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工程土石混合堆积体坡面植被恢复过程的土壤有机碳演变特征 下载:85 浏览:479

姚一文1 戴全厚1 林梽桓2 高儒学1 严友进1 伏文兵2 《中国土壤》 2020年10期

摘要: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区不同植被恢复时间(1、2、4、6 a)依坡倾倒而形成的工程土石混合堆积体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及其互作关系。结果表明:随恢复时间增加,混合堆积体土壤有机碳增加,植物种类总数先增加后减少、且乔灌层植物种类增加而草本层植物减少,坡面的这一变化趋势大于台面;同样,坡面土壤全氮、C/N和全磷含量上升,全钾含量下降、容重降低,而台面土壤的这一变化则刚好相反;土壤有机碳与全氮、C/N显著正相关,与容重、pH负相关,坡面土壤理化性质间相关性弱于台面。前瞻性变量分析结果还表明,台面土壤C/N对有机碳提升的贡献率最高,而坡面全氮贡献最高,因此在土石混合堆积体坡面应优先选择具有固氮作用的豆科类植物栽植。本研究可为喀斯特区工程土石混合堆积体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持。

锚喷边坡坡面植被恢复生境构建技术 下载:83 浏览:450

卿翠贵 王华俊 姚文杰 董理金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3期

摘要:
边坡通过锚杆喷射混凝土处置,其整体稳定性得到了保证,但其对周边生态环境却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由于喷射混凝土的存在,该类边坡坡面植被恢复生境构建难度增加。某锚喷坡面在采用了挡土翼、坡面植生孔、植生营养袋及TBS厚层基材喷播绿化等综合技术措施后,基本实现了坡面植被恢复生境构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站标准化管理实践 下载:78 浏览:451

钟壬琳1 李钢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8期

摘要:
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作为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年的运行,初步发挥了水土保持监测的重要支撑作用,但管理基础薄弱、信息化管理滞后、监测设施老化、监测设备自动化水平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浙江省通过制定水土保持监测站管理规程及相关配套文件、积极引进自动化监测设备、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科研能力建设等,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监测站标准化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全省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以提升监测能力水平、提高监测成果质量。开展水土保持监测站标准化管理,是浙江省跟上水利工程标准化步伐、彻底补好"轻管"短板、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河北坝上地区草地坡面尺度土壤容重空间变异特征 下载:32 浏览:456

周卓丽 张卓栋 罗建勇 邹心雨 肖人杰 《土壤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以河北坝上地区的典型草地坡面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统计学、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坡面尺度不同深度土壤容重的空间变异特征。通过土壤容重与其它土壤性质间的相关分析,探究其空间变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坡面土壤容重的平均值约为1.08 g cm-3,其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显著,总体为凸坡>偏凸坡>偏凹坡>凹坡。地统计分析得出0~5 cm表层土壤容重呈弱空间自相关性;20~25 cm和40~45 cm这两层土壤容重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10~15 cm、30~35 cm和50~55 cm这三层土壤容重具有强空间自相关性。地形是影响坝上地区坡面尺度土壤容重空间变异的关键因素;在地形控制影响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容重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机械组成,植物根系生物量对土壤容重的影响在凸坡较显著。草地坡面土壤容重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性,说明小尺度土壤容重空间变异的研究值得关注。

陇东黄土高塬沟壑区坡面径流调控造林效益研究 下载:92 浏览:494

王志雄 段景峰 郜文旺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1期

摘要:
以典型小流域坡面径流调控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分析水平阶整地造林、鱼鳞坑整地造林与对照不整地造林的土壤水分、养分与树木生长量等,对径流调控工程的抗旱性能及其生产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坡面20~8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水平阶>鱼鳞坑>对照;2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上为水平阶>鱼鳞坑>对照,土壤容重水平阶<鱼鳞坑<对照;水平阶整地的造林保存率和树木年生长量均高于鱼鳞坑整地;整地投入水平阶>鱼鳞坑>对照。综合考虑,在黄土高塬沟壑区条件比较好、比较完整的坡面应采用水平阶整地,在条件一般的坡面及陡坡地可采用鱼鳞坑整地,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有效发挥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和作用。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技术与措施研究 下载:61 浏览:899

张涛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保持技术与措施是确保工程建设过程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土壤资源的有效保护的重要方面。综合分析了当前水利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水土保持技术与措施,包括植被覆盖、坡面保护、排水系统建设等。通过对各项技术与措施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比较,提出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适用范围和实施建议。此外,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水土保持技术与措施在工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和应用水土保持技术与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风险,减少环境影响,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