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非均匀地应力作用下套管柱挤毁风险分析 下载:63 浏览:410

孙连坡1 陈卓1 霍宏博1 张磊1 王文1 赵洪山2 《中国石油工业》 2020年9期

摘要:
油田开发过程中,套管损坏给油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需要利用套管外载计算模型对不同岩性地层进行套管抗外挤强度校核。采用弹性力学解析方法,建立了非均匀地应力作用下套管外载的计算模型,并分析了不同岩性地层条件下的套管外载。研究表明,套管所受的地应力外载比常规套管柱设计时的泥浆外载要大,在进行套管柱设计时必须考虑生产过程中由地应力产生的套管外载。在盐岩地层中套管的挤毁风险最大,页岩次之,在石灰岩地层中套管的挤毁风险最小。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支护时机及预留变形量研究 下载:45 浏览:401

方中明1 杨林松2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隧道的合理支护时机与预留变形量是制约施工工期和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以湖北省宜巴高速公路峡口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围岩的时空变形规律进行分析,研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的合理支护时机与预留变形量。结果表明: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以与时间相关的蠕变变形为主,拱顶下沉蠕变变形量占总变形量的78%,水平收敛蠕变变形量占总变形量的71%。拱顶下沉量在15 d后即可达到其总变形量的90%,水平收敛量在12 d后达到其总变形量的90%。按照极限位移准则,二次衬砌的支护时间为隧道开挖15 d后;按照变形速率准则,二次衬砌的支护时间为隧道开挖25 d后;合理的支护时机应在隧道开挖后15~25 d。基于研究结果,峡口隧道设置的预留变形量设计为35cm,通过对二次衬砌进行长期稳定性分析,验证了该预留变形量是合理的。

大埋深、高地应力条件下回采工作面两巷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下载:53 浏览:361

朱贵祯 《煤炭技术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为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通过在回采工作面两巷布置顶板离层、锚杆拉力、围岩应力在线观矿压测点,进行巷道矿压实时观测、数据分析、措施验证,从而得出了深埋深、高地应力条件下回采工作面回采对两巷矿压超前显现的规律,有针对性采取改善巷道支护措施。

小厂坝矿区地应力测试及分布规律 下载:84 浏览:475

胡威1 张晨洁2 邢力丹3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20年5期

摘要:
AE法测地应力由于Kaiser效应点难以辨识,应用受到极大限制。通过解决MTS815加载系统与PCI-Ⅱ型声发射信号采集系统在时间上的同步问题,确保了测试的Kaiser效应点与实际的Kaiser效应点的一致性;提出了分级循环加载精确识别地应力Kaiser效应点的方法。将该方法用于小厂坝矿区15个测点地应力测试中,其结果表明,小厂坝矿区主要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应力由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向垂直应力为主转变;750m中段的水平最大主应力超过30MPa,说明750m中段存在发生岩爆的高应力环境,在实际开采中,应加强支护和监测。

试论有色金属矿山深井采矿技术 下载:900 浏览:1010

杨帆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24年8期

摘要:
随着资源开采的深入,有色金属矿山深井采矿技术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本文介绍了深井采矿的定义、特点和面临的挑战,重点讨论了高地应力卸载、结构可靠性保证等技术在有色金属矿体深部开采中的应用。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深井充填采矿法、面板室立柱法和其他深井开采技术的要点,并提出了技术应用中的关键管理问题,如废物管理、岩爆问题的处理等。最后,文章强调了技术创新在提高深井开采效率和安全性方面的重要性。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