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家居智能用电水平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下载:87 浏览:466

徐梦佳1 王渝红1 竺懋渝2 赵贺2 刘庆时2 《电力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完善与细化智能电网评价指标是必然趋势。作为智能电网的主要利益者,提高用户智能用电水平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部分,因此从系统性、典型性、可比性原则出发构建评价家居智能用电水平的指标体系。首先进行专家群决策补充指标集,提高了原体系全面性,然后应用数学规划方法估计原始判断矩阵与理想值之间的偏差,结合专家群可信度,提出了一种体现专家决策误差的指标权重区间计算模型,并对弱权重指标进行筛选,提高指标体系精炼性,最后对实际小区的智能用电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指标体系能有效、可靠地评价家居智能用电水平。

三端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及其在配电网中的应用 下载:31 浏览:331

邹丹1 艾欣1 王奥1 王坤宇1 黄仁乐2 陈乃仕3 蒲天骄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探讨了一种在10 kV配电网中引入三端背靠背(back-to-back,BTB)柔性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VDC,VSC-HVDC)系统的接线方案,通过VSC-HVDC的控制实现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抑制环流的目的。VSC-HVDC系统中换流站在传统控制模式下几乎没有转动惯量,难以有效地参与电网调节。为了提高电网受端系统频率的稳定性,改善系统发生故障后的运行特性,在中压(10 kV)交流配电网的背景下,提出了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策略在三端BTB VSC-HVDC系统中的应用。首先在10 kV系统中加入三端BTB VSC-HVDC互联装置建立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建立换流站在传统控制和VSG控制下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PSCAD/EMTDC平台进行仿真,在2种控制方式下得到系统在受到扰动和发生故障时的运行特性。结果表明,三端BTB VSC-HVDC系统受端换流器使用VSG控制能有效地参与电网调节,增加系统惯性,改善系统的暂态特性,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配电网光伏消纳能力定界模拟与消纳方案综合择优 下载:85 浏览:434

薛蕾1 井天军1 陈义2 王维洲3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在分布光伏接入配电网的比例逐年递增的背景下,评估与优化配电网的光伏消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配电网高渗透率光伏的接入节点数量、接入位置和接入容量的三重不确定性规划难题,提出了基于随机场景模拟与定界划分评估的配电网光伏消纳能力评估方法。首先以电压质量、变压器与线路传输容量为约束边界,对随机模拟场景的近似最大光伏消纳能力进行评估;然后分析了随机模拟场景分布性质,提出基于镜像埃尔朗抽样和场景分布性质的模拟效率的优化方法;最后通过多目标满意度距离从光伏消纳方案中比选出消纳容量、年运行电压安全裕度、配电网年均投资效益的综合最大的方案,保证配电网光伏的最大、安全和经济消纳。通过IEEE33节点系统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考虑大用户直购电的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下载:87 浏览:469

杜孟珂1 程浩忠2 柳璐2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大用户直购电作为电力市场化改革重要措施,亟需研究其规模化增长对发输电系统可靠性带来的影响。针对含大用户直购电的发输电系统建立可靠性评估模型,综合考虑系统阻塞概率、系统阻塞容量期望和系统可用传输容量期望值等可靠性指标,研究不同直购电交易规模下发输电系统的可靠性水平。通过对IEEE-RTS79和IEEE-RTS96系统进行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含大用户直购电的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分析不同直购电量占比下的系统可靠性指标,给出大用户直购电规模限值及改进建议,可为大用户直购电规模化有序开展提供一定借鉴。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光伏发电量预测 下载:56 浏览:353

李英姿1 曾万昕1 戴玉2 郭俊杉3 胡亚伟4 《电气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结合北京地区实际环境因素和某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运行数据,对光伏系统发电功率进行预测。利用决策树算法,设环境温度、组件温度和辐射量为系统特征,发电量为决策标签,得到特征的分类主次关系,进而将原始数据划分为数个集合作为D-S证据理论中的证据。提取集合中的权重系数并将其等效为证据理论中的基本信任分配函数,并进行证据的融合,最终得到预测结果。最后对比分析经过D-S证据理论融合的预测数据和平均值法得到的预测结果,并计算分析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验证了D-S证据理论预测的准确性,所预测的光伏发电功率可指导光伏并网发电生产。

计及服务能力的配电网资产管理综合绩效评价方法 下载:78 浏览:464

郝永康1 刘文霞1 张馨月1 常晓旗2 伍亚萍2 刘宗歧1 王志强1 耿洋3 《电力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是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为改善我国配电网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了一种新的配电网全寿命资产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首先,通过深入分析我国配网发展特点和用户需求的差异性,以用户和配电网为分界面,构建了涵盖经济性、服务效能和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基于决策者偏好对极差变换的指标标准化方法进行改进;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和各指标数据特点,运用兼顾主客观因素的最优组合赋权法,对服务效能和社会效益指标进行赋权。在此基础上,建立配电网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和计算方法。最后将该评价方法应用于某市级电力公司14个区县配电网的年度资产管理绩效评价,通过企业间横向对比、企业内纵向收益/成本分析,识别出管理的薄弱点,从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应用曲线分群预测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方法 下载:73 浏览:509

张禄1 孙舟1 王伟贤1 李香龙1 周杨1 黄其进2 陈雁2 《电力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针对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的建设规划问题,以充电设施的建设数量满足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为目标,建立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模型。采用基于充电电量曲线聚类的分群预测方法,应用霍普金斯统计量评估曲线聚类趋势,结合肘方法(elbow method)来选择合理的聚类数;考察各类典型充电电量曲线趋势和扰动方面的特征并选取适用的预测算法(Holt-Winters指数平滑、ARIMA模型),有效提高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预测的准确性。采用某市15个行政区县的电动汽车充电数据进行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此模型对电动汽车公用充电设施的充电需求进行预测,准确量化公共充电设施的建设规模,提高了公共充电设施投放的针对性。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探讨 下载:186 浏览:2029

高婷婷 《管理与科学》 2023年6期

摘要: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人才成为企业在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经济效益,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而落实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挥其在人才引进、培养、管理上的作用。现代管理学认为实施合理的用人计划,可将人力资源作为可投资的资源,以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补充和完善。对此,企业需要认识到人力资源的价值,以人力资源管理为重点,结合新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实施高效的管理活动,为企业在新时期的稳步运行提供资源保障。

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创新路径 下载:185 浏览:2049

高婷婷 《管理与科学》 2023年6期

摘要:
大数据的快速更新与实时优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显现出巨大优势。目前,大数据的应用已经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全覆盖,但仍面临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所以要求企业真正了解并掌握大数据技术,不断创新手段,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在大数据的帮助下不断改进优化,构建健康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以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方式刺激员工的积极性,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推动企业的发展。

双碳”目标下绿色电力低碳发展的策略探讨 下载:121 浏览:1138

李国强 《低碳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2020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了题为《共同行动、综合施策、争取更加积极地进展》的重要讲话,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2021年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明确“双碳”目标:2060年前实现碳达峰排放与耗电量降低到零以下。碳交易市场作为经济增长与低碳发展的“助推器”和绿色发展方式的有效载体将会在“双碳”目标下发挥积极作用。

数字化技术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创新路径探讨 下载:294 浏览:2891

李珅珅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2年4期

摘要: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数字化时代赋予了企业档案管理新的内涵与外延,也给创新档案工作管理模式带来契机。文章立足企业档案管理实际,梳理各创新维度及其核心要义,将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流程创新嵌入数字化技术背景,并提出相应的完善路径。

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运维管理研究 下载:169 浏览:1770

郎野村 《电力技术学报》 2022年7期

摘要:
输电线路的施工包含诸多内容,故很多因素会影响到施工的整体质量,包括地形地貌、天气因素以及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等。要想使输电线路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施工人员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各项施工技术,并且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流程开展施工工作。在完成输电线路的施工后,要在其运行期间做好有效的运维管理工作,尽可能避免出现故障和问题,保证电力系统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