法落实好铁路维修单位节支降耗、控本增效各项要求。这样一来,不但会降低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会影响铁路检修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减少铁路检修单位经济效益,为了改变铁路检修单位物资库存周转慢、消耗高的现状,就需要提高物资利用率,将节支降耗放在重要的位置,本文将着重介绍铁路检修单位加快物资库存周转率、节支降耗的实践措施。

有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下载:236 浏览:3680

肖巧玲 魏青琳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2年7期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化、经济环境快速变化的今天,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公司,其各种业务活动都会受到影响,必须要有一个完美的体系。运营资本是企业资本经营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随着产品的规模和发展策略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良好的运营资本管理水平是指在每个阶段都能取得良好的绩效。一个公司要想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