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评价指标分析——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的研究 下载:68 浏览:399

林育丹 《中国职业教育》 2019年9期

摘要:
为强化实践教学,保障职业院校学徒在合作企业中的教育效果,需对合作企业的评价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分清监控的主次。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学徒制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学徒制合作企业中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即企业情况和培训体系做响应面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企业整体情况的四个因素中,重要性大小依次为人才需求>职员比例>企业规模>经营情况,而在合作企业培训体系的分析中,教材种类、培训流程的流畅性、培训的频次和带教水平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说明四个因素都具有很高的重要性。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蓝靛果花色苷及抗炎活性研究 下载:71 浏览:502

张聪1 张彦龙1 白龙林1 赵丹丹1,2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为筛选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蓝靛果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对花色苷的抗炎活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以勃利县野生蓝靛果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软件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采用CCK-8法检测花色苷对巨噬细胞RAW264. 7增殖的影响,采用Griess法检测花色苷对RAW264. 7细胞NO释放能力的影响。[结果]蓝靛果花色苷超声辅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10、超声功率80 W、超声时间40 min,且花色苷具有抗炎活性。[结论]利用响应面法可获得超声波辅助提取蓝靛果花色苷的最佳工艺参数,在此工艺条件下,花色苷提取量为596. 235 mg/100 g,花色苷提取液(25~400μg/m L)对巨噬细胞RAW264. 7增殖无影响,能够显著抑制NO释放。

刺五加果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的提取工艺优化 下载:82 浏览:496

佟潇禹1,2 薛蓓3 刘振东3 张彦龙1,2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为了优化刺五加果实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的提取工艺,探究其最优提取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的方法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三个因素对两种三萜提取率的影响,根据结果选择对得率影响较大的3个水平,以三因素三水平设计响应面优化试验,分析得到最优条件并验证。[结果]刺五加果实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的最优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1%,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50℃,在此条件下两种三萜的总得率为31. 021 7 mg/g。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结论]在优化得到的条件下提取,齐墩果酸、熊果酸的总得率为31. 021 7 mg/g,与预测值31. 025 3 mg/g基本相符,说明条件优化合理,可用于对刺五加果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的提取条件优化。

大气颗粒物重金属元素消解方法的响应面优化 下载:51 浏览:363

杏艳 王舒婷 田渭花 高飞 郭晋君 窦蓓蕾 《中国环境保护》 2019年10期

摘要:
运用Plackett-Burman法确定了影响滤膜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提取效果的显著因素,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得出回归模型,通过Minitab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消解条件:HNO3-HF体积比3.6∶1、恒温温度184.8℃、恒温时间13.8 min。标准滤膜GBW(E)080212中元素Pb最大的预测浓度为63.3μg/L,验证试验测定值与回归方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2%,与标准滤膜真实值的相对误差为-0.3%。预测值与验证试验平均值基本一致,模型能较好的反应消解的实际情况。

桑叶多酚含量显色条件的优化测定及醇提物抗氧化活性初探 下载:41 浏览:422

王振伟1 金敏1 吴舒仪1 杨春艳2 罗东莉1 林勇2 周春阳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优化桑叶多酚含量测定的显色条件;测定桑叶、春桑茶和霜桑茶的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并评价其相关性。方法:利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采用响应面试验法结合单因素试验优化桑叶总多酚含量测定的最佳显色条件;然后采用该最佳显色条件测定桑叶、春桑茶和霜桑茶的总多酚含量;进一步利用ABTS和DPPH自由基评价桑叶、春桑茶和霜桑茶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桑叶总多酚含量测定的最佳条件为:显色时间77 min、显色温度60℃、10%碳酸钠体积0.93 mL、福林酚体积0.5 mL;在此条件下测得桑叶总多酚的含量可达8.758 mg GAE/g DW,与理论预测值8.728 mg GAE/g DW的相对误差为0.343%。总多酚含量高低和抗氧化活性强弱的顺序均为霜桑茶,其次为春桑茶和桑叶;且总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霜桑茶具有最高的总多酚含量和最强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影响铁核桃油低酸水化脱胶的因素及其流变学特性 下载:76 浏览:469

刘亚娜1,2 耿阳阳1,2 张彦雄2 王纪辉1,2 胡伯凯1,2 何佳丽1,2 杨小红1,2 赵玉雪1,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4期

摘要:
考察脱胶方式、添加百分比、脱胶时间以及脱胶温度对低酸水化脱胶效果的影响,并对脱胶后的铁核桃油进行流变学特性分析。以添加百分比、脱胶时间、脱胶温度为自变量,以磷脂含量为响应值,采用Central Composite Design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铁核桃油低酸水化脱胶工艺。通过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优化得到铁核桃油低酸水化脱胶最佳工艺条件为:添加百分比为8.5%(0.2%磷酸溶液)、脱胶时间为80 min、脱胶温度为60℃,此条件下得到脱胶铁核桃油磷脂含量为0.474 mg/g、酸价为4.35 KOHmg/g、过氧化值为7.126 mmol/kg、羰基价为13.344 meq/kg。流变性结果表明:低酸水化脱胶可显著降低铁核桃油的黏度,且铁核桃油温度越高(5℃50℃),黏度越低。

苯酚-硫酸法与蒽酮-硫酸法测定地参多糖的比较研究 下载:24 浏览:249

杨勤1 谷文超2 周浓3 张兰胜2 杨德全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4期

摘要:
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是测定多糖含量的常用方法,运用这2种方法测定地参中多糖的含量,比较2种方法的优劣,发现苯酚-硫酸法较优,并对苯酚-硫酸法做更深入的优化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取苯酚用量、硫酸用量、加热时间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出最佳试验条件为苯酚用量0.8 mL、硫酸用量3.5 mL、加热时间9 min。利用该条件对地参多糖进行测定,得出地参多糖含量的平均值为14.41%,相对标准偏差为2.76%,表明苯酚-硫酸法稳定可靠,更能准确测定地参中多糖的含量。

利用酸性电解水提取柿子渣中果胶及其工艺优化 下载:81 浏览:485

李楚楚 赵丹丹 韩雪 梁铎 郝建雄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3期

摘要:
酸性电解水具有极低的pH值,其杀菌效果已经得到公认,但在提取技术上的应用还少见报道。研究以柿子渣为研究对象,采用酸性电解水为提取溶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pH、温度、时间、料液比为试验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柿子渣中的果胶提取效果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酸性电解水进行柿子渣果胶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 H为1.6,温度为85.4℃,时间为79 min,其提取得率优化结果预测值5.7049%与实证结果5.678%接近。该研究对柿子加工的废弃物再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糌粑搅拌型酸乳的制备工艺研究 下载:32 浏览:335

李梁1 王波2 刘振东1 乔鑫帅1 薛蓓1 张文会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2期

摘要:
以糌粑粉和纯牛乳为主要原料,开发一种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糌粑搅拌型酸乳。采用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制备工艺为:发酵时间为7 h,发酵温度42℃,接种量3%,糌粑添加量3%。以最佳工艺生产的糌粑酸乳微黄偏白,风味、口感和组织状态等方面品质俱佳,对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26 mg/mL,对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为34 mg/mL,其抗氧化活性比空白酸乳略高。

无麸质碎米馒头的品质改良研究 下载:47 浏览:282

吕秋冰1 罗霜1 王敏1 冯友君2 许文丁3 徐小凡3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7期

摘要:
为解决无麸质碎米馒头制作时存在的成型难、易塌陷、口感差等问题,研究了荞麦、乳清蛋白、羟丙甲基纤维素对无麸质碎米馒头的品质影响,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以馒头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荞麦、乳清蛋白、羟丙甲基纤维素对无麸质馒头的质构、比容、感官均有改善作用,最佳配方为荞麦添加量30%、乳清蛋白添加量15%、羟丙甲基纤维素添加量3.5%,在此条件下,无麸质碎米馒头的综合评分为(0.91±0.03)分。

蝉拟青霉液体培养条件优化 下载:59 浏览:489

艾仁丽1 谭艾娟1 吕世明2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建立能够有效提高蝉拟青霉液体培养效率的培养体系,增加其生物量。[方法]以蝉拟青霉生物量作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从8个试验影响因素中筛选出3个主要影响因素,基于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设计法以及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影响蝉拟青霉液体培养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法确定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为接种量、p H和温度,利用最陡爬坡试验确定最佳范围在接种量7%、p H 6.00、温度25℃附近,借助Box-Behnken设计法最终确定最佳液体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0 g/L、蛋白胨3 g/L、酵母膏2 g/L、KH2PO41 g/L、MgSO40.5 g/L、接种量6.65%、p H 6.00、温度24.01℃。优化后的培养体系所培养的蝉拟青霉其生物量从优化前的147.106 0 g/L提高到239.475 3 g/L,提高了62.79%。[结论]优化后的培养体系能够有效提高蝉拟青霉生物量,该方法对于优化蝉拟青霉生物量发酵条件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枯草芽孢杆菌凝乳酶发酵生产条件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 下载:56 浏览:384

郑喆1 李柳1 赵笑1 曹永强2 余志坚2 陈超2 杨贞耐1,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1期

摘要:
为了提高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所产凝乳酶的活力,利用响应面实验法对该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其最佳发酵产酶条件为发酵时间26.76 h、发酵温度31.98℃、p H6.82、装液量40%(v/v)、接种量4%(v/v),在该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的凝乳酶活性为456.72 SU/m L,接近理论预测值461.54 SU/m L。利用乙醇沉淀法对最佳发酵条件下生产的凝乳酶进行提取,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中沉淀的凝乳酶活性最高。进一步对提取的凝乳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温度为60℃,且有较强的低温热稳定性,在(40~55)℃范围内保持1 h酶活无显著损失,在60℃保持60 min后完全失活,最适p H为6.5,Ca2+能显著提高其凝乳活性,最大值为1.01×10~6 SU/g,Na+和K+的存在完全抑制其凝乳。

超高温空气预处理对苹果片护色效果影响及其响应面优化 下载:64 浏览:402

王子宇 石天琪 龙昌洲 田学智 陈厚荣 张甫生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9期

摘要:
超高温空气烫漂苹果片可抑制其酶促褐变,达到干制护色目的;为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以陕西红富士苹果为原料,研究超高温空气处理条件对苹果片色泽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苹果片的烫漂温度、烫漂时间、厚度为自变量,色泽亮度L值为响应值,建立苹果片L值的二次回归方程,并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优化护色条件为:苹果片厚度1.5 mm、烫漂温度120℃、烫漂时间4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制得苹果片L值验证值为81.12,与预测值81.20相近,优化结果可靠。经酶活测定,此处理能基本使得苹果片中的多酚氧化酶灭活。且此方式与直接烘干、沸水烫漂处理相比,能较好地保持苹果片中的营养物质。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藏红花口服液配方参数及其抗疲劳效果研究 下载:69 浏览:464

耿磊 武刚 刘少清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5期

摘要:
以藏红花提取物为原料,通过调配、高压均质搅拌与热压灭菌,得到藏红花口服液,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考察不同配方参数对其感官评定的影响,同时以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抗疲劳效果。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确定藏红花口服液的最佳配方为:蔗糖含量2.6%、藏红花提取物含量11.4%、黄原胶含量0.38%、羧甲基纤维素钠含量0.15%,感官评分为95.27,接近预测值。与对照组相比,灌药1个月后的试验组小鼠,负重运动时间明显增长(p<0.05)、运动后血乳酸浓度生成量减少(p<0.05)、肝糖原储存量显著增加(p<0.05),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效果。

响应面法优化冷保鲜重组猪排配方工艺 下载:94 浏览:498

付智星 王卫 侯薄 张佳敏 白婷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期

摘要:
以猪碎肉为原料,首先通过响应面单因素实验研究氯化钠、复合磷酸盐、大豆分离蛋白和TG酶添加量等因素对冷保鲜重组猪排综合品质的影响。以此为基础,采用响应面法中BoxBehnken设计研究不同氯化钠、复合磷酸盐、大豆分离蛋白和TG酶对冷保鲜重组猪排规范化综合得分的影响,并建立四元二次方程模型以进行参数优化。结果显示氯化钠1.4%、复合磷酸盐0.3%、大豆分离蛋白2.2%、TG酶1.6%,冷保鲜重组猪排规范化综合得分值为0.946,模型回归系数高(R2=0.9740)且预测精确(相对误差为0.8%)。

不同分子量11S酶解蛋白在猪肉肠中的应用 下载:93 浏览:495

段春红 胡秀钏 赖成德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期

摘要:
试验以大豆为原料,提取11S球蛋白,采用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进行酶解,用截留分子量分别为30、5 ku的超滤膜将其分离成3个分子量段,对不同分子量段11S酶解蛋白的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和持水性进行研究。将最优分子量段加入猪肉肠中,探究11S酶解蛋白添加量、脂肪添加量、玉米淀粉添加量及食盐添加量对猪肉肠品质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对单因素结果进行回归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1S酶解蛋白添加量为2.3%、脂肪添加量为26.4%、淀粉添加量为20.4%和食盐添加量为3.6%可以获得感官评分为86,得率为94.6%的猪肉肠。

响应面法优化鲟鱼皮胶原蛋白多肽的酶解工艺 下载:96 浏览:505

廖涛1 黄晨曦2 江洪有1 鉏晓艳1 饶丹华1 季飞3 白婵1 熊光权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期

摘要:
为了解决胶原蛋白多肽制备得率低的问题,以鲟鱼-甲骨板皮胶原蛋白多肽得率为主要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响应面模型试验确定加酶量、提取时间、液料比3个因素的最优条件,并建立了关系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鲟鱼鱼皮胶原蛋白多肽得率的3个因素主次顺序为:液料比>酶解时间>加酶量,最优提取工艺为:0.5 mol/L的乙酸与原料之间的液料比为14.02,加酶量为1.69%,提取时间为8.51 h。在此条件下胶原蛋白多肽得率为78.86%,且产物主要为小分子胶原蛋白,峰值分子量为3719 u。

匹配研究中使用响应面分析的方法 下载:38 浏览:297

柏帅蛟1 井润田2 李璞1 陈璐3 李贵卿4 《当代管理》 2018年7期

摘要:
基于二次多项式回归的响应面分析方法是个人-环境匹配研究中重要的分析方法,但目前并未得到足够的应用(尤其是国内)。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响应面的基本特征,讨论了三类假设的检验方法及其原理,并使用实例作了详细的说明,最后总结了在匹配研究中使用响应面分析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为相关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推动该方法在国内相关领域的应用。

纤维素酶提取楮实子多酚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下载:77 浏览:489

​任欢欢1,2 马花1 石鹏霞1 武泽1 王江丽1 陈泽林1 张继1,2 《生物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以楮实子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法研究楮实子多酚的提取工艺,以单因素实验(纤维素酶含量、浸提时间、液料比、浸提温度和p H)为依据,选取浸提时间、液料比、浸提温度和pH等4因素,以楮实子多酚提取率为指标,通过4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了楮实子多酚提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浸提时间150 min、液料比35∶1 mL/g、浸提温度70℃、pH6.10,楮实子多酚提取率达到39.67 mg/g。并通过2种体外抗氧化实验(DPPH自由基清除力和铁氰化钾还原法),证明楮实子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响应面法优化香蕉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工艺 下载:59 浏览:412

李桃 王纪坤 黄宇钊 冼萍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为优化香蕉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工艺,实现对香蕉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该研究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起始pH、发酵温度、接种物浓度3个因素对香蕉秸秆厌氧发酵总产气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厌氧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试验数据建立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具有高度显著性(p <0. 000 1),相关系数R2=0. 996 1,说明该模型拟合度、精确度高,数据合理。通过上述试验研究,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起始pH为7. 87,发酵温度为39. 45℃,接种物浓度为72. 61%。在此条件下,香蕉秸秆厌氧发酵总产气量的预测值为18 017. 20mL,试验值为17 816. 40mL,二者相对偏差为1. 11%。因此,所得模型能够很好地优化香蕉秸秆厌氧发酵的条件并预测总产气量,可为提高香蕉秸秆厌氧发酵产气量及发酵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