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BIM技术在地铁车站下穿既有地道桥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38 浏览:353

严小卫1 于晓辉2 赵智成2 陈博文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7期

摘要:
地铁车站的建设施工涉及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多维度问题,基于施工组织困难、周围环境复杂的施工现状,对工程项目进行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哈尔滨地铁3号线哈平路地铁车站下穿既有地道桥施工项目,采用BIM技术和有限元分析联合深化设计方案,提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城市地铁车站建设施工联合设计管理方法。工程实践结果表明:BIM技术在三维可视化设计和施工方案优化等方面均表现出了精准、高效的管理水平。所建立的基于成本和进度的5D集成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工程多维度信息的高效传递,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可以确保施工过程安全有序地进行。为以后类似工程实践提供了新思路,在地铁项目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

深基坑工程对周边既有地铁车站的影响分析 下载:83 浏览:475

王森辉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11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地下空间开发也随之增多。结合某工程实例,基于土体硬化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法,分析了临近地铁车站的深基坑开挖围护结构的变形以及对地铁车站的影响,其分析结果满足运营期间地铁车站变形控制标准,结果表明:选用的基坑围护方案合理,选取的计算模型是合理的,该方法适用于敏感环境条件下深基坑开挖的自身变形及周边敏感性建筑物变形的分析。

地铁车站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设计研究 下载:86 浏览:494

王洪华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6期

摘要:
作为地下一种特殊的结构体系,地铁车站为长条形、大荷载和大跨度结构,通常可按二维断面框架结构计算并配筋。此时,框架墙板节点位置设计成为关键点,节点位置刚域作用或削峰处理,合理考虑轴压力的有利作用,能充分发挥钢筋混凝土性能,达到较好的经济效果。

某地铁车站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过大的实测与计算分析 下载:86 浏览:497

苏卜坤1 姜燕2,3 孙树楷4 刘清华4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2期

摘要:
对于围护结构出现变形过大、报警情况的地铁车站基坑,安全余量和危险程度通常不易定量判断,针对此种情况,对广州某地铁基坑位移报警工况进行了全过程数值反演计算,采取墙背土压力随开挖过程而变化的增量法,利用监测结果反演了计算参数并进行了验证,利用验证后的参数进行计算,得到了正常和报警等不同工况下的内力和变形,得到一些围护结构变形过大时的变形特征和规律,可以对工程的危险情况进行定量判断,取得了常规方法不能达到的较好效果,对类似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地铁车站上跨大断面高铁盾构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下载:67 浏览:468

金先京1 袁传旭1 薛朗2 吴俊芳2 《中国土木工程》 2019年7期

摘要:
地铁工程施工线路较长,往往与既有道路、建构筑物交叉施工,或跨越既有铁路、公路以及管道施工,如何保证既有工程的运营安全、控制结构变形和位移,同时保证在建工程的施工安全,减小施工和运营的交叉影响是研究的重点。阐述了地铁车站上跨大断面高铁盾构隧道施工技术,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广州某地铁站基坑施工对邻近既有地铁车站和隧道的影响分析 下载:75 浏览:460

仇培云1 戚玉亮2 陈帅光2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9期

摘要:
针对广州地铁十四号线嘉禾望岗站基坑设计、施工和监测资料,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基坑施工对已建地铁车站及隧道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坑施工对其影响较小,基坑支护结构能有效保证其安全;分析结果可为类似的工程提供积累经验。

某地铁车站底板结构设计有限元分析 下载:76 浏览:469

郭乾坤 刘建辉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8期

摘要:
利用MIDAS-civil有限元通用计算软件分析,以深圳某地铁车站为工程背景。选取一榀典型框架建立二维模型和车站标准段11跨建立三维模型进行计算。分析了抗拔桩设置与否对底板受力影响,并着重分析了不同厚度下底板和底纵梁受力变化规律,最后通过改变底纵梁下抗拔桩位置实现改善底纵梁受力性能。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地层环境变化对地铁车站结构内力的影响研究 下载:82 浏览:477

黎钜宏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7期

摘要:
现行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中,地层环境变化如何影响车站结构的内力还需要更进一步分析研究。以某地铁车站为例,建立结构空间有限元模型。通过不同的岩土弹性抗力系数和静止土压力系数来探讨地铁车站结构内力的分布影响规律。由此得出结论:随着岩土的弹性抗力系数增大,车站顶板和中板的横向最大负弯矩均增大,底板横向最大正弯矩减少,侧墙横向最大正弯矩增大和横向最大负弯矩减少,底板纵梁最大弯矩减少,柱子最大轴力减少;随着岩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增大,顶板、中板和底板横向最大正弯矩减少和横向最大负弯矩增大,侧墙横向最大弯矩增大。

地铁车站智能疏散指示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56 浏览:437

彭一又 郭建波 《中国设备》 2020年5期

摘要:
基于地铁车站智能疏散指示系统的设计原理,分析了其系统组成、结构功能和集中控制系统,研究了不同事故工况下疏散指示系统的设计方案,最后以青岛地铁3、11号线疏散指示系统为例,验证了疏散方案的可行性。

盾构隧道拓建地铁车站施工力学特性分析 下载:11 浏览:134

林攀1 刘志春1 胡指南1 杜孔泽2 郄晓杰1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及城市环境的制约,普通暗挖法在地铁车站施工中所受的局限越来越大,结合国内外工程案例,提出双洞盾构区间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可为以后利用盾构隧道扩挖车站或在盾构区间内增设车站提供借鉴。采用数值模拟对既有盾构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拓建施工过程中既有盾构隧道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盾构最大主应力沿整个隧道纵向呈"W"型分布,且土体开挖对纵向一定范围内的最大主应力影响较大,而对范围外的最大主应力影响较小,该影响范围的纵向长度是固定的,为19.5 m。前3次土体开挖对盾构隧道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影响较大,而剩余部分土体开挖对盾构隧道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盾构区间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是可行的,且由于国内盾构6 m直径较为普遍,施工经验也较丰富,因此有较大推广价值。

盾构隧道拓建地铁车站施工力学特性分析 下载:12 浏览:150

林攀1 刘志春1 胡指南1 杜孔泽2 郄晓杰1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及城市环境的制约,普通暗挖法在地铁车站施工中所受的局限越来越大,结合国内外工程案例,提出双洞盾构区间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可为以后利用盾构隧道扩挖车站或在盾构区间内增设车站提供借鉴。采用数值模拟对既有盾构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拓建施工过程中既有盾构隧道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盾构最大主应力沿整个隧道纵向呈"W"型分布,且土体开挖对纵向一定范围内的最大主应力影响较大,而对范围外的最大主应力影响较小,该影响范围的纵向长度是固定的,为19.5 m。前3次土体开挖对盾构隧道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影响较大,而剩余部分土体开挖对盾构隧道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盾构区间隧道拓建地铁车站的方案是可行的,且由于国内盾构6 m直径较为普遍,施工经验也较丰富,因此有较大推广价值。

复杂城市环境下既有地铁车站新建联络通道施工技术研究 下载:10 浏览:140

高立业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以北京轨道交通4号线宣武门站新增换乘通道工程为例,介绍了复杂城市环境下新建地铁联络通道施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针对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接驳过程中洞门的开口问题,提出洞门分块破除技术,降低了对既有结构的损伤;为有效控制受开挖扰动既有结构的变形,实施深孔注浆降低了近接施工风险;在城市地下工程常见的大转角变断面隧道施工中,使用了转弯与变断面特殊区段格栅布置技术,给出了异形断面隧道开挖支护新思路。研究结论能够为相似条件下地下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地铁车站基坑施工对紧邻既有轻轨高架桥安全影响分析 下载:14 浏览:164

李翠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以某地铁车站为背景,对紧临既有轻轨高架桥的地铁车站基坑施工过程安全状况进行分析。首先研究本工程中的轻轨高架线路变形控制标准,然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基坑开挖施工对快轨桥跨结构安全性的影响,对基坑开挖引起轻轨高架桥梁结构变形进行模拟计算,得出按设计要求进行基坑开挖对轻轨高架桥梁结构影响较小,并给出监测建议和保护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滨海相地铁车站特殊部位防水技术研究 下载:53 浏览:451

李建芳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天津滨铁1号线欣嘉园东站位于富含水层的典型滨海相地区,其防水等级为一级,不得渗水。本工程防水施工过程中发现局部防水效果不理想,经多次现场研究,发现渗水、洇湿的源头多位于变形缝、后浇带、桩头、降水井、穿墙管、接地极等特殊部位。针对防水效果不理想的特殊部位,采取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有效的防水技术措施进行了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达到了理想的止水效果。

红砂岩地层大型车站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变形分析 下载:34 浏览:171

海金龙1 沈玉坤1 刘维正2 万家乐2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结合江西省赣州市赣州西站预留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对红砂岩地层深基坑桩锚支护的桩顶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锚索轴力和地表沉降进行现场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桩顶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锚索轴力和地表沉降时空效应显著,基坑中部变形大于坑角,长边大于短边,且从中部向坑角逐渐减小;桩体水平位移曲线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弓"形,最大位移出现在桩体埋深1/2~2/3处,与锚索最大轴力所在位置的深度一致;锚索轴力随基坑深度变化呈类抛物线形分布,轴力损失和增长主要发生在基坑开挖阶段;坑外的地表沉降主要呈凹槽形分布,最大沉降发生在距坑边8.5 m左右处;基坑周围地表最大沉降值与深层最大水平位移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线性关系。

地铁车站墙体单侧支模施工技术 下载:87 浏览:483

张伟中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北京地铁S6线新华大街站基坑采用明挖施工,针对部分混凝土侧墙单侧支模,研究模板组拼、预埋件安装、支撑体系拼缝节点构造安装工艺和加固措施,在缩短施工周期、节省材料费用、保证工程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地铁车站施工临时用电常见问题分析 下载:59 浏览:340

高瑜1 王娟2 孙思雅1 《建筑技术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分析地铁车站施工临时用电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西安地铁4号线某站施工时,临时用电中存在供电方案选择、负荷末端电压损失、二级箱配置、漏电保护配置和开关箱接地等问题。在用电安全第一原则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并联电容器等措施,减少了用电元器件和电缆材料等投资。

滨海相地铁车站特殊部位防水技术研究 下载:37 浏览:183

李建芳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天津滨铁1号线欣嘉园东站位于富含水层的典型滨海相地区,其防水等级为一级,不得渗水。本工程防水施工过程中发现局部防水效果不理想,经多次现场研究,发现渗水、洇湿的源头多位于变形缝、后浇带、桩头、降水井、穿墙管、接地极等特殊部位。针对防水效果不理想的特殊部位,采取严格的质量管理和有效的防水技术措施进行了处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达到了理想的止水效果。

地铁车站动力照明系统设计研究 下载:38 浏览:1341

李世豪 《动力技术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事业高速发展。在城市地铁车站运营过程中,照明系统既可以保障乘客的安全,也可以强化车站的装饰效果。但是在地铁车站照明系统运行过程中,往往会消耗大量的电能,加大地铁运营成本,造成极大的能源消耗,非常不利于城市交通系统的绿色环保发展。因此,需要结合地铁车站照明系统的具体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节能措施,优化照明系统节能设计,以提升地铁服务质量,强化节能减排效果。

地铁车站通风空调智能化节能技术研究 下载:63 浏览:943

余明建 《中国科学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车站的通风空调系统能耗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旨在探讨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智能化节能技术,通过分析现有系统的能耗特点,识别出主要的能耗环节,并提出相应的智能化节能措施。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对某地铁车站实施智能化节能改造后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显著降低能耗,提升系统运行效率。本研究为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对于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绿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