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由混合配体构筑的三维铽金属有机框架的晶体结构及分子识别性能 下载:32 浏览:333

杨轶1 唐静1 华雪2 朱永朝2 毛国帅1 黄秋颖1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1期

摘要:
本文采用两种多功能有机羧酸配体:2-(对溴)苯基-4,5-咪唑二羧酸(p-BrPhH3IDC)和对苯二甲酸(H2DCB)为混合配体与六水合硝酸铽,通过溶剂热反应,成功制备了一个含有一维孔道的复杂三维金属有机框架{[Tb(p-BrPhHIDC)(DCB)0.5H2O]·H2O}_n。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了其分子结构。发现所采用的两种羧酸配体均与中心金属Tb(Ⅲ)离子配位进而桥联邻近的金属离子构成了三维框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测试了晶体纯度。热分析表明该金属有机框架显示出比较好的热稳定性。固体荧光测试以及小分子识别研究表明该配合物显示出强的特征荧光发射和一定的乙腈识别能力。

一种基于咪唑-咔唑蓝色荧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下载:32 浏览:331

彭化南1,2 郑大贵1,2 陈熙2 韩耀静2 吴丽丹2 杨彦春2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0期

摘要:
联苯甲酰、对溴苯甲醛和乙酸铵缩合得到2-(4-溴苯基)-4,5-二苯基咪唑,再与4-(9H-咔唑-9-基)苯硼酸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一种蓝色荧光材料4,5-二苯基-2-[4-(4-(9H-咔唑-9-基)苯基)苯基]-1H-咪唑,其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和MS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TGA、DSC和理论计算研究了化合物的光学、电化学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41 nm,荧光发射波长为416 nm,HOMO和LUMO轨道能级分别为5.29 eV和2.11 eV。TGA和DSC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

1,3-双十二烷基咪唑硅钨酸盐的制备及热性质 下载:31 浏览:324

蒋云霞 徐百灵 李艳 肖婷婷 马铭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2期

摘要:
以N-三甲基硅基咪唑、1-溴十二烷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个具有双长链的咪唑离子液体——溴化1,3-双十二烷基咪唑(C12MC12)。C12MC12与多金属氧酸盐(H4SiW12O40)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制备了1,3-双十二烷基咪唑硅钨酸盐(C12MC12-SiW12)。并通过1H-NMR、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热重(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和变温X射线衍射(XRD)对C12MC12和C12MC12-SiW12的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12MC12具有液晶性质,为层状介晶结构。当用多酸阴离子SiW12O404-取代C12MC12中的Br-后,C12MC12-SiW12的熔点升高,液晶性质消失,但仍为准层状结构。

温控双咪唑离子液体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表征 下载:25 浏览:263

康艳1 廖胜1 赵稳1 熊万明2 聂旭亮1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期

摘要:
以1-乙基咪唑和1,3-二溴丙烷(或1,5-二溴戊烷)为原料制得溴盐中间体,然后与六氟磷酸钾在水溶液中进行阴离子交换,以制备双咪唑型温控型离子液体。通过对上述两种双-(3-乙基咪唑)烷烃六氟磷酸盐进行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发现两者结构相近,但晶体形貌差异较大,其中双-(3-乙基咪唑)丙烷六氟磷酸盐属于四方晶系,而另一个属于正交晶系;两者在晶胞堆积结构上呈现高度对称。另外,将双-(3-乙基咪唑)烷烃六氟磷酸盐应用到苯胺的缩合反应中,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晶体物质渐渐溶解,达到85℃时反应体系为淡红色均相,反应结束后冷却到60℃以下,晶体物质逐渐析出,取得了较好的温控分离效果。

微波辅助高效合成吡啶并咪唑类衍生物 下载:35 浏览:364

雷杰1,2,3 唐典勇3 徐志刚3 朱槿1,2 陈中祝3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以2-氨基吡啶和α-溴代苯乙酮类化合物为起始原料,开发了新型吡啶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产率都在90%以上。在该反应中,通过微波辅助的作用,仅需要20分钟,就能完成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同时该合成方法在克级规模的实验中也具有较好的应用,目标产物的收率为91%。

N-苯基-3-(1,3-咪唑烷基-2-亚甲基)-6-芳基哌啶-2,4-二酮的合成方法研究 下载:35 浏览:369

尹彦冰 马洁 姜海燕 裴爽 孙宏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10期

摘要:
以α-芳乙烯酰基-α-苯胺酰基二硫缩烯酮及乙二胺为原料,氢氧化钠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经加热回流合成了五种咪唑烷基芳基取代的哌啶二酮类化合物,用核磁、红外、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该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率高,为取代哌啶二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N-苯基-3-(1,3-咪唑烷基-2-亚甲基)-6-芳基哌啶-2,4-二酮的合成方法研究 下载:46 浏览:480

尹彦冰 马洁 姜海燕 裴爽 孙宏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9期

摘要:
以α-芳乙烯酰基-α-苯胺酰基二硫缩烯酮及乙二胺为原料,氢氧化钠为催化剂,乙醇为溶剂,经加热回流合成了五种咪唑烷基芳基取代的哌啶二酮类化合物,用核磁、红外、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该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率高,为取代哌啶二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

4-氯咪唑并三嗪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下载:31 浏览:324

杨绍娟 孟令强 刘雪凌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8期

摘要:
以5-咪唑羧酸乙酯为原料,通过氨基化、酰化、氨解环合和氯代反应,合成了三个4-氯咪唑并三嗪类化合物,总收率分别为22.4%,25.1%,20.9%;中间产物及目标产物结构经核磁氢谱1HNMR进行了表征。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法具有原料便宜,路线简短,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

吡唑-3-甲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质研究 下载:31 浏览:336

杨洪利 倪萌 李家星 张淑华 张秀清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1期

摘要:
本文通过恒温水浴法和溶剂热法分别合成了两种配合物Fe(3PCA)2(H2O)2(1)和[Cu(3PCA)(Im)]n(2)(3PCA=pyrazole-3-carboxylic acid,Im=imidazole),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5.11446(19),b=11.4930(4),c=9.4084(3),β=95.692(4)°,V=550.30(3)3,Z=2;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11.7198(4),b=8.5094(3),c=8.9703(3),β=111.765(4)°,V=830.82(5)3,Z=4。对配合物(2)进行了磁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铜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普萘洛尔和甲疏咪唑两种药物在甲亢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65 浏览:859

刘海涛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和甲疏咪唑两种药物联合用于甲亢患者的疗效及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甲亢患者被纳入研究对象(收治于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仅使用甲疏咪唑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萘洛尔,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临床总有效率。 结果:两组治疗后FT3、FT4水平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以上指标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萘洛尔和甲疏咪唑联合用于治疗甲亢更有利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善,可显著提高疗效。

关于新型光致变色材料的合成研究 下载:213 浏览:2369

席志强 《材料科学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当光致变色材料被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时,就会发生变色,当光照射消失的时候,材料还会回到以前的颜色。因为光致变色材料具有非常多的优点,所以被用在很多领域当中,主要包括:光信息存储领域、显示器件领域以及防伪材料领域等等。不过光致变色材料的稳定性较低,所以为了提升光致变色材料的稳定性,便对研发了一种新型的光致变色材料,即2,2′-二邻氯苯基-4,4′,5,5′-四苯基-1,2′-二咪唑。经过研究发现该材料的最佳合成情况如下:用乙二醇-乙醚作为分散剂,2-邻氯苯基-4,5-二苯基咪唑和氧化剂K3[Fe(CN)6]的比例应为1:2,反应的温度应为20-25℃,反应的时间为5h,收率可达84.9%。此新型光致变色材料的稳定性非常好,给光致变色材料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